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399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左晞点头,不为当今辩解,还顺着薛姨妈说起了当今偏心:“儿子多了,就不值钱了呗。”
    薛姨妈几个听了,一时间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这爹,真不咋地。
    作者有话要说:老康头:不对劲,这里面有套路。
    十一:哪能呀,儿子的福晋不是那样的人。
    老康头:没有套路?
    十一……老见外了。
    .
    感谢在20211222 14:56:25~20211222 20:24:1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梅雪10瓶;小麦2瓶;复联总攻、小卷妈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六十一章
    儿子俩口子遇险了,当老子的知道了,能不派人去看一眼,再叫御医瞧一瞧,顺道赏点东西?可当今没想到,如此一来他为了剿灭乱党叫儿子做饵的说法更真了。
    说他往日都瞧不上这个儿子,恨不得这个儿子早死早超生。往日都不见关心一二,这会儿俩口子还没受丁点伤,就这么上心.啧啧,这才不是什么关心慰问,而是对十一贝勒夫妇诱敌成功的奖励。
    虎毒尚且不食子,这当皇帝的,就不是一般的狠人哇。
    于是从十一和左晞遇险这事出来后,街面上又引出更多的有关当今的负面新闻。
    连之前他宠信隆科多,隆科多会宠妾灭妻残害嫡妻的事都被人传出是跟当今有样学样来的。
    你们不会以为死的那几任皇后和皇贵妃都是病死的吧?
    皇家能找个身体不好的人当皇后吗?
    绝对不能呀。
    同理,身体不好的人也进不了宫,当不了皇贵妃。
    可她们为什么都死在了宫里呢?
    因着说起这个,民间又传出了更为惊悚的流言。
    什么呢?
    那就是三年一大选,一年一小选的大清选秀制度。宫里年年都进新人,地方就那么大,总不会都住下吧。那么问题来了,那些被选进宫的年轻妹纸都去哪了呢?是不是都死了。
    进宫当宫女的,她们是去干活的,可既不用下田种地,又不用下海打渔,再累也有限。再有咱穷苦人家的女人挺着大肚子干活,田间地头生孩子,还一个个壮实的不得了。那些宫女,绝对不是累死的。
    进宫当主子的,都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咋人小姐在家时好好的,一进宫就隔三差五的死呢。
    大多百姓都认为大户人家天天大鱼大肉,有银子,吃的好,睡的好,还有人侍候,这样的人身体一定棒棒哒。于是在当今拿亲生儿子钓鱼的的流言开始朝着诡异的方向展开后,那条当今闲暇无事以虐杀后宫女人为乐的流言也直接以坐火箭的速度传遍天.朝内外。
    不光如此,一些人还仿佛藏在窗户外亲眼看到当今虐杀宫人一般,传消息时传得那叫有鼻有眼,恍惚间竟让人觉得‘许是真就这样’。
    当然啦,流言能传得如此有规模,有力度,后宫的各位娘娘小主们也是出了不少力气的,只是不能向当今邀功罢了。
    当今脑仁嗡嗡的,朕要是没将十一放在心上,能给他贝勒爵位?当今气急败坏的毒舌了一通,不妨几日后又听说了更气人的污蔑,眼前一黑,就直挺挺的晕了过去。
    醒来后又见太子面无忧色,心中一堵,又将太子批头盖脸骂了一通。众人见此,深怕步了太子后尘,一个个就跟死了亲娘老子似的哀丧个脸,当今见了,更觉气闷。洽巧扶桑那边派人来朝,言行间又犯了当今的忌讳,当今指着来使一通损犹不解气,众臣工和跟着出去的皇子阿哥都起了祸水东引的心思,不约而同的将扶桑拉出来给当今消气。总之就是好一通折腾,才叫当今消了怒火。
    距离遇袭之事尚不久远,大家都觉得小汤山那边的温泉庄子不及城里安全,怕有人报复寻仇,便叫十一和左晞先留在京城。此时避暑山庄的消息传回京城后,左晞摸了摸鼻子便继续在漪澜间门外的檐廊下面歪着。
    漪澜间是贝勒府里一处建在水面上用来避暑的五间屋子,炎炎夏日,水波荡漾,此处也是整个贝勒府里最凉爽之处。
    左晞在檐廊下捧着水果边吃边听八卦,十一则板着一张脸,带着田果在檐廊下的水里扑腾。
    那日回城外,十一一直睡到下晌才转醒。刚醒过来的时候还懵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他已经回了京城贝勒府,身.下正是左晞陪嫁的那张大床。
    睡得浑身酸软,骨头和肌肉也有些微痛的十一,声音低哑的唤人。田果赶忙凑过去侍候不说,又打发人去请太医过来给十一把平安脉。
    遇袭的事不是秘密,转眼间消息灵通的人便都听说了。不少人派了管事来,也有关系亲密的亲自上门的。左晞与薛姨妈几个说了一回话,便时不时要起身去应付这些人和事。薛姨妈见状便带着薛大嫂先回薛府了。
    妙玉和黛玉留在十一贝勒府准备陪陪左晞,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是她们能帮得上忙的。
    林如海临去前,便已经托了人脉关系给林小弟找了位先生。林家虽然不用守孝,但黛玉担心不守父孝会叫那位先生对他们姐弟有想法,二来也是因为轩哥儿年岁尚小,便不曾去读书。洽巧今年夏天,孝期过了,轩哥儿又长了一岁,于是黛玉便送了弟弟去那位先生家里附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