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一章 初露锋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北宋中期,西陲边境党项族崛起,建朝称帝,与宋开始了数十年的战争。
    宋熙宁六年,西夏皇帝任末勒为拓境元帅,夏州刺使王廖为先锋,统兵二十九万,分延州、凉州两路进军,侵并黄河以西的宋土。
    末勒是西夏绥远王李俊成的得意门生,此人足智多谋,功夫卓绝,历经大小战役三百余次,从未败过。此番更兼有勇冠三军的先锋王廖和数十员悍将随从,可谓气势壮阔,吞吐日月。
    于此,西夏大军长驱直入,连破延州、凉州两大防线。宋军节节败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西夏大军已渡过黄河,朝晋州进犯。
    边关告急文书频频送往汴京,宋神宗既怒又怕,先后调遣邢州刺史周明、冀州节度使安忠国等赶赴边关,以御西夏大军。两军对垒黄河东南岸,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中军大帐中,大宋的众将领来回徘徊,焦急不安。晋州为汴京的屏障,若晋州失守,西夏军就可直入汴京,威胁大宋的安危。主将早已将兵寡粮尽的告急文书送往朝廷,无奈久久不见援军和粮食。
    眼看晋州就要守不住了,西夏营中却自乱起来,恍如群龙无首之态。宋将们不解,不敢轻易出城查探,直到西夏大军全部“溃逃”,这才得知,一夜之中,西夏帅营主将末勒和十数位副将全部暴死。事发突然,西夏军没了主帅,如同一盘散沙,各自朝西奔逃而去。宋军抓住此次机会,渡过黄河,反扑一击,斩首数万,大获全胜。
    晋州大捷的消息一传到汴京,举国欢腾。汴京城中的百姓兴高采烈,高挂灯笼、入寺焚香以慰天表示感谢,朝中的文武官员更是个个新装新成,排去了逃离京都的惶恐,上表称贺。
    入夜,汴京皇宫如往常一样宁静,柔情的月光洒落在皇城上,喜惹的人如痴如醉。夜色是别样的美丽,宁静中掺着祥和。伴有葱郁的树林,缠着一丝丝的清香,绕满了整个宫苑。在这月光薄纱笼罩中,平添了几分诗意。
    此时,皇宫偏殿元正殿内灯火通明,一番“热闹”。
    元正殿是皇帝与大臣们议政处事的偏殿,此殿清幽宁静,是太宗皇帝亲选地址建造的。其地势平坦,环境独特,安详平和中,似乎最能感受到“太平盛世”。
    元正殿内君臣聚集,宋神宗坐于尊位上,开口说道“自太祖皇帝创业百余年来,大宋疆域不断开阔,国力日益昌盛,百姓安康。可是,到了朕这一代,外夷入侵,四方狄戎强占国土。内乏凋敝,百姓生活变得艰难困顿。朕愧对于列祖列宗……”虽是一番自责的话语,却未免“冠冕堂皇”了些,饶得众大臣“刷”地全部俯首跪下“臣等有罪!”宋神宗擦拭掉眼角下零星的几滴薄泪,换气说道“众位爱卿,今日议事,可有什么法子替朕解忧?”
    大臣们开始相互看看,“嗡嗡”的讨论一番。中书令王安石拜道“陛下,若要兴我大宋,还是臣那个法子兴新除旧。臣俱以将文本承上,望陛下思之。臣敢保证,新政不出十年,我大宋势将屹立于外夷之上。”王安石早已向宋神宗提过革旧创新,兴利除弊的奏本,但宋神宗权衡守旧派的利益,一直犹豫不定。而今议事,王安石正好借此机会,再向宋神宗进言。
    王安石话刚落音,只听的冷冷几声寡笑传来,大臣们“凌眼”看过去,是一个高高瘦瘦留着长髯须的人,约五六十岁,相貌平和,但眼中却射出了几道冷光,直击王安石。这人便是翰林学士司马光。司马光素来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此刻见王安石重提此法,不快的冷笑了几声。
    司马光奏道“王相若要为我大宋谋福,微臣不敢阻拦,但若要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惹是生非、搜刮财富,还拒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微臣就算去了这身朝服,也得劝谏。”王安石一听,自是知道司马光的心思,当即辩驳道,“臣受陛下之命,改革法制,怎能说是侵犯别人的职权!臣为国家办事,怎能说是惹是生非!臣为天下理财,怎能说是搜刮财富!臣驳斥错误的言论,怎能说是拒绝意见!”
