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太监高声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调子拖得老长,乔老将军只觉这有莫名的喜感。历经三朝,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朝中的局势也来回变化,宣政殿也修整了好几次,也就这份上朝时的调子愣是一点都没变。
收起心里繁复的猜想,乔老将军抢在秦相之前上前一步,“臣有本启奏。”
朝中不少人惊讶望过来,只觉有些不可思议。以往乔老将军都不会轻易开口,几乎都是保持沉默直到下朝。
而且,不同于先帝时期闲着无聊,什么事情都要拿到朝堂上来掰扯一番,如今陛下三令五申说要精简事务,平日里除非一些大事特意拿到早朝上讨论,其余的事情都是单独递奏折到御书房里,陛下批阅,或者是单独叫人过去询问一二。
没等朝臣思考个所以然来,就听见高坐在御座上的君王道:“讲。”
乔老将军深吸一口气,道:“臣欲致仕。”
仿佛一颗炸弹扔进人群里,将所有人都炸到人仰马翻,乔老将军显然早就想好了接下来要说什么,所以他依旧有条不紊,继续自己的话:“臣今年七十有余,惶然发现自己已不及当年……”
乔老将军给自己做了一晚上工作,才终于艰难说出这番话。
对于一位武将来说,最为心痛的莫过于烈士暮年,壮志难酬。
大约意识到自己老了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某一天拉弓觉得吃力,某一刻膝盖泛凉,某一日起旧伤隐隐作痛……他找太医院的院正询问过,院正隐晦告诉他,他的时间不多了。
乔老将军当然可以再次赴任,再次去一趟边疆,可如果坚持,那大概就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眼见着夏国和越国签了合约,越国最近可以平安无事,乔老将军这才放松下来,想着在京都安度晚年。
乔老将军微微抬头,却见君王只是平静看着他,仿佛早有预料,又不免怅惘。
也对,太医院院正给他把脉,自然会将相关的脉案也交给陛下一份,让陛下早做准备。
乔老将军再三请辞,君王自然也恩准,早已写好的圣旨就此颁布,加封靖国公,太医五日一问诊,赏赐若干,乔老将军已经没有用心听了。
只见君王话锋一转,“虽说靖国公回家养老,但如今军校初立,国公闲来无事不妨去军校瞧一瞧,也给年轻人一些经验,教他们一些对敌的本事。”
这是自然,乔老将军毫不犹豫应允了。
君王颔首,似乎有些累了,“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
乔老将军没想到这么简单就致仕结束,不由一怔愣,许久才找到自己的声音:“陛下,臣,臣告退。”
秦相叹气,“乔老将军,稍候一步。臣也欲致仕,还望陛下恩准。”
不同于乔老将军一声不吭丢个大新闻出来,秦相的致仕是早有预料,也早早上了奏折,和季琛多番商量过,风声也早就放了出去,只等着正式的下旨,在朝堂上走一遍流程。
秦相得了加封,也算是善始善终。
“那朕送国公和秦相一路。”季琛镇定道,说完,他侧头,低声对着周围的一个小太监交代了一句话。
秦相一惊,“陛下,万万不可。”
乔老将军:“……”
他一时哑然失言,就在这片刻的功夫,季琛已经从台阶上走下来,习惯性无视这份反对,“走吧。”
所有的话都憋回了肚子里,乔老将军、秦相跟着季琛一路穿过宽敞的宫道,文武百官默默跟在他们身后,按上朝的列次排列妥当,为两位老臣送行。
冬日的朝阳拉长了众人的身影,也驱散了体内的冰寒,乔老将军慢悠悠走了一路,只觉这宫道太短,也太长。
虽说是陛下相送,但也不至于真的送到宫门口,等到了朝臣停放马车的地方,秦相苦笑,“陛下,实在是可以了。”
季琛颔首,低声对着乔老将军道:“靖国公不妨早些归家,有人正在等着。”
四驾马车、宫廷侍卫守在侧边、依仗开道,短短的时间,季琛已经叫人安排好了最好的待遇,送两位老臣回家。
乔老将军面色复杂,等上了马车,还不忘揭开马车的帘幔,朝着外看向遥遥站立的君王,感慨道:“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这一辈子有这么一出,也算是值了。
虽然前两任皇帝不怎么样,但皇室好歹是歹竹出好笋,可惜等到陛下登基,他也老了,年轻时候的心愿终究是无法达成了。
乔老将军刚擦拭完眼角的一滴眼泪,就见秦相一脸古怪看着他,不由恼羞成怒,“老夫感动一下不行?陛下他宅心仁厚,老夫也对此感念不已。”
秦相面色复杂,“乔老将军,现在该叫您靖国公了,您可千万记住了,这诗是写给情侣的,不是这么用的。”
当着他的面也就罢了,可千万别当着外人感慨一句。
不然外人听见了,本朝官阶最高的国公居然连这句诗都没读明白,还以为满朝文武都是这个水准。
乔老将军:“……”
别以为他致仕了,就拿不动刀了。
两人一路争执几句,乔老将军走的时候还不忘冷哼一声,心想文武果然是冤家,文官就没几个好的。
等他走进府邸,才听见一声轻柔的呼唤,“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