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119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可惜了几个孩子,有那个妈,怕是性子……”
    肖玙与楚然同岁,今年都是二十,老大结婚九年,生了三孩子了,大的都七岁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小的才刚周岁。有那么个妈,想想孩子以后,都挺愁。
    “你这心操的……”
    也是。
    “你当只有我们家有秘密,你家就没有?”
    我家?我家有啥秘密?
    “你家老头儿,在朝鲜待了两年多,我查了他部队的番号,别的不说,你想想,他是最早撤回来的部队之一,仗打完了,什么人会最先离开战场?”
    那当然是首长了。
    “是啊。老头儿很可能是在某一位大首长的警卫连当兵的,你听过他说战场上的事儿没?”
    也说过,只说条件多苦,打得多惨烈,但好像真没说过他自己参加过什么战役啥的。
    “你再想想,老头儿说过连队的事儿没?”
    那是真没有。
    “这不爱说话的性格,在某些岗位上,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必要的。”
    “你再想想,你哥当兵的时候才多大?说去就去了,还去的兵团。回来是带着三等功回来的,受伤的多了,你当三等伤那么好拿?他到现在才多大?你信不信,再过两年,生产队解散之前,你哥必然会接进村政府去。上面没有人照应,他能这么顺?卢家可不是一般人家,跟你家结亲,怎么就那么好说话,就因为你哥优秀?”
    啊……
    那要这么一说的话。
    楚然在记忆里使劲扒拉扒拉,还真有发现。刚记事儿的时候,楚爸每年都得进城几趟,夏天的时候,会提前打上几篓子鱼养着,攒得差不多了带走。那会以为是拿到城里卖了呢。那会家里养着不少鸡鸭鹅,靠着泡子,用不了多少粮食就能养活。冬天过年前楚爸也会进城,会带着杀好的鸡鸭还有鹅绒啥的,还有老太太做的鞋。
    后来运运开始,家里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了。楚爸进城就少了,记忆里好像都是半夜偷着走的,每回都带上半袋子粮食,原身印象不深,一直以为是偷着拿出去卖了的。也知道保密,从来不往外说的。
    要是按师父这么一说,再想想,那很可能是给老战友甚至是老首长送去的。
    再想想当时楚大哥当兵,确实是年纪不够,但是县里招兵的,不知道说的,就给要走了。还进了生产建设兵团,在北大荒开荒,虽然累,但不挨饿呀!
    “那老头儿的老首长,日子估计是不太好过,说不定就是蹲牛棚的那一类呢……”要不然,也不至于让他一个小兵,也想着法子给送粮食。楚爸确实是连班长都没干上的,当了几年的兵,都只是个兵。
    “患难见真情嘛。再难的日子,现在也过去了。”
    “也是。要不是有这一难,还显不出老头儿的品性呢。不过我想,老头儿给送东西的时候,肯定是没想着啥回报。是老太太教得好。”
    老太太一辈子行善,认下的孩子,都是知恩图报的,楚妈那样儿的,嘴厉害成那样儿,心是真不坏,待人都是诚心实意,要不然她人缘不能那么好,都知道她是个嘴硬心软的。
    “这些品质,都是咱们该学着的。”
    是。
    第52章 七十年代巧媳妇7
    婚礼过后, 就是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了。
    三天回门儿是没有的。没别的,太折腾了,龙城离着三盛裕就两百多里路, 有路, 但是没通客车。来比回去还难, 来的话,能搭酒厂的送货车, 回去没有便车的话真是没办法, 骑自行车家里了没有啊。之前师父回去相亲, 是坐了厂里的货车,先到安远县,肖四哥借了自行车去县里接的他。楚然要回门的话, 最得先到安远县,再让楚大哥去接。不够折腾的,回啥回。
    “过年再回吧, 不折腾了。”楚然是这么跟公婆说的。
    “行, 让老五跟你回家过年去,多住几天。”
    公公很痛快, 肖家跟楚然不一样,肖家是男人当年,婆婆是很传统的人, 又是长在富贵窝里的, 一辈子不会干啥活儿,三纲五常到是长在骨子里的。这不是, 连儿媳妇回娘家的事儿,都是公公说话。
    肯定了楚然的说法,又交代儿子, “老五,厂子不是能调班啥的吗?你把那个假都往过年那时候调,到时候值班啥的,我也能替你去。咱家没那么些说道,不讲究啥年节的,没有儿子不能在老丈人家过年的讲儿。”
    师父就应着,“知道了。”
    楚然又提起加盖房子的事儿,“我寻思着,阳台外面儿种不了菜,咱可以加个玻璃棚子出来,做厨房,在走廊里做饭,不方便。房东那么大的地方,空着可惜了。要不再盖一间吧?四哥不是没分房子,没地方结婚吗?”
    好这么一说,老两口就都看他们儿子,楚然一看那眼神儿,就知道是啥意思,我们一分钱没有,你媳妇儿张嘴就盖这个盖那个的,你有钱?
    “厂里钢材木材都有,能有个内部价儿吧?”楚然又问她师父,“砖瓦能弄来吧?”又转向老两口,“我这几年做缝纫活儿,攒了点儿钱,先用着,把四哥的婚事办了吧。”
    肖老四现在是临时工,原本也是在这家里住的,因着他们结婚,大伯子再住家里不好,就搬去锅炉房,跟烧锅炉的老头儿挤去了。帮着人家干活儿,混个放床板的地方。他订婚的媳妇儿,也是三盛裕老家的,他三姑家队上一户姓祖的人家的二闺女。家里老娘身体不好,四女两儿,老人重男轻女,偏心眼儿偏到天上去了。两个儿子是最小的,上面四个姐姐,从小就干活儿,这个老二是最能干的,那老太太对外口口声声舍不得闺女早嫁要多留 两年,就好像闺女在家享福了似的,还不是留在家里当免费劳力的。大闺女嫁得算最早的都二十三了才结婚。老二现在二十八了,才跟肖老四定婚。老三十六了,也是刚订婚。老四二十三,还没定婚呢。到是大儿子,才二十一,过了年就要办婚礼了。小儿子十八,当兵去了。祖二妞儿这婚事,还是她大弟给张罗的,要按她爹妈那意思,想过了三十再说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