第三十一章 再次交易
“老周,你觉得这人怎么样?”政委把方卫国送出门,转头问道。
“是个有意思的人。今天这笔生意,他肯定知道,那批武器弹药的价值远高于我们的粮食的价格。”周团长笃定的说道。
三十条三八式步枪,在当下的环境,起码可以卖三千大洋。虽然国民政府在35年就发行法币,取缔其他与货币,并将所有的银元都收归国有。但是民间的军火交易,都是以大洋或是金条结算的。毕竟在国人眼里,真金白银才是真的。
“是啊,是个有意思的人。”政委意味深长的说道。
“队长,今天和八路谈的怎么样?”陈鹏看到方卫国回来后,赶忙上前询问。
“不怎么样,人家也是兵力紧张。今天又和八路军那边谈了笔生意。”方卫国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啊?又谈了笔生意?这回换的是什么?”陈鹏一脸肉痛的说道。自家队长什么都好,就是太大方了,每次和八路军交易,自己这边都得吃亏。
“你这是什么表情?咱们又用不了那么多武器弹药。明天拉三十条三八大盖和三千发子弹,还是十一点李家村交易。八路那边会两千斤粮食、二百斤熏肉、十斤盐和几百斤菜。”
“啊?三十条枪带三千发子弹啊!您老人家就换这么点儿东西?再说我们现在也不缺粮啊。”陈鹏郁闷道。
“粮食这东西越多越好,反正咱们这里有的是空间。武器弹药咱们又用不完,还不如拿一部分跟八路军交换物资,也可以支持一下八路军抗日嘛。”方卫国笑笑,说道。
“好吧。就当支援抗日武装了。”陈鹏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知道你们看不起八路军,但人家至少是真心抗日啊。比晋绥军和你们部分中央军好得多吧?”方卫国调侃道。这次去刘庄,方卫国的目的就是和八路军做笔交易,支援他们一批武器。借人这种事情,就算是兄弟部队都不一定能借到,更何况双方并没有确定同盟关系。
“······”陈鹏被噎了一下。
“记得明天再带一挺野鸡脖子,一千发子弹和两挺歪把子去。”方卫国边说边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陈鹏只能无奈的摇摇头,也走了。
“陈参谋长,你们方队长没来?”王政委看了看前来交易的陈鹏等人,问道。
“没来,队长有其他的事情。他交代我多给你们送三挺机枪和一千发子弹。”陈鹏解释了一下,指了指自己身后的驴车。
“三挺机枪!”警卫员小李一听就激动的叫了起来。
“小李!干什么!一惊一乍的!”王政委训斥了一句小李,然后看向陈鹏开口问道“陈参谋长,方队长有什么话带给我?”
“我们队长说了,这三挺机枪是支援你们抗日的。”陈鹏面无表情的说道。
“······”
“政委,交易怎么样?”周团长看到政委回来后,急切的问道。
“交易很顺利。”政委先是坐下喝了口水,又开口说道“人家多送了我们一挺野鸡脖子和两挺歪把子。还多送了一千发重机枪子弹。”
周团长听道政委的话,激动得跳了起来“什么情况?三挺机枪啊,在换两倍的物资都可以啊?白送?”
“白送。人家说的很清楚,支援我们抗日的。”政委长叹一声说道。
“看来这位方队长也是个性情中人啊。”周团长也感叹了一句。“对了,机枪呢?”
“我让小李按照惯例,把武器弹药拉到后山去试枪去了。”周政委说道。交易来的所有武器弹药都要抽查,以防有人把故障枪械卖给己方。
“老刘,鬼子可能在七月初进行扫荡。虽然目标不是我们,但我们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新兵要加强训练,”次日一早,方卫国找到刘大壮,交代道。
“行,我这就命令所有人都开始强化训练。”刘大壮知道事情的严重,严肃的说道。
“老陈,跟我去检查武器装备。”方卫国有看向陈鹏说道。
“是。”陈鹏就和方卫国去了矿井下层的“武器仓库”,对火炮进行维护检修。
进入仓库后,陈鹏让站岗的两名战士去“队长,咱们真按照原定计划行动吗?”
“为什么不按照原计划进行?先找机会打辎重部队。没有机会的话,我们就打县城周边的据点。”方卫国想了想说道。
“我觉得打鬼子辎重部队可能有点悬,鬼子不会蠢到让我们袭击三次吧?”陈鹏很困惑,八路那边并不能帮助,那么袭击鬼子辎重部队可能会被鬼子咬住。
“我们有地雷啊,所以这次咱们炸完就跑,不再进行火力打击。”方卫国一边清理炮膛,一边回答道。
陈鹏一听方卫国说到地雷,心里那个郁闷啊。那批地雷有一小半是国军装备的制式地雷,剩余的全是土造地雷。土造地雷也就罢了,居然全是拉线的,一个压发雷都没有,谁去拉线?
“队长,我知道咱们有地雷,可是八路卖给咱们的大部分都是拉线雷,不好弄啊。”
“地雷不一定要埋在地下啊,我们可以把它们做成路边炸弹。”方卫国说话的时候心里很是激动,因为他终于有机会制作路边炸弹了。
“路边炸弹?放在路边上的炸弹?这有什么用啊?”陈鹏不解的说道。
“当然是炸鬼子的运输队啊。这玩意儿炸车队好使的不得了,经历过十几年的实战检验,绝对可靠。”在原来的时空,路边炸弹在巅峰时期,炸的鹰酱巡逻队出门巡逻和奔丧似的,战绩彪炳啊。
“哪国用过这种武器打仗?我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啊?”陈鹏很是好奇,按说一种武器要是能经历十几年的实战检验,不可能自己听都没听说过啊。
“你当然没听说,这玩意儿六七十年后才会出现。”方卫国心里腹诽道。“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