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335章 古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是华夏的乐器。
    古简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十三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琴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古简记载琴的创制与华夏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伏羲作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
    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
    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
    “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这里的“静”还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
    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
    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
    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
    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故有“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之说。
    古琴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
    琴音的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感到和平泰然的气象,体验内心的祥和喜乐;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
    归根结底,就是以琴中的“含至德之和平”来养成君子“中和”的品德、达成“乐教”的目的。
    尤其是道门“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思想,在古琴中能得到最好的体现。
    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咱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圣人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
    古琴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
    古琴的右手弹弦亦有手指之别与指背甲弹与指面肉弹之别。
    右手的弹弦是由大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承担的。
    一般说来,大指与中指力度较强,食指与无名指较弱。
    小指是古琴中的禁指,只用其余四指弹奏,这四指的弹弦又各分指背甲弹和指面肉弹两种。
    前者音色比较轻、薄、亮,后者音色比较重、厚、实。
    以指甲肉别之,轻而清者,挑摘是也;轻而浊者,抹打是也。
    重而清者,剔劈是也;重而浊者,勾托是也。
    外弦一二欲轻则用打摘,欲重则用勾剔;内弦六七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劈托;中弦三四五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勾剔。
    抹挑勾剔以取正声,打摘劈托以取应声,各从其下指之便也。
    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弹弦出音。
    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同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异。
    左手按弦除偶用中指与食指外,最常用的是名指与大指;其按弦的部位亦有肉按与甲肉相半之按两种。
    一般说来,名指按弦其音温厚稳实,大指则清脆明亮;肉按者温厚稳实,甲肉相半者则清脆明亮。
    就右手的弹弦来说,其强弱变化的幅度十分宽广。
    由于古琴有效弦长,振幅广阔,故同样一种弹弦技法,可以弹出极轻柔飘忽的音,同时也可以弹出非常沉重刚烈的音,这全凭演奏者使用的力度如何。
    实际上,古琴弹弦的四指本身也是有着力度差别的。
    一般说来,大指的托、劈和中指的剔、勾尤见力度,而食指与名指则相对地要柔弱一些。
    四指中,用肉弹与用甲弹效果又有不同。
    肉弹所出的音线较粗,甲弹则较细;如果用力相等,那么较粗者体积大,单位压强小,故以强度胜;较细者体积小,压强大,故以力度胜。
    古琴演奏时可以根据出音力度的需要而选择适当的弹弦技法,其选择的余地相当大。
    左手按弦技法也会对力度造成影响。
    首先,按弦部位的不同和技法的差异可以造成力度的变化。
    若就按弦手指而言,则有大指与名、中指之区别:用大指则明亮有力,其音线细而光滑;名、中指则柔和温润,音线较为粗、松。
    若就按弦部位而言,则有肉按与甲肉相半之按的区别:甲肉相半者明亮有力,其音线细而光滑;肉按者柔和温润,音线较为粗、松。
    音线细而光滑者,其质感密,其力度强;音线粗、松者,其质感疏,其力度弱。
    何粗何细,何强何弱,演奏时也可以根据音乐表现的力度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按弦技法。
    古琴发音的张力除了来自左右手的技法与使用的力量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左手运指的速度。
    一般来说,速度越快便越见力度,反之,则越是松弛。
    但是,更重要的还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状态。
    左手在使用绰、注等技法时,其运指通常是非匀速的,即变速的,它们或者呈减速度状态,或者呈加速度状态。
    匀速运动所形成的轨迹是直线的,而减速运动和加速运动则是抛物线或反抛物线的。
    直线形不成张力,只有抛物线才是富有张力的线条。不同的是,抛物线的轨迹是由紧张趋于松弛,而反抛物线的轨迹则是由松弛趋于紧张。
    趋于紧张者刚健有力度,趋于松弛者则平稳、舒展。
    效果不同,但都是富有张力的音线。
    古琴在以绰、注方式出音时所形成的轨迹大部分正是抛物线或反抛物线的,因而极富张力。
    古琴调式有三十五种,按五声音阶定弦,正调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
    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不限定在十三个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