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哦。”孙梅英忙不迭地拆开信件。
她识字不多,磕磕巴巴的,认不全。
田小苗瞅着余□□不在跟前,就一把抓过来,小声念了起来。
“梅英,你好!来信收到了,不知汇款收到了没有?进城后,我工作很忙,白天要跑市场做调查,晚上要上夜校补习,还要值班巡逻,忙得脚不沾地。照片是刚拍的,特意加洗了两张,让小苗看看,还记得爹吗?给咱爹咱娘也留一张,让二老瞧瞧。这些年,不能在爹娘跟前尽孝,很惭愧……”
田大旺简单地说了沪上的情况。在信的末尾,提到了探望之事。
“梅英,刚解放,路上不安全,来探望的事儿,先缓一缓。家乡正在搞建设,咱也要出一把力啊……”
孙梅英刚开始很兴奋,可听着听着,觉得不对劲儿。
这是不欢迎她?城里那么好,不说请她过去瞧瞧,还不想让她来?
田小苗也意识到了。
她一目十行又看了一遍。果然,爹不想她们去探望。
“小苗,你爹这是啥意思啊?”孙梅英有点不高兴。
可又一想,大旺是担心呢,路上的确不安全,那车站码头有地痞流氓,土匪也到处流窜,万一撞上了,可了不得。
田小苗也嘟着嘴。
心说,爹咋这样?难道真跟书里描述的要犯错误?不行,不管爹同意还是不同意,都要去沪上探望。
“娘,咱给爹写信。”
“小苗,那不是要花费邮票?”孙梅英心疼钱。
一张邮票要五百块(合五分钱),可以买好几支铅笔和本子了。
“花就花,咱破着花钱也要写信。”
田小苗把地址核对了一下,记在小本本上。
她认了二百多字了,写信虽然勉强,可碰到“不认识”的字儿,可以去请教余□□,没有人会怀疑的。
当天晚上,田小苗趴在炕桌前,给爹写了回信。
心说,先联络一下感情,让爹记住山沟沟里还有一个家。
第15章 .015贪心
*
信投递出去了,就盼着回信。
袁氏拿着大旺的照片,炫耀了好几天。还跑到孙梅英这里,一惊一乍的,连称呼都变了。
“小苗她娘,你赶紧给大旺做几件衣裳,过年回来了穿。”
“好。”孙梅英答应着。
用不着婆婆吩咐,她早准备好了。这一阵子,她一口气织了两匹布,又换了一包棉花,想再织一些,赶在年前卖出去。
袁氏晓得织布的事儿,就说:“家里有织布机,干嘛跑到人家家去?就不怕给人家添麻烦?”
言外之意,是去婆婆那边织布。
孙梅英没敢答应,只说:“哦,俺跟春华妹子说好了,俺俩一块儿织,不麻烦。”
心说,婆婆八成想占便宜。不然,哪会让她使机器啊?
袁氏也没再坚持,只是掐着日子,等着大旺汇钱回来。
转眼进入了十二月。
天越发冷了,山上覆盖着一层白雪,泉水也结了冰。田小苗换上了棉衣棉裤,戴上了花帽子,裹得圆滚滚的,就像一只小花猫。
屋里冷,土炕烧起来了,很暖和。
田小苗喜欢猫在窗前晒太阳。吃饭、学习都在炕上,能不来就不来。
可识字班照常上课,对小苗是一种考验。她想偷个懒,可孙梅英很努力,不管天寒地冻,从不旷课。小苗也只好裹得严严实实的,陪着娘一起去。
村民们都在猫冬,能行一点都不想出门。
借着这个空档,村里开大会,推举了新一届农协委员。
接着,成立了村支部委员会,田秋山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妇女救国会也改成了妇女联合会,田春华当选为妇联主任,孙梅英被推举为妇女委员。民兵队伍也扩大了,一批青壮小伙子在打谷场上训练,口号喊得震天响。
基层组织培养起来了,上级就做了安排。
江队长接到通知,要回县里报到。余教员暂时留下,等区里安排了教员,也将返回县里。其他同志继续驻村,协助村里开展工作。
“江同志要走了!”
消息一传开,村民们很是不舍。有去找田秋山的,有拿出山货挽留的,说:“江同志,您走了,俺们咋办?”
“乡亲们,这是组织上安排的,咱要听从指挥……”
江队长也很动情。驻村一年多,对这里有了深深的感情,可县里还有很多工作在等着他。
孙梅英听到消息,呆愣了半响。江队长是主心骨,以后可咋办啊?
田小苗也对着手指。
江队长代表着新文化、新思想,对那些旧习俗、旧势力是一种震慑。一旦走了,那些老封建们怕要抬头了?可江队长是县里抽调来的,早晚要离开的。
田小苗很是不舍,就跟孙梅英一起把柿饼子装起来一包,让江队长带回城里。
临行前,孙梅英请江队长来家里吃饭。
她宰了一只老母鸡,连汤带肉炖了一大锅,还加了山菌蘑菇,鲜美得不得了。
江队长就着高粱面饼子,喝得浑身冒汗,连声夸道:“大姐,这鸡汤可真好喝啊!”
余晓华也笑着说:“哎呀,咱山里的水就是好,做啥都好吃。出产的东西也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