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一百六十六章 珍稀火龙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这,火龙鳝?这不是早就绝迹了吗?”,云扬看着那只婴儿手臂粗,金红交映的黄鳝,吃惊的手臂都在颤抖!
    这是堪比百年野山参的火龙鳝,它的血不但能够滋阴补肾,而且和一些药材配合,泡酒之后可以预防三高!
    这在古代,是皇家贡品,民间抓到了要是敢私藏,要牵连三族的!
    云扬稳了稳激动的心情,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这东西在清中期就基本灭绝了,那位自称十绝老人的帝王在刚刚登基时,就是因为这儿的知县献上去一条百年之龄的火龙鳝,从而延年益寿,在帝王之中,年纪冠绝华夏历史!
    白龙河是火龙鳝的活动范围,但它最先出现的地方是在雾湖!因为那条百年之龄的火龙鳝就是雾湖泄水口抓到的。
    历史上不乏一些自认为手段不凡的陌水县人去雾湖,潜水想要抓火龙鳝,可惜都是一去不返。因此后来那儿在村民的口口相传之中变成了禁地!雾湖范围内,没有人再敢接近。
    云扬忍着剧烈的心跳,手慢慢变得稳定,当钳子破开水面,接近火龙鳝时,头颅浮在水面的火龙鳝似乎感觉到了危机,身躯一震,猛然间剩下的几十条黄鳝迅速翻滚逃跑,整片水域瞬时间浑浊一片!
    “想跑?”,云扬活了,心念一动,手中钳子所在范围,连泥带水全部消失一空!
    等气喘吁吁的停下动作,看着周围消失一空的禾苗,留下几平方范围内下陷十几公分的淤泥,云扬脸色有些苍白,头痛的厉害!
    他还没有连续几次运用水灵珠能力搬运物体的经验,算是感觉到了精神力消耗过度的痛苦!
    缓缓回到田埂边上,一屁股坐下,云扬休息了十几分钟脑袋才好一些,但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疲惫异常!
    感觉探入水灵珠内,当看到原本养殖泥鳅黄鳝那片水域内,一条一米多长的金红色黄鳝在泥土之中潜藏时,心中却是高兴!
    “总算抓到你了!希望可以繁殖。”,云扬记得黄鳝好像是雌雄一体,倒是不用担心它不能繁殖。
    这种珍物是上天的恩赐,作为食补,药效强大还无副作用,各个年龄段都非常适合。
    要是在古代,能够配合虎骨虎鞭,加上长白山百年野山参和难得一见的昆仑雪参,雪莲等等,泡酒之后坚持饮用,延年益寿绝对有奇效。
    这条火龙鳝应该有十几年了,要不然不会这么大。
    喝下一口灵液兑的水,休息了半个多小时,感觉不再难受了,云扬才缓缓起身。脸色虽然还略有些苍白,不注意却也看不出来。
    那些禾苗云扬再次从水灵珠内移植出来,这次倒是轻松很多。
    下到白龙河,云扬洗好手脚之后,看看左右无人,迅速进入水灵珠内,把篓子装满!确实是装满,篓子不大,七八斤左右。
    出了水灵珠,带着钳子,往家里走去!
    一路上云扬还在感叹,今天这火龙鳝是怎么回事,聚集在一起。
    云扬没发现,就在刚刚他抓起火龙鳝上方,一条小一些的火龙鳝钻过田埂缺口泥土,正往下面游来,当漂亮的身躯滑入云扬抓起黄鳝的地方,感觉到了不寻常之后,那条火龙鳝迅速借助放水的水道,滑入白龙河内消失不见!
    .........
    云扬和鞠晓刚他们去抓黄鳝时,孙教授和大伯他们也坐在桂花树下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曹翔已经带着三位师弟师妹,回去继续研究去了。遇上这种书呆子学生,那是老师的最爱,但作为同事,就有些惨了。比如肖子安,一直想和韦馨单独聊聊天,谈谈情,可惜这位大师兄就是抓着不放,任务繁多!
    聊得内容就是云扬下午提到的大白鹤。
    韩贝贝也是坐在云扬母亲旁边,好奇的听着他们谈话,顺便帮着她们把毛线圈成一团!苏荷和周姨准备给韩苗苗和韩贝贝各织一件毛衣!
    大金雕蹲在树上,小金雕倒是在它自己的小屋内睡得正香,要是鼻子再冒个泡,那就更可爱了!
    小白狐躺在韩苗苗脚面上,舒服的伸着懒腰,时不时伸出粉红舌头舔舔嘴唇。晚上的时候,云扬红烧鸡块,一个鸡头鸡脖子全归了它。韩苗苗正坐在桌前检查暑假作业,明天就得去学校了,剩下的一点也要做完。
    “上午的时候云扬跟我说你以前见过那只大白鹤?”,孙教授享受的喝了一口茶水,于教授也是半眯着眼睛,一副沉醉模样。
    这茶水入口,打开了万千味蕾,让人精神一震,神清气爽!实在是难得的好茶。
    “是见过!还是我小时候。那时候淘气,再加上吃不饱穿不暖,因此没事就上山掏鸟,下水摸鱼,大一点还拿着老村长的铳,去山上打野猪獐子。”,说到这儿,大伯露出怀念的神色。
    两位教授也没有打扰他,自顾自的喝茶。云爱军一边添水,一边嗑瓜子。
    晚风习习,吹走一天的闷热,带来大山的气息。
    树叶在微风中摇头晃脑,轻微的沙沙声,混合着一片蛙声,悦耳动人!
    本来两位教授这时候应该是在看新闻的,但现在满脑子都是大白鹤,哪还有其他心思。
    好一会云爱国才从回忆中醒来,微微叹了口气。
    那时候虽然清贫,日子苦,但满村的炊烟气息,热热闹闹,鸡犬相闻,吆喝一声,家家相和,那种情景,再也回不来了。
    “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那一年家里揭不开锅了,村里人也是经常上山打猎。附近能吃的,都被搜刮一空。为了生存,不管是老人孩子还是妇女,一大早就出门上山。远至葫芦岭、匪窟、雾岭一带,近的就下河,下池塘去摸鱼摸虾。有一次,我和村里几个年龄相仿的少年一起相约去雾湖看看,那片是唯一还能比较顺利找到吃食的地方。”
    “我们一路紧赶慢赶,总算在下午时分赶到了雾湖旁边。有的拿出渔网捕鱼,有的在附近打猎,有的寻找野菜。那时我是带了一把铳,寻找野兽出没的痕迹。那天也是运气好,遇到了一只百多斤的野猪。在几个人的通力合作之下,把它放倒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