    司马光一听这话,虽是在理,却不过是巧词一番,衣袖袒开,说道“臣闻王相变法的奏本中有一条改革军制的法令,可是真切?”王安石点头道“不错。”司马光冷笑道“如今我大宋四面遭外夷侵扰,兵员配备本就不足,王相却想裁撤军队,以扩充农需。敢问,一月前的教训还不够警醒吗?”一语将住王安石,众在朝的大臣闻听上次西夏军入侵一事,心生胆寒,不由的相互“脆弱”的望望,眼光更多的偏向于司马光。
    王安石不急,缓和的看了众人一眼,说道“列位大人恐怕是误会了介甫改革军制的法令了。从太宗皇帝至仁宗皇帝,宋国经历了数十次大小的战役,皆是败多而胜少。其原因何在?乃是开国以来的法制根本没有变化,行兵严令大都是以前的方法,且军纪散漫,这样一支军队如何跟狄戎抗衡?介甫裁撤军队,目的就是为了精选出一支强劲的军队。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眼下江南一带肥沃的田地没人耕种,将这部分散漫的士兵分配到江南垦荒,既能带动农业的发展,也能为国家减轻负担,岂非福哉?”
    只听有人论到“如王相所说,既是散漫的士兵,又如何能带动农业的发展?王相新政,我等无不遵从,但如此之久的变法,却丝毫不见其效,反而惹得众怒,足见新政不得人心。臣觉得新政不妥,望陛下明鉴。”这人是大理平事苏轼,年轻气盛,却是文笔豪迈,深为宋神宗赏识,有大宋第一文豪之称。但苏轼和司马光一样,素来反对王安石变法,虽曾因谏言变法而被贬职,但仍据己见上奏,“贬斥”王安石的新政。
    这时,大臣韩维道“子瞻此言差矣,自古以来变法就是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换取多数人的利益,若凭几人言语,便说不得人心,恐怕有所欠就。昔周文王用姜尚变法,西周得以强盛,商鞅变法,七雄中以秦最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强摄中原。不能以鼠目寸光之见,来定夺变法大局。”
    韩维话语中带刺,惹得大部分保守派大臣不满,他们纷纷响应司马光和苏轼,强攻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自然,改革派中也有不少大臣争锋相对,据理反驳。一时间,元正殿内沸沸扬扬,两大派在这朝堂上“争斗”起来。
    “好了!众卿不要争了”。只见宋神宗龙颜微怒,神态庄肃。一声威吓之后,众大臣顿时无声静寂。宋神宗神情缓和下来,说道“一月前的那场危机仍在朕的眼前不住得晃来晃去,别再好了伤疤忘了痛。大宋现在是北有契丹虎视眈眈,西有党项族不断骚扰边区,另外大理、吐蕃等诸狄戎小国,也都跃跃一试。为今之计是选拔能征善战的将领以御外敌,再图内强!”说到这儿,宋神宗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过了良久,才说道“若是杨家尚有一人在,何惧他夷。”
    宋神宗这话使不少老大臣们回想起十八年前的往事来,那时,还是仁宗皇帝当政
    自杨老令公后,杨家数代名将辈出,北抵外夷,西征诸戎,胆寒了周边诸国。到了第四代杨文广时,杨家更是将才济济,满朝中,有一半以上的武将皆是杨家人。自然,杨文广的兵权也一朝胜过一朝,在朝中地位堪是无人能及。
