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234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所以逃亡的是永宁帝而非郭汜达他们。
    而覃静州在城外约定的地方没等多久,薛逸和承诺投靠他的几位禁军统领守着女儿颜韵准时到来。
    颜韵见到她爹爹满脸担忧之色,更是急切道,“爹爹,我在宫里看见小弟了!他不肯跟我来。”
    小儿子颜端在半截跑没影,覃静州怎么可能不知道?
    颜竣刚才就心急火燎地冲到他身边,想要讨他的示下派人去追回弟弟颜端,被覃静州拒绝了。
    不用问,颜端会回头必定是去救他的心上人郭贵妃去了。
    这个小儿子颜端属于不撞南墙学不乖的……一般熊的熊孩子。覃静州感觉让他这次好生摔个大跟头,再有郭氏在他身边,颜端有机会改好,如果还是改不好,就放他自生自灭。
    覃静州笑着安抚女儿,“等会儿就知道了。”
    果不其然,不过半个时辰就有一支斥候模样的骑兵小队小心翼翼地接近,覃静州让心腹带人过去接洽,片刻后心腹带了封信回来。
    覃静州把信交给女儿,让女儿当众念出来。信是承恩公写的,他要求覃静州用贤妃交换颜端。
    覃静州站起身来,“他居然敢讨价还价,看来我还是太过温柔好说话。”他一指副将,“点上五千精兵,咱们走!”
    颜韵攥了攥拳,鼓足勇气,“爹爹,我能不能……也去看看?”
    泠境也接话说:“侯爷大展英姿,我们也不想错过呢。”
    覃静州想想也是,教训完永宁帝和承恩公直接回自家地盘得了,于是利索地翻身上马,“有道理。那就一起去。”
    第128章 妖妃她爹12 · ?
    这封信的确是承恩公写的, 但意思却是永宁帝的意思。
    就在几个时辰之前,永宁帝还在乾清宫跟郭贵妃卿卿我我,准备手牵手出席宫宴。
    得知郭汜达带兵逼宫,已然杀进宫门, 一身盛装的永宁帝简直难以置信, 旋即吓得屁滚尿流, 第一个反应就是……逃!他自己一个人在禁军的保护下逃!
    然后他真拔腿就跑。
    饶是郭贵妃早就知道永宁帝靠不住, 但丢下她扭头就跑,还是让她错愕了一阵子。
    稍微冷静一点郭贵妃转念一想, 永宁帝这昏君靠不住,她便宜爹郭汜达一样指望不上,她得自救!
    幸好这样的时候仍旧有若干心腹愿意听命于她, 这心腹便带了她的求救信趁乱出宫找敬文侯小儿子颜端去了。
    敬文侯一家子还是很容易找到的,旌旗猎猎,军容整齐,连郭家军王家军都要小心翼翼绕着走的就是。
    却说郭贵妃的心腹顺利找上颜端,本来抱着极大希望,哪里想到颜端小少爷不知怎么地犯病了,不肯向敬文侯求助, 而是只带上他自己的五十亲兵,让这心腹带路……
    这心腹感觉不太妙,但敬文侯的小儿子可不是谁都敢动了, 他能带回救兵,对贵妃也算有交代了。
    随后颜端在皇宫西门外和亲姐姐碰了面,无论如何不肯跟亲姐姐走, 一意孤行非得要靠自己找到郭贵妃。要不是奉命跟在颜端背后的探子告诉颜韵,侯爷想让小公子受点教训, 颜韵准把小弟弟打晕卷包带走。
    与姐姐道别后没多久,颜端便在皇宫北面,原本驻扎禁军之处找到躲藏在此地的郭贵妃,只是二人来不及诉什么衷肠,就让匆匆赶来的王皇后给扣下了——此时倒向敬文侯的宫女、内侍、大内侍卫和禁军早都护着颜韵出了皇宫。
    承恩公及时带着王家军前来与王皇后汇合,与郭汜达对峙片刻,两方人马便达成了默契:承恩公带人往北面徐徐退去……
    承恩公他们刚刚出城,就见到了等在城外……也就是等勤王之师到来的永宁帝。
    永宁帝只见到承恩公,没见到敬文侯,又听说敬文侯的小儿子肖想贵妃,而贤妃早早离宫,之前满腔的惊惧悉数转为怒火,命内侍“好生拾掇”了颜端一顿,而郭贵妃更是被关进一辆载货的马车里。
    若不是承恩公和王皇后力劝,永宁帝想不管不顾把颜端打残。不多时,永宁帝也冷静了下来,他不想没法收场,但这口恶气必须要出。
    于是承恩公写给覃静州的信才是这个样子。
    当覃静州带兵截住永宁帝与承恩公一行数万人的时候,颜端鼻青脸肿,衣服上也满是血迹,被两个壮实的内侍死死摁在永宁帝的车驾之前。
    覃静州横刀立马于军前,看到便宜小儿子这副凄惨的模样,好悬没直接笑起来。
    泠境也传音说:“在几万人前,让颜端和郭贵妃一起丢人,我估计他俩会更老实也更踏实一点。有一说一,颜端回头救人,却不找你要人,也不要他姐姐帮忙,是打着不成功便和郭贵妃一起死的主意。”
    覃静州眯了眯眼睛,“我也觉得他有一二可取之处。”
    泠境一针见血,“身为男主,颜端没有自命不凡,女主郭贵妃也难得人间清醒,不怎么搞事。”
    覃静州单手握刀,轻巧地抡了个刀花,把那半人多高,重逾百斤的长刀往地上一戳,再看向永宁帝,“陛下您真是越来越不乖了。当初你命人刺杀我,我念在你还年轻,不懂事的份儿上懒得计较,如今竟让你觉得我比郭汜达还好欺负。”
    他声音不高,语气不重,但这段话让跟随永宁帝的侍卫和禁军,还有部分王家军,有不寒而栗之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