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页
这就是他以后的身份凭证,可以凭借这个腰牌进出官署或者外城宫门。
然后吏部再发给他编修的专用官印以及刻有他自己名字的私人印章,领取一份入职文书,对照上面的日期到翰林院礼房报到造册即可。
对陈崇章等二甲进士来说就是大日子了。
传胪日之后吏部已经根据全国的职缺,按照陈崇章等二甲进士的科举排名敲定了相关岗位,陈崇章这一百多位二甲进士,头部三十七位进翰林院任庶吉士,剩下的则发放到其他中央系统任职,三甲的直接外放地方政府任知县等职。
陈崇章是第一百九十八名,他是不能翰林院当庶吉士的,但也不会被外放地方,而是留在京城的某个中央部门为官。
果然,文靖安和他去询问之后,吏部礼官查了诏书副本,得知陈崇章点了户部宝钞提举司的副提举,是个正九品的官员,负责纸钞印刷发放等事宜,算是对他胃口的差事。此处要特意说明,三甲进士外放地方政府一般是七品知县,陈崇章等二甲进士却是九品官员,这看起来并不合理,实际上有一个说法叫做“京官大三级”。
外放出去的进士在地方上当知县绝大多数都会像王所思那样一干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升迁艰
难,很难升到同知、知府这个级别,而京官近水楼台先得月,大树底下好乘凉,每三年一次的京察之后,只要工作没什么毛病又打点到位,基本每三年升一级,像林宁宴在翰林院任职三年期满,今年直接就进了詹事府,即便日后外放,最次也是府城上的五品同知,甚至直接出任四品知府都有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抢个好出身,要当京官的原因。
总之,在文靖安这里皆大欢喜,陈崇章也领取了他的官印、就职文书等物件之后,接下来就是回乡事宜。
一般来说,在领到就职文书和正式入职之间,朝廷会适当给他们放宽一段时间,让他们这批新科进士返回各自家乡接受乡亲父老的祝贺,也展示朝廷恩仪,但对文靖安和陈崇章家乡这种远在云州的新科士子来说显然不方便,即便他们走官府的驿道,从京城往返云州至少也得两三个月,更别提现在已到暮春,入了夏碰上汛期水路难走、陆路隔断,稍微耽搁费大半年的时间都是要的,得不偿失。
他们也不是爱出风头的人,商量之后决定把殿试结单等不再使用的证明文书寄回去,让家人带到各自祖宗坟墓前代为敬告先人,然后宴请云州那边的亲朋好友吃一顿也就在礼仪之中了,没有人会多说什么。
如此,他们各自写信回云州说明情况,两家都是通情达理之人,还巴不得他们留在京城出人头地,陈三娘和陈家人早在得知金榜题名录时就先给他们写了信,让他们以仕途为重,不必大费周章回乡省亲,还又寄了一大笔钱过来,千叮万嘱不必挂念家中。
家里人这么说,他们更加感激。
有了家里另一笔钱,文妙安也很快就把房子找好了。
这是一栋别致的“四合”院。
进了门,中间围着一个小院子,院中有树,东西厢房各有两个房间,正中间是大厅,左右两个小耳房,然后到左右大房,别致的是上面还有一层,也是正厅、耳房、大房的设计,相当于叠了一层上去。
住得高看得远,文靖安要了二层右边的大房间,陈崇章嫌爬上爬下太麻烦,就住在第一层的右正房,也就是文靖安正下方那一间,文妙安习惯上窜下跳就住文靖安隔壁。
这房子也是在北城,和林宁宴那里约莫是一刻钟的路程,不算远。
帝京居,大不易,买了这栋房子之后,他和陈崇章身上的钱便所剩无几,不过银钱方面他们不需要担心,他翰林院编修一年的俸禄是四十五两银子,换算成前世的钱有个□□万(注),这还只是钱俸,加上禄米等实物得有十多万。
陈崇章俸禄低一些,但他那个户部宝钞提举司副提举一听就知道是个大肥差,而且他们现在根本不用贪污,实际考上举人之后他们已经不必为稻粮生计发愁,就拿一个最简单的生财之道来举例,举人名下的田产是不需要缴税的,如果他们要当“土财主”,不用他们开口,自然有无数人请求把田产挂到他们的名下以逃避官府的赋税而把少于官府赋税的钱交给他们,这相当于官民联手薅朝廷羊毛,更不要说还有其他各种朝廷都默认了的潜规则。
他和陈崇章这对表兄弟想要发财,稍微动点心思就能在云州那边扶植出文、陈两个富豪大族,由他大伯母、二伯母家那几个大哥出面,把家里的狗都教唆成恶犬,更别说陈崇章那几个大哥,文靖安两个舅舅都是商界精英,不出三年,最多五年,良田千顷,金银如山;三妻四妾,奴仆成群。
然而那他们想要的吗?
显然不是。
君子有所为。
第134章 编修 治国经世建功立业
诸事妥当,接下来就是正式就任了,他去翰林院,陈崇章去户部,林宁宴去詹事府。
三个都是中央官署,进了正阳门基本扎堆,右手边最先是礼部和太医院,往北走是鸿胪寺、吏部、户部等等,刑部、大理寺和兵部等等机构则在左边的对门,翰林院在北边靠近宫城,詹事府在最北边几乎贴着宫城,再往北过了□□就是太庙和社稷坛,再过一道午门直入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