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页
薛瑜跟着回头,施了一礼,“在下拜见大监。”
将作监大监姜墨人如其声,虽用词尖锐了些,但真的攀谈起来薛瑜便发觉他是真的想让她搞发明创造。最初遇见的官员听说这是除了自家被派出去公干的少监外新来的一位少监,眼睛都直了,晕晕乎乎地往外走,口中喃喃,“是那个三殿下?真的?”
初来新单位第一个时辰,薛瑜被领着走完了整个将作监,途中遭遇围观两次,惊喜欢呼三次,见过面的熟人一个。
她在最后一扇门前停了停,静静摆在木架上的风扇十分眼熟,金灿灿的风格更令人熟悉。薛瑜回忆了一下,确定不是她送给皇帝的那个,也不是天工坊拍卖上被买走的那个。
所以,这个时代匠人们搞创作的审美都是相似的吗?
见薛瑜驻足,姜大监笑道,“是不是还不错?殿下想先来改动风扇?”
“并无。”薛瑜有些招架不住将作监从上到下的热情,“我既为少监,不知此后该做何事?”
姜大监与她对视一会,“这……”
薛瑜听了一会,这才知道,少监之职就是大监的副手,虽然名义上将作监该有两位少监,但一直只有一个少监在做事,突然安排了薛瑜过来,连姜大监也没想好让她做什么。分摊原来那位少监手上的工作有点不合适,所以才有了进门后的参观,试图让她自己决定工作内容。
“我先看看这些年的兵械与农具记录手稿吧。”薛瑜说完,姜大监肉眼可见地松了口气。
将作监保存着所有上交或者需要向齐国所治理地方普及的器械稿件,薛瑜被领到保存典籍的地方,从最新的开始看,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曲辕犁,第二个则是雕版印刷,在兵械坊新制的风箱应该是还没有报上来。
薛瑜抽了张纸,记下要让行宫兵械坊总结最近出产,上报风箱的事。按照匠人们之前的说法,他们已经发现了换风箱后效率变快,可能只是缺少总结和少报。只在行宫一处使用风箱就太大材小用了,铁官坊的冶炼风箱也该更新换代了。
她提出查看手稿并非因为无聊,而是借过去的手稿记录想参考一二。后世的东西能做的太多了,她需要找出更有用的那个。将作监的记录既是她的灵感触发,也是她的遮掩借口。
自行车的材料实验估计在月底回行宫看苜蓿青贮情况之前搞不完,水泥的供应也得慢慢跟上,军队眼看就要调离,要是能在大批演习军队离京前给他们多添些对外战争的保障,减少边关小摩擦里的军队损耗,能少死一个人,也是未来齐国的底气。
薛瑜分心二用,思考与阅读同时进行,卷宗被取了一卷又一卷,很快太阳西斜。她顿住手,划过纸上一行记录,“水精承目照之,可见大小不同。”
水精就是水晶,这个描述不就是放大镜吗?
薛瑜几乎立刻就想起了安装镜片的望远镜,能够第一天就找到有用的参考,可以说运气不错。她放好其他的卷宗,将记着“水精”的一卷位置记下来,抄下这句话,出门去找人要水晶。
她新建的玻璃窑还没开始开火,短期内也得先紧着水泥制作用着,等到军队的订单做得差不多,或者水泥工坊的扩建差不多的时候,玻璃才能提上日程。而且,她对新制的玻璃期待度并不高,比起坚固和透明程度,自然还是水晶优先。
被稀里糊涂调来做事磨水晶薄片的匠人听薛瑜的要求,挨个做了几个薄厚不一的水晶片,看着薛瑜离开的背影,他挠挠头,跟着薛瑜去做了用料记录,转回去问自己的上司,“这位少监一来就用这样的精贵物,怎么瞧着不像做事,像是要拿水精去打首饰?”
“殿下的事,用你多嘴?”
匠人被斥责了一句,老实垂头,他的上司却留了心,当听闻下衙后三殿下被宫外女子传信出去,有关三皇子初来将作监就打首饰给心上人的流言便传了起来,直到被姜大监听闻,才刹住继续疯传的势头。
没办法,绯闻总是传得格外快,再严肃的人心里也有一点八卦的心思。
身为绯闻主角的薛瑜毫无被八卦了的意识,她拿了东西去工部溜达了一圈,熬得眼下发青的工部众人简直个个都像掏空了身子,好在交上来的详细计算和规划没什么问题,让薛瑜对这群通宵后的中年人能说出一句“可以回家了”。
对于京城糟糕的路况,工部不是不想修,主要还是没钱。如今有薛瑜在前面顶着,又有个定品增加功绩的胡萝卜吊着,一群人以两位侍郎带头,玩命赶工一天一夜,总算在薛瑜的规定时间内完成。见她点头,余苏两个中年人简直是热泪盈眶,若有不知情的人此时踏入工部,乍看下好像工部从上到下都认了薛瑜做新任工部尚书。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很快,左右侍郎就为谁去负责督建起了争执,彼此推荐的都是自己的心腹。第一条开工的京城水泥路,意义与其他不同,况且,三皇子说是其他由她来想办法,到底有没有办法还得两说,说不定朱雀大街就是唯一一条他们能看到的修成大路了!
薛瑜诧异地看着他们,“二位,开工谁来督建倒是无所谓,但你们征召民夫和封锁朱雀大街的流程是不是没给京兆尹报过去?明天要开工,今天京兆尹可是快下衙了。”
本着避免机会飞走的心思,两个侍郎统一决定将开工时间放到明天,原本是为了找薛瑜要钱好安心,谁料却疏忽了这一茬,看着窗外的落日,他们脸色大变,匆匆说了几句就带人冲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