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页
抚国公点头应了。
皇帝看向床帐:“卿云……不应该啊……”
抚国公眉头皱起了,感觉心中横着一口说不出的郁气,却又什么都不能说。
皇帝是千里江山,陆卿云是万里明月,全都遥不可及,说不得。
这时候,有小太监在帘子外张望,姜太监连忙走了出去,不到片刻,他手里捧着个匣子进来,跪在皇帝跟前,将太子的话说了一遍。
皇帝的语气瞬间变得冰冷起来:“打开。”
姜太监打开匣子,斜着举给皇帝看。
皇帝凝神看去。
“战无不胜”四个字,映入他的眼帘,他眼睛瞬间瞪大了,手指乱颤,嘴唇激动的抖动着,就是说不出话来。
姜太监吓了一跳,连忙将匣子搁在脚踏上,两手去抚皇帝心口,又叫王太医赶紧来。
皇帝竭力道:“看——给国公……”
姜太监一面给太医让步,一面将匣子给抚国公看,抚国公看了一眼,眼睛立刻直了。
上面的字迹他认得清清楚楚,正是皇帝略显稚嫩的手笔。
允忠王的旧物,怎么会在这时候出现?
这绝不是祥兆。
他忽然觉得还是镇国公聪明,自从允忠王府覆灭之后,他就一退再退,过他的太平日子去了。
待到王太医再次给皇帝下过针,皇帝才平静下来,只是手还有些抖。
“召卿云回来——快!”
语气中饱含悔意,不知是因为放虎归山而悔,还是因自己步步为营而后悔。
悔意之中,还有惧意。
“臣这就去。”抚国公连忙站起来,马上就往外走,去翰林院让他们拟旨,同时在心里想:“允忠王也许还能救自己的儿孙一回。”
在抚国公出去的时候,又有太监前来,告知姜太监四皇子求见。
皇帝躺在床上,渐渐平息下来,对姜太监道:“召,都召。”
他虽然没说召见谁,然而姜太监就是他肚子里的虫,只需要他一个眼神,半个动作就知道要干什么,立刻跑出去将太子和四皇子请了进来。
他们两人进来之后,立刻跪了下去,大声请了安,再抬头,却没看到皇帝。
帐子放了下来,阻拦了他们的视线。
皇帝的声音从里面含含糊糊的传出来:“从哪里来的?”
两人一愣,姜太监连忙用眼神暗示太子,太子这才缓过神来:“回父皇,儿臣也是无意之中见到的,想到如今云州战事不平,特地图这个战无不胜的好兆头,来送给父皇。”
皇帝笑了一声,笑声瘆人,好像是从阴曹地府中传出来的。
太子打了个哆嗦:“父皇……”
足足等了半晌,皇帝才道:“无事就回去。”
太子正要起身,就听四皇子道:“父皇,您公务繁忙,不如儿臣给您说点京城中的趣事解解闷。”
帐子里传来皇帝应允的声音。
“过完年后,京城中曾经来过一位高僧,没想到镇国公长子林宪竟然受了他的点化,在普陀寺出家了。”
皇帝笑了一声。
太子目光移向四皇子,目露警惕,觉得老四一定没安好心,指不定心里憋着什么坏主意。
第三百五十五章 码头
果然不出太子所料,四皇子紧接着道:“昨天我去了普陀寺,见林宪——知节大师与普陀寺主持坐而论禅,
知节大师说他是到寺中赏梅花的时候,天降佛音,心中忽然有了佛思,后来又有高僧苦行,度化世人,备受点化,才决定到普陀寺剃度出家,
儿臣问佛音为何物,主持言佛音无处不在,只有人耳闭塞,听不到罢了。”
皇帝意味不明的哼了一声。
四皇子面不改色,接着道:“儿臣听了以后,想到云州战事,死伤无数,我等在京城中高卧,都是因为有他们,还有五弟……
父皇也因此神伤,儿臣想去普陀寺,为父皇和云州将士祈福。”
太子感觉自己的脑袋一跳一跳,胀的他有点听不清楚四皇子接下来的声音。
他心想这个畜生,竟然想了这么个办法表功,和老五一样都是要天收的家伙。
看父皇那样子,似乎对老四很是满意。
当然,他并没有看到皇帝的样子,他只是跟在皇帝跟前久了,习得了一些姜太监的本领,能从皇帝的呼吸和声音中听出他的喜怒。
他瓮声瓮气的开了口:“四弟,祈福是件好事,不过你去不能代表父皇对云州将士的一片心意,我身为东宫太子,应该我去。”
四皇子激动起来,若不是皇帝还在龙床上躺着,他当场就能喝问太子为什么要抢他的风头。
“太子兄事务繁忙,还是小弟去。”
“不,我去。”
“还是我去。”
随后殿中一片安静,两人都屏住呼吸,看向皇帝。
“祈福,”皇帝的声音颤抖的厉害,“好事,太子——可代朕,为边关将士——”
他的声音停下去,之后就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没有再响起。
铜火盆里青烟袅袅,变换成各种形状,在殿中徘徊。
太子和四皇子的心,几乎都跟着他的话停了下去。
是喜是忧,全都被他们深深藏在心中,不得而知。
在他们伸长了脖子,恨不能目光化作一道烟气,钻进那帐子中去的时候,皇帝的声音总算是再次响了起来:“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