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79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就是她等在敦煌的目的之一,亲眼看一看修复如初的欢喜佛壁画。
    林蓉当即决定:下周三,敦煌壁画我来了!
    不管到场多少人,她都一定要挤进去敦煌美术馆——这是她亲手从日本迎接回来的国宝啊!
    ***
    吃过面条,时间堪堪过了1点,回程的班车还没来,林蓉便继续逛街。
    这次不是去什么古玩市场了,而是去附近的几家典当行走一遭。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典当行也是做古董买卖生意的。因为很多市民手头着急需要钱的时候,会拿家里的老东西去典当行换钱。
    比方说82年的茅台、民国时期的怀表、袁大头货币等等。还有祖传了多少年的瓶瓶罐罐,都是可以拿去典当行交易的“硬通货”。
    这些老东西虽然不像古董那样金贵,但典当行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即时收购价格,减少了昂长的中间手续。因此很多着急需要钱的老百姓,想要卖东西的第一反应就是典当行,这样一来,典当行时不时能收到不少真古董。
    很快,林蓉就到达了附近最大的一家典当行。这家店的名字叫做“银丰”,店主是个和蔼可亲的胖姐姐,姓王。
    过年前,她就来过银丰典当行好几次,买卖了几件旧物什。因此,王姐也把她当做熟客对待。看到她进来,还笑着打招呼道:“林小姐,怎么你还没回家过年?”
    她哪里有家?有的只是敷衍的借口:“老板说了,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我只能在敦煌当地过个年了。”
    “那你们老板真是个周扒皮!”王姐替她打抱不平,顿了顿,便压低了声音,和善地笑了笑:“我有个侄子在南京上大学,马上过年就要回来了你要不要见一见他?他真的蛮好的!”
    “不用不用。”林蓉对相亲不感兴趣,赶紧说明来意:“您最近收了什么好东西吗?”
    “都在里面,我带你去看看。”
    王姐拿出一把钥匙,打开了库房,林蓉跟着她一起走了进去。
    这间房间里有不少橱窗展示柜,里面陈列着的都是银丰典当行这些年来收到的“好东西”——起码是他们自己以为的好东西。
    林蓉看了看,大多数都是民间至建国期间的“旧东西”,还谈不上算老。因为古董行里有个规矩,古物起码要经历150年才能算老,不到200年只能说是旧东西。或许这些旧东西在典当行里再摆个100年以后,就算迈进古董的门槛了。
    她再看看另一个玻璃柜,这里陈列的是一些破烂没人要的玩意,还有一些是鉴定师都看不出来名堂的老东西。
    王姐还跟她吐槽道:“这都是我家那死鬼过年前收的。我让他不要胡乱收东西,他倒好,连人家破烂的锅碗瓢盆都收过来。”
    破烂吗?不,她看这王老板的眼光蛮好,这屋子里的老物件,起码一半以上都是大开门的真品。这点已经吊打了不少专业的古董店。
    这时候,她的目光落在了一只白瓷小碗上,瞬间有些愣愣出神。
    这是一件小巧玲珑的豆形瓷碗,造型饱满圆润。年前来的时候,她根本没见过这样的东西,肯定是过年这段时间银丰收来的典当品,夹杂在一堆破铜烂铁里,看起来也不算醒目。
    当然,这是外行人的看法。作为一个内行人,她立即看出了门道:这只白瓷豆碗怎么看着像是唐朝时期的文物?!
    第38章 相遇 ·
    都说人和古董需要讲究“缘分”的, 毕竟有缘才能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
    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其实古董与人之间也是如此。
    林蓉觉得:自己就和这只白瓷豆碗很有缘分。
    她还记得北大的历史教授曾经说过:“每个古董表面的纹理与磨损, 都诉说着无形的历史。它经历过多少呵护与打磨, 辗转过几遍战火的摧残,见证过多少次改朝换代都会一层层地烙印下来, 形成物华天宝的自然包浆。”
    她第一眼看到这只白瓷豆碗的时候, 就意识到了:这是一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真古董!
    看看这只白瓷豆碗,虽然整体品相已经残缺不全,但表面的自然磨损和风化的包浆不会作假, 她以自己十年的从业经验保证:这绝对是一千年以上的真品!
    可是这只唐代白瓷豆碗,怎么会出现在典当铺里呢?!
    “这碗看起来够老的啊。”林蓉假装不经意道, 其实心里已经冒出了一百个问号。
    王姐看出她对这只白瓷碗感兴趣, 连忙招呼道:“林小姐, 您真是好眼光。这白瓷豆碗是明朝的老古董了。这碗的主人家急需要用钱,才割了一回肉, 把传家宝拿过来典当。”
    明朝?不,年份还要再往前追溯一千年!
    林蓉想了想,先不动声色地吐槽道:“这只碗都破的不成样子了,居然还有人当个宝贝吗?”
    这是谈古董生意的套路,遇到了大开门的真东西,一定不能表现出急不可耐想拿下的心情,而是要先装作不感兴趣, 这样才能和店家进一步砍价。
    王姐解释道:“这碗虽然有点瑕疵, 东西绝对是真品, 明朝的瓷器,这个价位还是值得的。”
    “哦, 这只碗的原主人向你们典当铺要价多少?”林蓉知道店家肯定会把这个收购的数字给夸大,一万收的东西吹吹牛,夸大成十几万都有可能,这样他们才能赚差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