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26、叫板锦衣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朱能点头道:“我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吧。”
    姚光启笑着说道:“跟管家说,王爷有令,所有人先行回王府,嘱咐他看紧焦舌头和参与打架的所有人,咱们回去挨个审问。”
    姚光启那边先不提,咱们先说朱棣这边。朱棣是个说干就干的人,而且其生来性格刚烈,少年时便表现出勇猛彪悍的一面,很小的时候便时常嚷嚷要随父亲出征,这几年在朝中耳濡目染也经历了历练,虽然性子沉稳了不少,但其骨子里的骄傲和强硬却没有丝毫的退化,既然打定主意今日要彻底大闹一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带领手下,直接打上锦衣卫的门去。
    朱棣气势汹汹的打上了锦衣卫门来,让锦衣卫的大小官员十分的惊讶,不管是刚刚撤回来的刘一线,还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都没想到,这个燕王居然有胆量打到锦衣卫的衙门来。这是锦衣卫自成立以来,第一次有人敢于打上门来,而且眼前的人显然不想跟费口舌理论,因为他不是一个人打上来的,而是带了一群人。
    在锦衣卫的大门外,朱棣发布了自己的第一道命令,命令只有一个字“砸”
    有了朱棣撑腰,燕王府的护卫和家人异常的骁勇,他们叫喊着冲进衙门,见到东西就砸,不管你的东西价值几何,不管值钱不值钱,更不管是多重要的公务文件,总之,砸就是了。或许是觉得不够解气,朱棣又发布了第二条命令,这第二条命令字数稍微多一点:“见到锦衣卫就打,只要不打死,打残打伤都可以,打折胳膊腿随意,打残千户以上的官员,赏银百两。”
    这个命令真是够绝,这摆明了要将锦衣卫连窝端,换了旁人敢下这样的命令,和宣布造反没什么区别,但朱棣就是敢这么下令。这命令一下,朱棣的手下更加来了精神,抄起家伙,见人就打,几个不识相还想试图出来阻拦的锦衣卫,有的当场便被打折了手脚,事后虽然勉强保住了命,但终身生活不能自理,有的被打的口吐白沫,事后经抢救成功,但也成了半身不遂,总之,燕王府的人,非常坚决的贯彻了朱棣的命令,一个个都像是打了鸡血,使出浑身的力气见东西就砸,见穿飞鱼服的就打。
    但是被打砸的一方,却如同斗败了的公鸡,不仅下面的人遭殃,那些平日里颐指气使的指挥使、指挥副使、指挥佥事、指挥同知、镇抚、千户老爷们,个个都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锦衣卫衙门的打砸抢事件,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直到天色彻底的黑了下来,朱棣才下令:撤。但是朱棣的撤退,与一般人的撤退也是截然不同的,朱棣站在锦衣卫衙门的大门口,高喊道:“我,燕王朱棣。当今皇上第四子,天潢贵胄,圣上亲封的燕王,奉圣旨,本应在今日前往北平就藩,为国家镇守边疆,为社稷抵御胡虏,为朝廷分忧,为圣上效力。但你们锦衣卫这些鼠辈小人,平日里进谗言构陷本王不说,今日居然敢搅闹本王的出京仪仗,你们分明是想造反,分明是要破坏我大明北疆的屏障。你们如若得逞,那真是亲者痛仇者快的,是我大明江山的悲哀,我一人蒙冤不算,北疆和我大明亿兆百姓将会失去幽云屏障,我华夏锦绣河山将再次被蒙古鞑子蹂躏,我圣天子辛苦夺回来的汉人江山,将不复今日之繁华,你们这等奸佞小人,千古罪人,罪无可赦。所以本王今日迫不得已,才替天下百姓好好教训你们,教你们好好做人,让你们知道尊卑有别,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家国天下,让你们知道什么民族大义,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天下为重。你们大可以到皇上那去告我,再罗织一番我的罪名,我朱棣来者不拒。”
    朱棣这番话颇具挑衅意味,打完了人还要骂街,在锦衣卫的眼里,就如同占了便宜还要卖乖一样,简直就是对锦衣卫的羞辱,而且朱棣的羞辱也很有特点:你们锦衣卫不是擅长打小报告吗?赶紧打去,我朱棣不怕你们,咱们对着打,看谁的小报告的好使。
    作者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们东北这边管朱棣这种做法叫做“叫号”,类似于大街上经常发生的陌生人互相对看时的特殊问候方式,“你瞅啥?”、“瞅你咋地?”、“咋地,不服啊?”、“咋地,就不服,来来,你过来”
    朱棣的方式与我们东北现在普遍流行的方式所不同,我们东北这嘎达通常都是先“叫号”,随即互致亲切的问候,当然问候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对方本人,对方的直系家属都在问候范围内,甚至可以上升到祖宗一百八十代,一直追溯到猿人和史前文明时代,最后才是激动人心的拳脚切磋。在切磋的过程中,要一边切磋一边问候对方的家人和祖宗若干代,情绪要饱满,语气要自然,动作要刚猛而娴熟,出拳踢腿要精准。而相对来说,朱棣的方法比我们这边更加简单粗暴,是先动手,动完手了才“叫号”,这类似于我们这嘎达的另一种情况:切磋完了,胜利的一方往往会说下面一句话“以后别让我看见你,见你一次削你一次”
    朱棣确实痛快了,但痛快之后,朱棣并没有收手,或者说,朱棣打算乘胜追击,和打砸锦衣卫衙门一样,朱棣追击的手段也很简单,先告状。
    与其让锦衣卫去老爹那里告自己的歪状,还不如自己抢先去告锦衣卫的状,这样主动权就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朱棣明白,先入为主很重要,这一点,熟读兵书的朱棣是深有感触的。
    朱棣是个说干就干的人,此时虽然天色已晚,宫门估计早已落了锁下了钥,但朱棣决定,不怕困难不怕艰难险阻,照样告。
    朱棣选择照样告,是有把握的,他的把握来源于他的一项特权,这项特权是一块特殊的腰牌,这腰牌是不久前朱棣觐见老爹时获得的,而那次谈话朱棣的另一个收获,或者说是更重要的收获,就是说服了自己的老爹,将自己麾下的护卫,从惯例的两个卫,顺利的增加到了三个卫,而这个腰牌,正是老爹朱元璋同意给朱棣增加到三个卫后的附赠赏物,有了这个腰牌,朱棣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宫,当然了,一定是在紧急情况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