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184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冥阁默了一会儿,才道,“王爷是做大事之人,小姐昔日也是醉心山水,嬉笑江湖,根本没有机会表现出来。再加上王爷无暇陪伴,没看出来也是正常的。”
    “是吗?”风飞絮想了一会儿,才问道,“无涯的手,查清楚了吗?”
    冥阁突然跪了下去,低着头一声不吭。
    “说!”
    冥阁还是没有作声。
    风飞絮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是他自断的经脉,是吗?”
    回答他的,是冥阁越来越低的头。
    良久,风飞絮才叹,“罢了,无涯心思单纯,与落落有感情非同一般,让他与落落为敌,着实是难为了。你送他去苍雾山吧,给他准备足够十天的干粮和水,自然会有人来接他的。”
    让无涯去和师父作伴,等此间事了,他再和落落一起去接他回来。
    飞絮军几条线作战,再加上国内反对势力的蠢蠢欲动,风飞絮没有耐心了。
    他一开始没有耐心,叶星扬便明显的感觉到战场上气氛变了。
    连丢两城之后,飞絮军行动之迅速,已经让他来不及完成所有粮草的转移,只能匆忙间掩护所有百姓撤出。
    但是很快,在崇兴后方,飞絮军尚未攻到的城市,开始出现大量的传单,风飞絮宣扬道,花间国之所以出兵,是因为崇兴介入翼国战事,害得民不聊生,大量翼国人逃亡花间国,影响了花间国百姓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花间国这才迫不得已出手,只是针对崇兴王朝的朝廷,不会伤及百姓,所以请崇兴的百姓继续自己的正常生活,无须背井离乡。而且只要崇兴立刻从翼国撤兵,花间国也会立刻停战。
    这份宣言一出,立刻引起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叶星扬在辽州再让百姓转移的时候,已经有部分人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留下来看个结果了。毕竟,其他地方再美再好,也不如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家。
    几天后,飞絮军攻入,果然没有扰民,军队去商铺购买物资,还给了比市价更高的价格。
    此消息传出,后续的百姓便不肯再撤离,就是先前已经离开的人,也陆陆续续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样一来,飞絮军便无须再长途跋涉运送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可以就地补给,光运银两可比运大批的粮食药品方便多了。
    同时,崇兴朝堂之上,反对干涉翼国内斗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张台铭更是旗帜鲜明的表明了态度,导致兵部遣往前线的支援,越来越慢。
    君泓有好几次都气得想不顾一切的砍了张台铭,奈何张台铭每次都振振有辞,他已经按照皇上的意思下了命令,只是速度最快的虎贲营和骑兵营已经被带走,才导致援军和物资的迟缓。
    君泓忍无可忍,但是,却又必须再忍。
    他必须要尽快解决国内潜在的威胁,才能给在前方的人打造一个最坚强的后盾。
    幸而,上天看他忍得太久,给他送来了一个绝好的消息。
    一直跟踪梁略的暗卫,在历经了几个月的等待之后,终于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梁略开始真的是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般,整日里种种花草读读诗书,过得悠闲无比。却在最近,被暗卫发现,一直待在他身边的死士少了一个。
    没有人知道此人是如何从暗卫的重重监视之下神不知鬼不觉的溜出去的,可惜的是,他进入了一直被暗卫关注着梁家的一个据点,才被发现了行踪。一路跟踪下来,终于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在崇兴以东的重重山脉之中,有一个传闻中的死亡之谷。谷中常年漳气迷漫,毒蛇猛兽出没,有误入者,皆是有去回。
    可是梁略的死士却是一路来到了这里,然后,进了漳雾之中,数日后,全身而退。
    暗卫堪查数日,发现不断有钱银和粮草送入,暗卫偷偷打开了其中一辆银车,所有的银两居然都是官银。
    消息传回,君泓连忙将之与叶落留下的兵部布防图对比,发现在这一带的,有兵部所辖的一小支常规军队。
    “不可能,”易惊鸿也发现了不对劲,“从蔬菜水果的消耗量来看,不可能是储备,绝对是有人。而且暗卫只查探了几日,便有两批银两送达,再加上梁略居然冒那么大风险遣人与之联络,也不可能只有数千人。”
    君泓怒极,“他们果然以兵部名义,暗中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朕定然要这些吃着皇粮却干着叛国之事的人,死无葬身之地。”
    君泓开始布置,而对方也开始了行动。
    在风飞絮兵分三路,夹击叶星扬,并将其逼退到一处荒原之后,死亡之谷中的部队,也走出了死亡山谷,宣称是边境饱受战火之苦的平民,自发组织起来,以反对战争“清君侧”的名义,直逼向崇兴的京城凤凰城。
    一时之间,崇兴也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风飞絮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可谓精妙。
    叶落一怒之下,焚烧了这段时日以来在花间国缴获所有粮食和衣物。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叶落轻骑赶回崇兴,急援叶星扬。
    对于这一场大火,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是叶知高明之举,因为转移不及,而且军队还需尽快回朝,与其将粮食留与对手,不如彻底销毁,而且还在心理上打击了对方士气;也有人认为这是叶知一生最大的败笔,这一年三国都爆发战争,影响了当年的粮食生产,而以往的存粮也因战争所需而消耗极大,再加上叶知此举,使得花间国其后两年,饱受饥寒之苦,饿死冻死无数,不符合叶知一直推崇的“仁治天下”之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