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洛英这会儿正气头上,转过身插着腰骂他们:“我骂的人,我惹的祸,有错尽管来找我,你们怕个什么劲儿的。都起来,别用这套逼我就范,瞧着就心烦!”
见宫婢们还长跪不起,她也烦了,一甩手:“爱起不起,如今我也顾不得许多。我看你们摊上我这样的也够倒霉的,希望老天有眼,赶紧放我出去。从此咱们桥归桥路归路,省的跟着我,你们的膝盖都得青几层。“
宫婢们不敢吱声,她骂过后还觉得心里堵得慌,索性去内室把自己重新扔到床上。还不解气,恨得双腿直踹床面,恨不得这就是方瑾,踢的他知道姑奶奶的厉害。
夜渐渐深了,她折腾的累极,迷迷糊糊中,又想起了还在念书的顺喜。心里纠结的厉害,生怕自己这事牵连到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等下回方瑾来时,自己态度也好些,两人好好聊聊。
想完这些,再也忍不住一天的疲惫席卷,迷迷瞪瞪就睡着了。
第63章 【先兆】
在众人心思复杂中,新年的钟声终于被敲响了。
仿佛是为了应承普天同庆的欢乐。一大早太阳就卷着红光缓缓升起,带着暖意的光芒射向大地万物。翠色枝叶挂着的晶莹露水,被包裹了一层金。鸡鸣犬吠,唤醒主人迎接着好日子。人们惊奇的发现,穿着棉袄站在空旷地上,居然不一会儿就被晒的额头微微发汗。
城里百姓欢呼雀跃,终于摆脱了束手束脚的寒冬。还有人歌颂起皇恩浩荡,说都是因为帝王大喜,上天才将这一份恩赐降于人间,垂于眷恋,万民得福。
丝毫没有人留意,城郊的农民,一个个脸上浮现忧色。
一个穿着旧夹袄的年轻妇人挎着竹篮,面带喜色的走在田埂上。远远瞧见了公公与夫君正在一旁坐着,便加快了脚步。
“爹,有哥,歇脚呐。正好,这是娘刚蒸出来的甜豆包,叫我送来给你们,好应个景。”
青年连忙接过来,揭开上面的棉布,热气腾腾的香味扑鼻而来。
他拿出一个,先孝敬给一旁的老汉:“爹,你先吃口吧。”
老汉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袋,不去接儿子递来的食物。
良久,才把那旱烟袋往鞋底子狠狠磕了几下,把里头烟灰都磕出来才算开口:
“丫头,回去告诉你娘,今年得省着点粮食,不然,明年怕是要饿死人咯。”
“为什么,爹?”青年不解:“咱们家还有余量,再说,这不是已经春耕了,一年两茬,弄不好还有富裕呢。”
“你个小兔崽子,懂什么?”
老汉叹了口气:“这天啊,不怕寒,就怕变。这元月里突然这么暖和,十有八九是要倒春寒的。到时候,苗子都给冻死了。还吃什么吃?”
青年不解:“爹,不就是倒春寒嘛,瞧叫您给说的。”
老汉眼睛一瞪,骂道:“你懂个屁!”
见儿子媳妇都不开口,他才缓了口吻,幽幽道:“那还是我小时候了,有一年,也是这样。你太爷忧心的很,叫我们一定要屯粮。后来,四月份下了一场雹子,把苗子都砸死了。等天回暖,也错过插秧的节气。那一年,不知饿死多少人,前朝,也是那会儿土崩瓦解的。”
老汉说完,两个年轻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怀疑和惊恐。
“虽然今年未必会那么惨,但囤点粮总是好的。这甜豆包,做都做了,就当个过年吧。剩下的叫你娘回去收拾好,再把咱家银钱全去买了粮回来,囤地窖里。知道吗?”
妇人点头,迟疑道:“那爹,这秧苗,咱还插吗?”
老汉把凉掉的眼袋插进腰带,站起身来往双手啐了两口唾沫,拿起锄头:“插,当然插。这东西谁也不敢打包票,屯粮也是给咱家留点后路。你今儿也别做活了,回去通知你娘家一声,有余钱,就买点粮吧。”
“哎。”
妇人忧心满面,望着公公那黑黄干扁的脸,心中不禁露出一丝恐惧。
这一切,城里的人自然是不知的。
一年一度的日子,高高在上的天家都平易近人了许多。
譬如会请来最负盛名的一些杂耍班子,又在应天城内搭建无数精美庞大花灯。一到时辰,花灯亮如白昼,再由杂耍班子在这些宛如城墙陡峭的灯上表演,博君一笑。
各地有些名气的戏班子也会齐聚于此,纷纷献技,再有天家钦点,拔得头筹,获个妙音娘子的称号。若是真得了,那家的戏班子也一跃成龙,接下来一年间都会成为各个候府公卿,深宅大院争先恐后邀请唱堂会的座上宾。
更别提连续十五天的通宵达旦,也有货郎商贩瞅准了这半个月的光景,卯足力气就等着赚个盆满钵满——这种日子里,小孩子要什么,大人是不便回绝的。往往是孩子开心,大家开心。
隆重而盛大的欢宴一触即发,万千瞩目下,皇上终于出现了。
他站在皇城上,头戴九旒冕,身穿龙袍。一张小脸十分肃穆,离着近的,却能清楚瞧见他眼底那隐隐波澜,犹如下方的火焰一般,闪耀着激动的光芒。
这是他的天下!这是他的子民!
城墙下鸦雀无声,众人匍匐朝拜,对着他们年轻的帝王虔诚无比。同时,也期寄上苍能将这份平安延续来年,最好是永久的延续下去。
天下太平,对于这个美好的愿望,处于底层的百姓往往比身居高位的君王来的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