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页
贾琮敏感地觉察到程秀才的心理变化,于是和师兄和师嫂一商量,定下了主意。一天,师兄把程秀才召到了府上,贾迎春事先也被师嫂下帖子请来,安排二人来了一回无意中偶遇。
贾迎春经历了众人的指导,也见识了一些场面,视野不再只囿于大观园之中,气质无形之中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程秀才知道了相遇的那位秀丽温雅,羞涩中带着大方的姑娘正是贾琮口中的姐姐时,不禁心动。而迎春,也对礼貌温和,容貌端正的程秀才颇有好感。
贾琮见此,请师兄写信给程家老友,把贾琮和贾迎春的情况说了一遍,道贾琮想为其姐寻门好亲事,问一问老友可有这心思,先行试探一番。若是不愿,那就此作罢,上赶着不是做买卖,勉强嫁了也不会过得舒心的。
在为贾迎春操心的时候,贾琮也不忘了自己的主业。一边兢兢业业地当差,一边把蜂窝煤成功地做出来了。本来他是自己找来匠人实验研制的,他觉得这也不是很困难的事。已经知道大致的方向,余下的,就是多试几次。但后来,他转念一想,还是拉来了在工部任郎中的张师兄。
蜂窝煤做出来后,还可以跟着做适用的炉子,可以联络相熟的商人,建立起工坊,或者在现成的工坊里做起来,抢占市场,第一个尝鲜。这位张师兄在工部呆了很久了,根基深厚,不但可以调配得力的工匠,手上也有相应的资源和关系,也有自己需要关照的商家。而且,今年又是京察之年,而工部后年有位侍郎就要退休了,张师兄他需要亮眼的政绩来给自己增加竞争的砝码。
师兄们都对自己这个小师弟一向照顾,贾琮一来心怀感激,二来他很清楚地知道,只凭感情维系的关系是不稳固的;而只有感情与利益相结合起来,才是牢不可破的。因此,在初见成效的时候,他就去请张师兄加入其中。
张师兄听了贾琮的设想,又见到了半成品,他立刻就想到了这不起眼的小小煤球,会实打实地造福百姓,朝廷也会因此获得名声和利益。贾琮此举,无异就是把好处直接送到了他手里。他自然是满心感激,片刻也不耽搁,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
工部的精干工匠果然水平不凡,远远胜过了贾琮请来的。他们废寝忘食地实验,琢磨出了最恰当的煤粉和黄泥的搭配比例,很快就成功地做出了很好用的蜂窝煤来。又顺势做出了煤炉,搭起了烟囱,以保证安全。多次实验之后,觉得已经很完善了,就以贾琮和张师兄的名义上报给朝廷。
贾琮是想过的,自己现在只是二甲进士,羽翼未丰,古代又没有知识产权这东西。蜂窝煤又不是什么军用之物,保不了密的,还不如献给朝廷,朝廷总会给予回报的。他只想,观政结束后,能凭借这个功劳和观政时的好评,给找个好的地方外放出去。贾家已是夕阳晚照,应该没有多少年了。
谁知,收获还不止于此。张师兄笑眯眯地告诉他,关系熟悉的商人从他那里事先得知了蜂窝煤的消息,判断这必将在民间普开来,这样,会有更多的人用蜂窝煤代替柴薪,于是抢先凑钱,买下了京城周围一口大煤矿。为表感激,也给了他们留了一些干股,日后他们每年都能够稳定地拿到分红了。张师兄道,他们不贪心,这股份也不想多要,留下些许就够了。
贾琮想了一想,比起惯例的‘炭敬’、‘冰敬’来,这股份可以当做是自己的发明奖励,收得心安理得。现在他根本不差钱了,不算自己的稿酬分红,作为观政进士,除了一份不菲的补贴外,还有两千亩田地免税的奖励。贾琮和贾代儒手上可没那么多田地,于是也随大流地收了些寄田,每年都能收取寄田费。所以,怨不得人们拼命地想得到功名啊,真是‘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经此一事,贾琮的名声更上一层楼,人们都知道了今科那少年进士不但读书有成,还很会做事,赞扬他的声音越来越高。尤其他还是大儒王东铭的关门弟子,有老师和师兄们保驾护航,大家都觉得贾琮前途一片光明。
程家老爷收到朋友的书信后,反复思索。贾迎春出身荣国府,虽然是庶女,而且荣国府也江河日下,府中的男人们名声不怎么样。但是,据说女孩子都还是挺出色的,老友也道,那贾迎春是个很温柔本分的姑娘,这样的女孩子作为庶子的媳妇,是很合适的。真娶了一个精明厉害的,只怕会不甘心,日后挑唆丈夫,把家里扰乱。
更关键的是,那贾迎春还有一个很亲近的进士兄弟—贾琮,这可是个难得的,潜力很大。荣国府指望不上也无妨,有贾琮在,必会帮扶着自己的姐夫。他不只是一个人,身后还有一股强大的隐形力量。儿子若能被他带动,说不得科业会顺利,至少有份助力,自己年纪日增,该为儿子长远考虑。
但程老爷又担心儿子有无这心意,于是让他的姨娘前来京城询问。程秀才在生母面前,红着脸承认了对贾迎春的好感。
程老爷得到回复,欣慰不已,连忙回信,一口答应了下来,表明了希望请老友帮着做媒的意思。
贾琮又去问了迎春的想法。迎春没有反对,但很担心贾赦的反应,毕竟贾赦的为人,大家都是清楚的。
贾琮想了想,仔细考虑一番,琢磨着怎么才能完美地解决。这当儿,他听说了两个消息,一个是与贾琏有关的,一个是,孙绍祖他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