    如此显赫的战功怎能不遭人妒嫉和猜疑,于是流言百出,传言杨家将将取代赵家王朝,建立新的政权,会再一次出现“黄袍加身”的局面等等。这些流言在朝中传来传去,最后连宋仁宗也惧怕了,害怕有朝一日杨家将势力太大,难以控制,担心赵氏基业不保。
    趁此机会,有些大臣便向宋仁宗进谗言,渐渐的削弱了杨家的实力,并夺去了杨文广及杨家将领的兵权,将杨家一百三十余口以莫须有的罪名囚禁在京城外的青云山上。宋仁宗本想借此压住杨家的势头,但是没过多久,却传来了惊骇去全国的消息青云山遭遇大火,杨家一百三十余口全部葬身火海。
    如此噩耗震惊了全国,宋庭更是如朽木一般连连“垮塌”,边境诸国联合攻宋,掠去了大片土地。不得已,宋仁宗只得纳岁求和。自此,宋仁宗是深深的责备自己,向全国下了诏书,自责过失,追赠杨家门人。但也正是因为杨家将的“流失”,鼎盛的大宋王朝,再难选出可担守疆御敌的将领来了。
    正当大臣们陷入那一年的悲痛之际时,一批禁卫军突然进入大殿中,慌慌张张的,俯首急奏道“陛下,皇宫之中突然杀出许多黑衣刺客,直扑元正殿而来!”皇宫出现刺客,大臣们顿时惊住了,相互望望,竟不知所措来。
    “有刺客夜袭皇宫,什么人,这这麽大胆?”“这可从来没有的,这里是皇宫啊!”“在皇宫之中有重兵把守,竟有刺客。”大臣们众说纷纭。
    宋神宗闻此讯,先是一惊,随即想到了梁王赵静。赵静和宋神宗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自幼受先帝宠爱,又极握兵权。先帝临终前将禁卫军交给赵静掌管,本是希望他们兄弟齐心,共守宋朝江山。但赵静不服宋神宗即位,心里早已盘算篡逆之事。虽说宋神宗早已察觉,但一来苦无证据,二来念在兄弟手足,不忍心下手,遂是由了他。如今是赵静掌握禁卫军,若有刺客夜袭皇宫,那一定和赵静脱不了干系。
    宋神宗问道“是些什么人?”那禁卫军道“臣等不知,只知道他们身着黑衣,手持双弯刀。武功极为高强,现在已经逼近元正殿来了。”话一说完,镇西节度使王运成推测道“莫非是西夏黑衣魔宫护卫?据说这些护卫是西夏党项族组织的一支刺客营,都是挑选一等一的高手。他们夜袭皇宫,会不会……”这话未说完,门外传来“砰砰”的刀剑碰鸣的声音,从殿外跌进一名禁卫军,拖着伤道“陛……陛下,黑衣……刺客已经杀到元,元正殿外……”吐词几句,便是咽气了。
    众大臣大惊,一时慌乱了手脚,焦急的往外望望,都拿不定主意。正在这个时候,禁卫军亲兵统领何锐负伤奔进元正殿来,他已是满脸淤血,拖着断了的胳膊,一时立足未稳,“扑”的摔在了地上。大臣们连忙将他扶起,那何锐嘶哑的声音说道“陛下,这些刺客来势凶猛,现下……情势危急……请……请陛下移驾。”众大臣见门外厮杀声音亦近,跟着奏道“请陛下移驾。”
    宋神宗见自己这偌大的大宋王朝,竟被小小的西夏刺客偷袭,且要屈就与西夏蛮夷,不由勃然大怒,从后座上提下宝剑,拂袖道“哼!这等张狂,朕还怕了他们不成。”
    正说间,刀剑碰鸣声响彻元正殿,一瞬间,只见数十名禁卫军退入元正殿中,皆是负伤倒地,随后,是数十名黑衣双刀刺客涌进。何锐拖着身子上前道“陛下,现在贼众我寡,此处危急!还请陛下速速离开!”王安石、司马光也劝道“陛下是万金之躯,当以国家为重,请陛下移驾。”
