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355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她在心中捋了捋这件事情要如何做,有心跟言夙再商量一下,言夙却又提起另一件事。
    “你哥哥弟弟他们说,让咱们一家去建安,你怎么看?”
    建安虽不是盛京,但跟什么襄州、凌州、延州的意义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占领了建安,宣恒帝还自刎宫中,齐国剩下的地盘,或许都不需小果一一去攻打。
    而之所以让家人都去建安,除了因为建安更安全,也是想要家人见证他的登基大典。
    ——阿牧、言岚他们也是要一一封赏的。
    言夙与小果虽没有父子之名,其实却有抚育之实,所以不论从哪个崽子的名义出发,他们功成名就的高光时刻,都是想要言夙参与的。
    悠悠自然也是很激动地。
    她倒是没想什么建安的繁华、高官厚禄的荣华,她只是想着能见到兄弟们了。
    “对了,爹爹你不是说阿牧哥他,他有心仪之人了?那是不是也能见到未来嫂嫂?”
    言夙自然点头,虽说这些消息都没有提起过谷幽兰,但也正因如此,证明了不论是谷幽兰的安危还是她与阿牧的关系,都是稳妥的。
    如此,到了建安他们自然是能见面的。
    悠悠按下激动,心中虽是期待着家人团圆,但眼下的事情还是要做完的。
    收留那些从各处逃难而来的难民的事情,他们不能半途而废。
    饭毕,言夙去了城中流民聚集的地方——他们虽是来自四面八方,但在广安县他们却是有同一个身份,流民。
    所以他们不得不抱团,以免被欺凌。
    但事实上,广安县虽说有部分人对他们不友善,但大部分人还是并不会驱赶他们的,有一些人还会帮助他们。
    城中大户人家的粥棚已经建起来,早的都已经施粥六日了。
    言夙倒是没有施粥,一方面是因为业务不熟练,想跟风也因为粥棚数量不少了,再过多也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是光是施粥,流民的生存一事也是治标不治本。
    要想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让流民能够安身立命。
    言夙还记得三国之间,有一个不明文的规定,那就是互相之间接纳百姓落户。
    ——想当初他还是这一条例的受益者呢。
    所以,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给孤寡的老人与幼儿片瓦遮头,给身体尚算强健的人,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改变他们的流民身份后,用他们的美好生活去吸引其他两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
    背井离乡并不意味着客死异乡,也可能代表着迎接美好的未来。
    俗称,挖其他两国的根基。
    既然他们不珍惜百姓,那他就替家里的崽崽们全部接受这些人口,壮大己身呗。
    作者有话要说:崽崽们:咦,我爹他已经不只是想养崽崽了吗?
    ——
    言夙:刨土刨坑算什么,我狠起来,连人都往家刨!
    ——
    第160章
    当初三方势力授意下面的人这么做,就是打着削弱别人壮大自己的打算——虽然别家也是这么想,而且因为三家大环境差不多,能够收入的人也都是犯事了在家乡过不下去的多。
    但是谁管那么多呢?只要能在落户后不惹是生非,那就既往不咎呗。
    至于还闹事儿的,那他们也不介意多另外的一项收入。
    可他们完全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打破这个环境平衡。被新帝掌控的齐国,不但打着正统的名号,还有了能增产的粮种,冬日也有新鲜蔬菜了。
    这名头流传到另外两国,不管一时信的人是多是少,但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种子是真的。
    日后但凡他们有了过不下去,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一天,他们的首要选择怕就是当前的齐国——也就是恢复正统名号的武安朝。
    而他们越是要将这样的流言蜚语压下,反倒是叫这流言在广大百姓之间私下传播。
    沈飞玹也没想到当初自己极力建议言夙搞起来的消息渠道,会让言夙拿去做这种事情。
    ——虽说也不是坏事,但是总让人感觉怪怪的不是?
    结果就在沈飞玹慢慢压下这种异样感的时候,言夙的骚操作又来了。
    武安朝自先帝过世后,分割三方势力,但事实上还是一家不是?即便是上头的人分而治之,但是下面的黎民百姓,可是有不少亲朋好友被分在他国。
    这个时候曾经的齐国已经被新帝正式收复,而且他们在新帝的政策下过上了好日子,怎么能不给曾经的亲朋好友送信?邀请他们共赴这光明美好的未来?
    至于分国而治,且又正是各方紧张的时候,怕穿越不了国与国的界限封锁?
    那没关系,武林中人高来高去,不说各个身手了得,但至少各有本事,只是躲避巡逻的兵士,还是难不倒他们的。
    所以孟清翰和谢渐雪也有了新任务,带着他们的一帮子下属和结识的好友,开始帮武安朝过的幸福富足的百姓们给远在他国受灾受难的亲朋好友送信,叫他们确信武安朝的安稳,是可以投奔的存在。
    大意就是“别在哪里受苦受难了,快来跟我们一起享受吃饱穿暖的好日子。有了高产的粮种,还怕什么饿肚子?”
    天下的黎民百姓,如今一大难就是饿肚子。不说遇上什么天灾,就是风调雨顺时,收成的粮食也未必足够让一家子吃饱喝足,何况还要交出去不知多少成的税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