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57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乡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黎成志没那么容易放松下来:“不成,我总想他们在考场就总担心,不如你小子给我说说明德和志文两人平时在书院都做些什么吧。”
    外面的人担心到夜里睡不着觉,里面答题的人反而更放松些。
    前两天,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集中精神解题,饿了就着温水吃饼子,啃兔肉,和寻常考生一样。
    等到第三天,两人都率先完成答卷,心思放松,不约而同地把剩下的兔肉架在烧水的锅子上蒸软了再吃。
    熏兔的味道一蒸很快就出来了,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的位置一东一西,风来回吹几下,香味就从考场这头传到那头,把还没做完题目心慌慌的考生们馋得更心慌了。
    到了第二场,部分考生也带了熏肉到考场,他们中有些人第一天就开始蒸肉,弄得整个考场都是香味,似乎是想要报复上一场最后半天的折磨。
    然而,等到了第二场的第三天下午,那股比寻常熏肉香更勾人的香味再度飘在考场之中。
    第三场也是如此。
    待这一次乡试三场考完,这个味道被所有的考生记住了。
    考完几天后,万荣潼约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出来吃茶,他咬牙切齿地说一定要找出来在考棚中吃熏肉的人,每次都在最后半天吃,害得他誊抄文章的时候差点手抖写错!
    在万荣潼气急之时,黎明德默默地从身后拿出来了一只熏兔。
    当初开考之前,黎成志给他们做了一只熏兔吃,两人都很喜欢这味道。
    然而,在三场考试中他们连着吃了三只后,短期内看着熏兔就想到考场、考棚,顿时没了胃口。
    所以,他们就决定把剩下的一只熏兔送给帮了大忙的万荣潼。
    万荣潼第一喜欢蹴鞠,第二喜欢好茶,第三喜欢美食。
    他的鼻子灵,尽管这肉没有蒸味道没有全部出来,但他闻到了熟悉的香味,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惊讶片刻后瞪向黎明德和白志文:“原来竟是你们!”
    眼神愤恨又幽怨,还带着点心酸的意味。
    看得黎明德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尖:“荣潼兄,这熏兔子是我堂妹夫家做的,你要是喜欢我下回写信回去让他们再送些过来。”
    在考场上活生生受了三次香味折磨的万荣潼毫不客气地点头:“好!多送一些来!”
    这兔子闻着就很香,想必送回去给父亲母亲和祖父祖母,他们也会很高兴。
    得了兔子,万荣潼当场就让跟着他的小厮拿去茶楼的后厨,砍了一半的兔子当场蒸,满足他的心愿,吃到嘴里时觉得这兔子着实美味。
    剩下的半只兔子,万荣潼拿回去的时候不小心被其他人看到了,他没能守住,被一群同窗瓜分。
    很快,乡试考场上飘香熏肉的源头就被众多学子发现了,大家给娶了个名——乡试熏兔。
    当大家知道这熏兔原本叫“郑家熏兔”后,嫌弃“郑家”二字不够文雅,便改成了——郑氏乡试熏兔,读起来虽拗口,但加上了乡试两字好像一只普通的熏兔就变得高雅了起来。
    再后来,万荣潼要的那一批熏兔运到了府城,他还没有来得及把熏兔钱给黎明德,这些熏兔就被听到了消息的同窗们抢先一步给钱带走了。
    因为书院凡是参加本次乡试的学子,大多对郑氏乡试熏兔有执念,非得要尝上一口才行!
    如此这般,郑氏乡试熏兔的名头就随着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子们传了出去,名声大臊。
    那时,黎明德和白志文已经成为了举人,有他们两的名头庇护,其他打主意的人都不敢伸手到上河村,也不敢随便盗用兔名。
    多年之后,这时在书院读书的秀才们早已考中了举人甚至进士,到不同的地方任官,吃过了山珍海味、炊金馔玉,他们却依旧记着郑氏乡试熏兔的味道。
    他们记住的不单单是熏肉的香味,还有他们自己在书院读书时的意气风发。
    现在,这些未来的国之栋梁们还在紧张忐忑地等着本届乡试的考官阅卷,在家待嫁的黎明瑾意外地迎来了一个让他们一家都意料不到的人。
    作者闲话:感谢? ?)?*??对我的支持)
    第342章 邱嬷嬷
    送人过来的是白志文这两年的得力小弟,或者说小管家——白木根。
    白志文去年靠着碎宝石做的饰品大赚一笔,今年他拿了部分钱给白木根,让白木根去外面跟着商船跑几趟。
    白木根是个机灵的,在府城跟着白志文学了算数,又了解了一些做生意的事情之后,拿着白志文给的钱跟着商船每到一个地方便买当地的货物,然后拉到下一个地方卖,一趟就把当初白志文给他的钱翻了一番。
    他连跑了几趟之后,最大的收获不是每一次卖货物挣到的钱,而是了解了沿岸的城里出产什么需要什么。
    在白志文的指点下,白木根同当地的商户谈好东西和价格后,直接从府城买了东西,让商船运到相应的地方去,在家足不出户就能挣钱。
    只是这样一来便要多费一些心思,得找靠谱的商船和镖师,还有能长期合作的商户。
    虽说白木根可以就这样当个甩手掌柜,但他依旧时不时的还是会跟着商船出去一趟了解情况。
    他跑得最多的便是昌平县这条水路,毕竟他就是昌平县的人,时不时回来看看族亲,帮白志文带东西给白姚氏、白子怡和黎明瑾他们。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