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241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盛怒之下,可没人敢挑战。哪怕赵檀这位已经以十岁稚龄登基为帝,如今已经十一岁的帝王,都不敢招惹盛怒之下的颜盈,谈何给两个姐姐求情。
    赵檀微微低了低脑袋,完美错过赵玉翡、赵玉珠投来的求救目光。
    “今儿不站满三个时辰不许休息,谁求情都没用。”颜盈示意宫人端了一张美人榻放在庭院上,又让宫人将琉璃灯笼拎出来点上蜡烛摆放在周围,即使天色渐渐擦黑,整个慈安宫也是灯火通明。
    这时候,颜盈才坐在了美人榻上,姿势慵懒,可眼神却很犀利,几乎一动不动的盯着赵玉翡、赵玉珠二人。
    这下子,赵玉翡、赵玉珠二人更加不敢乱动了。
    而且赵檀这坏弟弟居然在她们面前吃东西,惹得她们本就馋得很的肚子呱呱叫。
    颜盈轻笑了起来。
    “已经两个半时辰了。”颜盈示意宫人给自己倒茶。呷了一口六安瓜片茶,再缓缓的开口。“怎么?对本宫的惩罚有意见。”
    脑袋上顶着的水缸这时候已经取了下来,双手上还有,影响不了赵玉翡、赵玉珠两姐妹说话。
    赵玉珠率先一步委屈巴巴的道:“母后,儿臣以后再也不敢了。”
    赵玉翡也道:“母后,儿臣知错,再也不敢欺辱姐姐们了。”
    颜盈挑眉:“嗯?”
    “两位姐姐欺负其他姐姐?”赵檀诧异,停止进食的行为,转而赞同颜盈教训体罚赵玉翡、赵玉珠的决定。“玉翡姐姐、玉珠姐姐你们俩到底怎么想的?是嫌弃自己飞扬跋扈的名声不好听,特意再添点不友爱兄弟姐妹的名声?”
    作为后宫的绝对胜利者,颜盈耀武扬威归耀武扬威,可她不会耀武扬威到和自己没什么利益牵扯的人身上。
    如果赵玉翡、赵玉珠去挑衅宋徽宗的儿子们,颜盈不会生气反而赞赏他们有胆识,可是去挑衅已经因为宋徽宗漠视,而低调做人的帝姬们,就很让人生气了。
    最起码颜盈很反感这种行为,哪怕赵玉翡、赵玉珠她们有理,是因为她们挑衅的帝姬嘴巴太臭,才会……
    颜盈都不喜欢他们的做法,明明有更简单更好的解决方式,偏偏她们选择明目张胆的欺负人?
    这……不是傻逼才会做的事情吗?
    嫌弃自己名声好得狠,想尽可能的嫁不出去?
    “今儿罚站几个时辰就够了,明儿乖乖给本宫留在慈安宫侍奉你们父皇,不然……呵,本宫有的是办法收拾你们。”
    颜盈这么说是有原因的,明儿算是大朝会,小朝会颜盈这位摄政太后可以不参加,可是大朝会必然要参加,好把控大致的方向。公元1126年(宋靖安元年)这一年,算是比较多灾多难的,先是金国举兵入侵大宋,顽强抵御迫使金兵北撤后,国内又开始不安稳。
    这个不安稳不是说又有匪寇作乱,而是发生了天灾,这是非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情。
    江南富饶地带发生水患,淹没了不少良田房舍,不少百姓都流离失所。
    这种情况下,肯定要赈灾的。可大宋的官员很多都没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概念,基本上都是贪的。不是说好官没有,主要是好官真的太少了,就宋徽宗当政时期来说,好的文职官员除了李纲、陈过庭等人外,就只有个宗泽,能征善战的武将倒是多,可惜不得信任。
    想想宋徽宗执政期间,最受宋徽宗信任的三名宰相,分别是蔡京、李邦彦、王黼,就可以看出宋徽宗年间的吏治有多糟糕了。
    三名宰相除了蔡京稍微有点儿才干,其余的都是靠阿谀奉承上位的奸佞,说起来祸害大宋朝纲的本事和蔡京一样。
    蔡京还知道怕,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可是另外两个就……
    幸好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赵檀。赵檀在颜盈的教育下,明白帝王之道最重要的在于平衡,不可一党独大。
    拿明朝来说,明朝时期的东林党最开始好得很,可是后来一党独大,反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赵檀能明白这些很好,至于宋徽宗……仔细想想,也怪不了他,毕竟他从小被培养的方向是艺术家,他的老子宋神宗当初看重的继承人是他的兄长宋哲宗赵煦。谁知道宋哲宗赵煦英年早逝还没有子嗣留下,向太后(神宗皇后)又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为借口,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当时为端王的宋徽宗赵佶为帝。
    真的,宋徽宗的皇位算是白捡的。从小没经过正统帝王的教育,对于所谓的帝王心术肯定一知半解,任人唯亲是宋徽宗所会的另一项本事了。而拖怂哒哒的宋徽宗的福,北宋从繁荣昌盛到毁灭,只用了短短几十年。
    当夜,颜盈舒舒服服的睡了一晚上,连个梦都没有做。
    到了第二天,颜盈陪着宋徽宗用了早膳,便踩着晨露去了金銮殿。此时文武百官已经聚集金銮殿,赵檀拖着肉乎乎的腮帮正在发呆。颜盈一来,赵檀就特别高兴且开心的道。“母后,金兀术那孙子又遣使臣来我大宋,商谈议和之事了。”
    颜盈愣了愣,随即想起金兀术指的是完颜宗弼,逐笑道:“这很正常,只要金国对我大宋窥探之心未死,金国就会时不时派使臣前来商谈议和。”
    有官员犹犹豫豫的开口:“太上皇后,这,其实说明金国皇帝很有诚意和大宋化干戈为玉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