    只见这群黑衣人冲进元正殿来,挥刀便砍,皇宫中的禁卫军完全抵挡不住,群臣之中更是文臣居多,哪见过这等厮杀的场面,早已慌了神。除了王安石、司马光等几位比较稳重的大臣守在皇帝前外,其余的大臣都抱头乱窜。
    这些黑衣人的双刀落下,如切鱼肉一般,一会儿工夫,元正殿内已堆满了尸首。其中一黑衣人操着党项语高呼道“杀了宋帝。”
    这等阵势,连刚才意气奋发的宋神宗也被唬住了,不得不由王安石、司马光、张云忠等几位大臣及几名禁卫军护着退入后殿,朝御花园移驾。何锐、褚进等人死守在元正殿内。
    御花园内花丛树密,月色倾慕,倒显出了几分“悠然”之色。
    众大臣护着宋神宗逃到御花园内,没走几步,就见几名婢女拥着一位青衫凤服的女子疾步而来。借月光看去那青衫凤服女子细眉红唇,衣带飘逸,眉宇间透着几分灵气,腰间佩有长剑一柄,生显了几分俏丽。
    这女子乃是宋神宗的同胞妹妹碧月公主。碧月受先帝宠爱,自幼学武,练得一手好剑术,先帝在时,便有夸词“若是个男孩,行军习武,倒是我大宋之福。”握剑在手的她,倒真有些江湖上的侠女风范,只是她生在这深闺之中,没有机会出去走一遭,不由寂寥了许多。
    碧月见宋神宗慌慌张张地奔走过来,不知何事,上前拜道“碧月参见皇兄。皇兄为何如此狼狈,宫里出什么事了吗?”宋神宗见到妹妹,刚要说什么,却已听到喊杀声,随后,数十名黑衣人持刀而入,将宋神宗等团团围住。
    碧月初见宋神宗和大臣们的慌张之态,已然觉得不安。眼下“刷”地拔剑喝道“什么人?敢闯皇宫?”这“宫”字未完,那些黑衣人已经挥刀砍来,行动迅捷。碧月身子一侧,那黑衣人弯刀斜劈过来,碧月忙用剑护住自己,退了几步。周围的大臣们连忙将宋神宗保护在中间,可这些大臣大多年迈,又不会武功,被黑衣人刀锋一剐,瞬时鲜血涌溢。
    突然,几道黑影闪现,转眼间的功夫,在宋神宗前莫名的多了四人。这四人也尽是黑衣,但与前面那些黑衣人有所不同的是,他们身着的是黑皮革软衣,而那些刺客穿着黑布绸衣。这四人装束奇异,面蒙黑纱巾,头发束起垂后散开,显得很是飘洒灵逸。他们四人的装扮一摸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手上缠着的丝带,其颜色分别为红、青、黑、紫四种。
    这四人一到,挡住了那些黑衣人的弯刀,几股劲风而出,遏制住了刺客们的攻击。他们行动飘渺,功夫诡异,几分变化开来,已然划出数丈开外的屏障。他们掌法凌厉,身法变幻多端,一时间竟牵制住了所有的黑衣人,使宋神宗等免遭“屠戮”。
    本瞅着被这些刺客鱼肉刀俎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四个“侠士”保护住了自己,宋神宗这心中又惊又喜,紧张的神色稍稍放松下来,但不知道这四人什么来历,竟有如此能耐。
    连战数十回合,黑衣刺客连连毙命,余下几名受伤刺客连忙抽身避开那四人的掌风,朝树林深处逃逸。只听树林中有人“嘿嘿”冷笑,带着不纯正的汉语道“不愧为文宣阁四大护神。”
    避过一劫的宋神宗和大臣们喘息口气,正待要感谢那四位蒙面“侠士”时,突然从西面跑来数名禁卫军,慌慌张张的朝宋神宗道“陛下,梁……梁王造反了,他正,正在调控宫里的军队。”宋神宗“啊”的一声,心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赵静造反,该如何是好?
