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没有,也不累。”沈栀摊开手给她瞧,十只手指葱白如玉。
“哇——真棒!”冬羽闭眼就夸,“奴婢方才听见赵公公说姑娘是一甲里的第二,长宁伯的小姐二十八根,是这么多年里最厉害的了,姑娘二十六,放在往年就是第一!超厉害哒!”
冬羽像只絮絮叨叨的小蜜蜂,所有和沈栀有关的好事,她都开心,说着说着她又“哇”了一声,一直到进光露殿前都在说姑娘好棒,趁人不注意,还同沈栀说起了悄悄话:“方才说姑娘坏话的两位小姐,银针都掉进水盆里了,被宫女姐姐请出去时,还不服气,较真得脸都红了……”
有些坏人不用收拾她,她都过得不好,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了。
穿过一道廊桥,西转便是光露殿。
大殿中置了二十余张方桌,上面尽是女红用具,大殿上方,六七个身姿华贵的丽人在里头说笑。
她们由赵公公牵引,来到堂前给皇后娘娘请安,说是皇上和几位大臣尚在宣德殿议事,晚些时候才能来。
“宫宴许久不曾这样热闹了。”皇后今年三十有五,墨色的长发梳成了一个牡丹髻,莲花冠衬得她雍容大气,明黄色的朝鹤裙,额间点了朵梅花钿,仪态万方,凤目一一打量过面前的女子,落到沈栀的面上时,很轻地点了一下头,沈栀又是微微福了福身。
沈栀的外公生前官至兵部尚书,因生前功业,谥号文渊伯。文渊伯终生无子,只育有二女,一位是昭琳郡主,另一位则是当今的皇后娘娘,辈分上,皇后娘娘算是沈栀的姨娘,但情分上却不是。
当初昭琳郡主下嫁沈汉鸿,皇后娘娘极力反对,二人大吵一架,算是决裂,情分便淡了,直到昭琳郡主陡然离世,吊唁席上,皇后娘娘拉了拉沈栀的手,那是两人说的第一句话。
说起来,前世沈栀要嫁康平远时,这位皇后姨娘还特意找她谈过,只不过,沈栀年纪尚小,听不真切,两人在未央宫中坐着,话不投机半句多……
“今日倒是有位生面孔。”皇后身侧的容妃一双盘云髻,芓紫石榴裙,身姿绰约,她浅笑着,目光就落在了康攸宁身上。
康攸宁上前一步,福了福身:“臣女是长宁伯府的大姑娘。”
“长宁伯的女儿……”容妃一脸恍然,“你父兄平乱有功,你又如此贤淑,这康家倒真是人才辈出。”
“容妃娘娘谬赞,穿针引线不过寻常本事,父亲奉命戍守边疆,益州荒凉,黄沙朔寒,冬日里免不了缝补衣裳,攸宁一个闺阁女子,上场杀敌的事做不了,替将士们缝补缝补军衣尚可,这手艺也是练出来的。”
容妃听完,赞许地点了点头,将目光移到皇后身上。
“这份心倒是挺好,长宁伯有一双好儿女。”皇后面上没什么表情,言辞淡淡,“一会儿便要考刺绣了,本宫听闻你一试第一,二试你打算绣什么图?”
康攸宁张了张口,刚想说话,大殿边上的坐席忽然传来一道懒懒的声音:“臣倒是有个新点子。”
一瞬之间,众人的目光簌簌望了过去,正是江谏。
皇后弯了弯眉:“皇上让你作判,你倒是真尽责。”
一句话里揶揄的意味明显。
今日七夕,江谏一个翩翩公子,还是风流的那一款,他哪儿是来作判的,分明就是来朝朝暮暮的。
江谏语气悠然:“既是考试,事先准备万全,怎能考出水平?倒不如现场出题来得更真切些。”
皇后放下杯盏,好奇心被勾了起来:“现场出题?”
“往年赛巧,绣面皆是参赛者自备,花样也多是各家小姐们的拿手图,练习太多,看不出水平,也没有灵气,见不着真功夫……”他自顾自地说着,似是丁点没察觉阶下的静穆与康攸宁骤白的脸颊。
“本宫觉得予安的点子不错。”皇后娘娘亦是静了静,斟酌片刻后徐徐道,“诸位意下如何?”皇后的目光自上而下扫视一周,无人敢有异议。
也是,毕竟皇后出言在先,夸靖安王的点子好,这便是应允,谁敢反驳?就是皇上在,也不会为这种小事来驳靖安王的面子。
“看来诸家小姐皆是没异议……”皇后和周围的嫔妃对视一笑,须臾后自嘲道,“忽然说到出题,一时竟不知出什么好。”
皇后身居高位多年,言语间有的放矢的本事不小。
她先是一口应下江谏的提议,这会儿又在出题上给机会,这一收一放,给了大家调整的空间。
容妃眨着杏眼,接过话头:“既然这点子是靖安王殿下出的,这题也该由他来定……”
这是全推到江谏身上了。
沈栀在阶下微微抬头,见江谏一副明明早有打算的模样,还装模做样地走了两步:“古往今来,写七夕的佳句颇多,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皆是好意象……如此就请诸位小姐用刺绣表现一句诗吧。”
此话一出,在座哗然,众人只以为江谏最多要考一个同七夕相关的意象,却不知他竟是要一幅图表现一句诗!
前三甲二十余人,念过书的寥寥无几,平均水平落在《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之类的启蒙读物上,诗文什么的,读过寥寥。
这里最淡定的就是沈栀,她读过书……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