    王安石道“陛下,可以臣手谕,调集军队护驾,以避开梁王的控制。”宋神宗道“好,王相去吧!”司马光拜道“臣愿随王相一同去,陛下可趁现在移驾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宋神宗神情有些低落,说道“也好,你们二人互相有个照应。”
    一旁的碧月收了长剑,说道“宫里的军队都听皇帝的调遣,两位大人无文笔书令,恐怕调不动。碧月愿意一同前去,以公主的身份调动禁卫军。”
    宋神宗知道这个妹妹自幼习武,又好动,平时“厉行泼辣”,在宫里没人不怕她的,以她的威信足以代替皇帝的“权威”了。宋神宗说道“如此甚好,碧月。朕将这随身虎符给你,一切要小心。”碧月答允,同王安石、司马光一道朝西面而去。宋神宗则由散落的禁卫军护着朝偏安全的地方移驾。
    碧月同二位大人沿长亭朝西疾步奔走,亭廊两侧厮杀声不断,扰的人心惊胆寒。这刚过了长亭,突然四下里窜出十数名黑衣人来,似乎瞅准了碧月手中的虎符,刀锋冷光射出,几道凉风瞬时逼近。碧月等未料到有如此黑衣刺客突袭,皆是大惊,连连后退。
    碧月挥出长剑,挡住黑衣刺客的弯刀,却不想黑衣刺客个个内力浑厚,刀锋落下,震得碧月虎口尽裂,险些丢了长剑。黑衣刺客逼近,碧月连忙后退,一招不慎,前身衣襟被划破一半。
    两位不会武功的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见公主一人挺剑出去,又见十数名黑衣人弯刀寒光闪烁,不由担心起来。周围虽有数名禁卫军保护,可也奈何不了左右黑衣刺客的弯刀,几声惨叫下去,毙命于弯刀下。
    突然寒光一闪,一把弯刀从王安石的背后划下,千钧一发之际,司马光推开王安石,右臂一档,被弯刀划开了一条长口,霎时间血涌而出。紧接着寒光闪出,又有数柄弯刀劈了过来。王安石扶着受伤的司马光,连忙朝亭子左侧退去。
    眼见着黑衣刺客的弯刀逼近,王安石和司马光只能相互望望,自是无求于生。但正在这时,只听得“呼呼”两声,二老眼前的那数柄弯刀朝后一仰,皆飞了出去。劲风逼近,震得黑衣刺客手臂俱裂,惊骇之下,赶紧是退开了。
    回过神来的王安石和司马光朝身后看去,只见一壮汉立在他们面前。那壮汉剑眉翘起,眼神凌厉,微微隆起的骨颊显得很是豪迈。一身灰布大氅衣下,健硕的身躯,碗口大的手臂,似有千钧之力。
    但见那壮汉掌力挥出,极为浑厚,每一招打出,都震得那些黑衣刺客五脏翻腾、六腑俱损。见此等掌力,黑衣刺客们相互望望,心中怯了几分,避开三丈之远。
    那壮汉替王安石、司马光解了围,朝前面看去,碧月被其他黑衣刺客围住,已经力不透支了。那壮汉一声长啸,右手挥掌倾泻而出,紧接着又连发数掌,掌力相重,浑厚无比,犹如千军万马一般。那些黑衣刺客一闻到背后的掌风,感觉到有股卷压过来的气势,不敢与其争锋,赶紧是散了开来。那壮汉见黑衣刺客散开,飞身前去,身形极快,冲在所连发的掌力前,伸出猿臂将碧月挪开来。“碰”得一声巨响,只看到那壮汉的几掌过去,将地上的青石阶震得粉碎。
    碧月听到巨响声,回头看见自己原来站的石梯变得粉碎,心中倒吸一阵寒气,心道如此浑厚的力道,究竟是什么人?眼眉望去,只见那壮汉潇洒豪放,一股凌然之气直到碧月心底,脸上不由得泛出些红晕来。
    那群黑衣刺客见突然出现一个这么厉害的人物,不敢恋战。只听其中一人夹着汉语道“《踏莎神掌》?果然是战神,撤!”一时黑衣刺客全部散尽。
    王安石和司马光赶紧过来,朝那壮汉一拜,但见那壮汉的摸样,似有相识之感。司马光扶着胳膊说道“多谢壮士相救。”那壮汉抱拳还礼,说道“不必相谢。梁王造反,在下这就去捉他伏法,两位大人尽可先回皇帝那里。”那壮汉身形一闪,便消失在这夜幕中了。
    王安石看着那壮汉消失的背影,沉思了良久。司马光问碧月道“公主可有受伤?”碧月也望着那壮汉消失的地方,她本想问问那壮汉的姓名,但是话未脱口,那壮汉已经走了。此刻听见司马光的话语,回神过来,答道“我没事。”
    王安石看着司马光还在流血的胳膊,忙扯下自己的衣襟给他包裹上。碧月从迷离眼神中回过神来,惊道“司马大人,你受伤了啊?”赶紧从已损的衣衫上扯下丝巾,帮着系上。
    司马光褶皱的脸颊笑起“不碍事的,西夏小毛贼杀不死我,哈哈。”此刻,王安石感激道“司马大人,你我在政坛上不和,你今天却舍身救介甫一命,感激不尽,无以言表,请受一拜。”说着,深深地朝司马光鞠躬一拜,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司马光单手扶起王安石,笑道“虽说政坛意见不合,但是我司马光从来只是就事论事。抛开政治话题不谈,光倒是特别佩服王相的文采,和你相交也算光的福气。”两人言此,相视而笑,想想刚才在元正殿上争锋相对的“敌人”,此刻见竟然成了生死之交。
    王安石说道“刚才那壮士让我们回陛下那里去,静等消息,公主,您怎么看?”碧月说道“那壮士的武功极高,以他刚才救我们的情形,我们就且听他的话,回陛下那里吧!”想想如今三人已无保护,若再遇上刺客,只恐殒命。
    司马光和王安石拱手遵从道“是。”于是,三人折路返回长亭回御花园去了。
    这时,沿途中慢慢地赶来了许多护驾的禁卫军,碧月将他们收拢整编,以作为护驾的卫队。到御花园得知皇帝往朝阳宫去了,遂赶到朝阳宫。已见这里布满了禁卫军,一阵戒备作战之势,碧月心道“今晚这状况,看来是凶多吉少,但愿上天能护我大宋,保皇兄安危。”
    这些禁卫军一见碧月公主,皆拜下参见。碧月急问道“陛下在哪里?”禁卫军领事回道“陛下在朝阳宫中。”碧月和王、司马二人连忙进了朝阳宫,见宋神宗和众大臣都在,这才安心许多。另外,那四个黑皮革衣蒙面人也在,各站一个方位,全神贯注,暗提气于中,以防止有刺客突袭。
    宋神宗一见碧月过来,忙起身问道“碧月,怎么样?”转眼看到司马光胳膊上的血迹,不由担心问道“你们可是遇上了那些刺客?”碧月点了点头,为安宋神宗的心,便将刚才那一幕说给宋神宗听了。宋神宗深吸一口气,说道“大宋能有如此壮士,朕当好好感谢。君实,你的伤怎么样?御医,快给他看看!”
    宋神宗话刚落音,只觉得一道黑影闪过,却是那先前的壮汉出现在了这朝阳宫中。
    他竟能在那么多禁卫军重重守卫下,悄无声息的进入朝阳宫,如此之高的武学修为令大殿中的所有人都惊住了。宋神宗更是心惊胆寒,心道“这人……好厉害……若是想取朕的性命,那……那岂不易如反掌……”想到此处,心里泛起丝丝惧意,相比之前遇到刺客的情景还要惶恐。
    但见壮汉肋下挟有一人,虎眉凤脸,正是梁王赵静。众人皆相惊奇的看着这壮汉,不知何从来历。有人心里害怕担心,有人诉以君臣王道之罪,相互之间更是交耳言语,对那壮汉的看法多有鄙夷之色。
    这时候,那四个黑皮革衣蒙面人齐走过来,朝那壮汉拜道“参见主公!”这不说话则已,一说竟是“主公”相称,令大臣们无不惊讶。他们之前于皇帝面前毫无恭谨可言,而如今却对那壮汉恭敬服从,让大臣们多有愤岔怒容,只是暂时未见皇帝开口,也不好多说什么,私下里相互揣测那壮汉的来历。
    那壮汉将梁王扔在地上,向宋神宗抱拳道“梁王勾结西夏,图谋不轨,在下已经将他擒来!”宋神宗身边的近臣见这壮汉既不跪拜,也不低头行礼,只是抱拳手中,如此无礼,当即喝道“见了天子,为何不跪……”宋神宗拂手止住了近臣的“呵斥”,微微打量了那壮汉的模样,正要说话之际,那壮汉收了拳头,微微点头行礼道“皇宫已经安全,在下告辞了。”说着,领着那四个黑皮革衣蒙面人“嗖”的一声,疾步出了朝阳宫。
    宋神宗将手举起,忙说道“壮士留步……”但话语快不过人家的步伐,他们五人越上屋檐,沿屋顶轻飞而去,片刻便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且不说皇宫中的平乱后话,但见那壮汉快步如飞,一道影风闪过,竟留下淡淡清香,身后四道身影尾随而行,好一身功夫,曾有诗评价道“来时无影去无踪,一身轻盈落点红。穿梭千军威武荡,凌袖清风驾藤萝。手挽混沌开功业,四象尊翊立三秋。无心恋他名录册,文人笔下写九州。”
    落步而定,那壮汉突然问道“残风、惊雷,你们确定魔宫的人已经全部撤出皇宫了吗?”只见有两人拱手应道“我们已经查探过了,的确没有魔宫的人。”那壮汉点了点头,说道“梁王伏法,魔宫已经失了先机,再回皇宫,已然不可能了。”说了一句,却又叹了口气,幽幽说道“我大宋无能,竟让小小的西夏如此猖獗……我杨靖也是……尽力与此……”话到这儿,已是直摇头,不禁落声轻吐。
    那壮汉姓杨名靖,是江湖中南派领首文宣阁的掌门。
    杨靖转头对另外两人道“青云,收到云庄会的消息了吗?”一个女子声音应道“回主公,据城中暗线接头,云庄会的人都齐聚云家庄,正等着主公。”杨靖说道“也好。紫电,你飞鸽传书回文宣阁,所备之事要一一俱全,我们先走一趟云家庄。”一个女子应道“是,主公!”
    原来,这四个黑皮革衣蒙面人是两男两女,残风、惊雷和青云、紫电,据说,此四人跟随杨靖前,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的底细,只知道他们对杨靖忠心耿耿,除了杨靖,没有人能调动他们。这四人武功极高,是杨靖的得力助手,在杨靖成名之时,也被世人誉为“四大护神”。
    杨靖五人行步很快,不久便到了宫门口,待要出宫时,却听身后有人喊道“壮士,壮士……请等一等。”杨靖回头一看,见一白发老者喘吁吁的跑过来,正是王安石。
    王安石追上杨靖,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但他仍庆幸的说道“还好……陛下指了一条皇宫近道,终于……终于赶上了。”杨靖抱拳行礼道“这位大人有何赐教?”王安石缓了一口气,道“我可以和你单独谈谈吗?”杨靖见他毫无身家功夫,虽走了直道,可也费了不少力气,这般折腾找来,便点点头应了他。
    杨靖挥手,示意风云雷电先出城去。四人会意,转身一步轻越,点在围墙的枝桠上,轻松的出了皇城。
    王安石看着,心里有些寒意,心道“这等身手,皇宫守卫何用?”略有担心的他还是将手一伸,对杨靖说道“请。”杨靖也不礼让,跨步过去。两人到了一个幽僻处,借着微弱的月光先相互打量了一番,王安石随后轻声问道“壮士今夜救了大宋,可否告知姓名?”杨靖淡淡地说道“如此之事,大人不必记心。我等是江湖中的浪人,行名做姓自然也是平常,大人也不必知晓。”言语虽然得体,却是有些不恭,但王安石并不在意,因为他所认知的江湖中人,便是如此。
    不过,王安石不想放弃,轻拈胡须道“壮士不必这般隐晦,这里没有旁人,我只想知道壮士姓名,他日若有不便之处,我也好尽绵薄之力,以报今夜之情。”
    “杨靖。”杨靖本不想说出姓名,但也不想多费时间于这皇宫之中,索性说了姓名。王安石听了,先是微微一惊,嘴里念道“杨……杨靖……杨,杨家……”虽有惊讶的他,也保持镇定,沉思片刻,便是问道“之前有听闻,壮士是文宣阁的侠士,可识得欧阳学士?”杨靖答道“正是家师。”王安石深吸了口气,心中所想已然验证一半,随即叹气说道“欧阳学士文武兼修,一大英豪。当年他隐居江南,兴办文宣阁,虽处江湖之中,却仍系国家安危,大宋也多亏了有文宣阁的存在,让四夷狂徒不敢造次。”说着,王安石朝天空望去,看见这漫天的星辰,深深地说道“只可惜他已经不在了。”
    杨靖可不想听他在这里感叹,双手一起,准备告辞时,那王安石突然问道“杨文广和你什么关系?”杨靖先是一怔,却也说的痛快“乃家父。”王安石一听,“啊”了一声,立刻转身在杨靖身上再次细细打量,看了许久,颤巍巍的说道“你是杨文广的儿子?杨家的后人……可,可是当年青云山的那场大火,不是没一人生还吗?你……你又是怎么逃生的?”
    杨靖抽了一口气,借月光显露,那飒爽身姿,一身正气,似乎便是当年那个纵横天下,扫荡群夷的杨文广,王安石的眼中似乎看到了黎明的希望。
    杨靖本不想说,却也不知为何,今夜心里酸楚的难受,竟是说了出来“十八年前,我杨家一百三十余口被莫须有的罪名,软禁在青云山上。随即,皇帝削了杨家的兵权,将杨家将领一个个除去,徒留空空的一家人于山上……”王安石面显难色,说道“那是先帝受了蒙蔽,所以才……”
    杨靖不理会他的解释,冷冷地说道“可知那一晚,杨家所有人都在熟睡的时候,疏于防备的禁卫军竟然让无数的黑衣人杀戮进来……”“黑衣人?”王安石突然打断了杨靖的话,显得非常吃惊,问道“怎么会有黑衣人,青云山上不是因为意外失火,才引起的……惨剧。”
    杨靖冷笑道“大火?这也能让人信服?那些黑衣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闯入门中,见人就杀。当时所有人都处于全无意识中,毫无能力反抗……”说着杨靖眼中透露着愤恨,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大火只是那些刽子手所消除证据的手段罢了……”
    听完,王安石惊讶了许久,最后缓缓地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整件事都奇异万分。杨家惨遭毒手,我等深感惋惜……那,那些黑衣人会不会像今晚的这些魔宫的黑衣刺客?”杨靖说道“就魔宫,我想也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一定有其他的源头。”
    王安石怔了半响,随后一张脸青了起来,低声道“难道是先帝……”杨靖冷冷说道“杨靖早已查了卷宗,非皇帝所为。但是,杨家之祸,也是由皇帝引起的。若不是念着大宋百姓,杨靖定寻此仇。”王安石深吸了一口凉气,心想,以此人如此高的武功,别说一个皇帝,一百个皇帝也不够杀的。
    王安石问道“那你可寻得真凶。”杨靖缓和神情,说道“不曾寻得。一来当时年纪较小,所记之事也不多,二来,凶手行踪难寻,非一般组织。”王安石说道“也是,当年杨家将跟多国结仇,这也……”杨靖冷笑道“什么叫多国结仇!若不是杨家将,大宋岂能存在至今!”
    王安石自知说错了话,连连点头说是,随后问道“你又是怎么逃生的呢?”杨靖淡淡说道“我虽被砍中,却没伤及要害,只是昏了过去,在大火蔓延中,被浓烟熏醒。也多亏了恩师及时赶到,才留下了杨靖一条命。”虽然时间过去了许久,但回想起来,仍是心里酸酸的难受,大仇未报的感觉就像一根刺扎在心上,永远都是那么沉痛!
    王安石看到杨靖的神情,心里也是同情万分,过了良久,才说上话来“上天眷顾大宋,留下了你这杨家一脉。你又得欧阳学士的真传,是难得的将才人选。我明日当奏明陛下,让你复袭当年你父亲宁国公的爵位,重组杨家将,再塑我大宋往日的雄风……”
    杨靖冷冷一笑,打断王安石的话,说道“大人好意,杨靖心领了。只是杨靖在江湖上漂泊惯了,不懂得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更何况,杨靖可没什么资本再让皇帝‘迫害’一次。杨靖也不想受人拘束,希望大人见谅。”王安石听杨靖不愿为官,心中十分失落,但听他说的官场黑暗,却也不假,想起往日杨家一门惨案,仍心有余悸,遂也不加勉强。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若不是为了国家,又何苦呕心沥血的变法,得罪天下人。
    杨靖看看天色,已然快天亮了,再看看眼前这位大臣,想必也了解清楚了,当下抱拳道“杨靖不想于他人知道,今晚所说,也权当戏言。就此告辞。”说着凭着上好的轻功,腾步出了皇宫。此时天已经泛白了,到了皇城外,会合了四人,趁着黎明时分,悄悄的出了汴京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