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124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学生中没人知道两人曾经是恋人关系,只查到曾经是同学,又在外网上扒到几张两人学生时期的合照,就已经疯了。
    建工学院多男生,本来磕这一对小众CP的风气只限于院内极少数的几个女生,但很快这股风潮蔓延到整个虹大,蔓延到外校,大家在这短短一周内磕得天昏地暗。
    哥大学生时期的照片,此刻在虹大校园被捕捉到的两人同框,甚至台上台下擦眼而过的眼神,一丢丢蛛丝马迹都能被从视频里截出来,证明他们之间“不一般”,“有火花”。
    更有人屡次亲眼见到林之华频繁出入设计楼,有鼻子有眼地说就是专程去找乔聿,见到两人在走廊、楼底下,各种地方聊天,那神情和肢体动作一看就不是普通关系。
    甚至还有正主给出的铁证——展厅里他们俩的作品,一个叫无用之桥,一个叫无名之所,这简直就是明晃晃地官方撒糖啊!
    学生们铁板钉钉地得出结论,林之华这一趟万里迢迢地跑过来就是因为乔聿,他们SZD!
    夏小荔这会儿坐下来后听到背后学生们的谈论的全是这些。
    他直接懵了。
    这还是一周以前那个纯洁的世界吗?乔哥哥做什么了啊就这么被这么多人拉郎配?
    磕你们个头啊配什么配?没见到乔哥哥每次面对林之华都冷着脸么?
    你们就硬磕!
    好气啊,偏还不能站起来辩解,感觉越解释越说不清,夏小荔就这么气鼓鼓地等来了林之华的演讲开场。
    掌声雷动,林之华这个人,干活时洒脱不羁似浪人,一上台黑西装金丝眼镜似明星,他竟然用中文演讲,一口ABC口音带了几分生疏和可爱,台下的学生们更觉得他有趣了。
    他讲的主题是《几何建筑中的东方禅意》,夏小荔看到这个题目,想起几个月前跟乔聿逛市图书馆时见到的林之华写的那本书,这次的主题跟那本书一脉相承。
    这也是林之华近些年的研究方向,从西方解构艺术,渐渐向传统东方美学靠拢。
    演讲的方式也挺有意思,他引用了很多唐诗宋词,李白,辛弃疾,杜牧,王维……一首唐诗对应一个他要讲的建筑美学要义,那些明明是几何结构的建筑,竟然真的被解读出旷远幽深的含义。
    夏小荔不得不佩服,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在林之华的讲解下融会贯通。
    到这一场直播,单个平台同时在线观看的人数已经突破了30万,夏小荔偷空瞄了一眼直播画面,着实被惊到了。
    演讲很完美,很成功,到最后一个主题讲完,全场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林之华深深鞠躬,而后起身,待掌声渐落,他再次拿起话筒,说:“感谢大家,最后想跟大家说几句心话。”
    “我是一个出生在美国,生长在美国的华裔,从我父亲那一辈起,就已经很少在中国了,长到现在,这是我第二次回来。”
    “小时候父母让我背诗词,我从来没认真背过,事实上,我到读大学的时候,都还不怎么会说中国话,东方传统文化在我看来是古老而落后的,直到后来,我因为一个人开始对这些有了改观。”
    “他教会了我许多诗词,告诉我它们的含义和意境,一首绝句,短短二十个字,却可以写尽气象万千,也可以诉尽满腹心事,也因为他,我开始去了解中国古代的建筑,了解佛、道、禅,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去看中国古代匠人们的手记,越了解,越发觉这是一个宏大而没有尽头的世界,我深深地被这些所吸引。”
    “那个人带给了我许多影响,在我们是同学的时候,是同事的时候,也包括现在,我们分隔了数万公里,分属于地球两端的时候,他仍然在影响着我,我想我接下来的余生,他都会影响着我。”
    “也许你们猜到了,那个影响我至深的人,就是接下来即将出场的演讲者,我的同学、校友、同事、爱人——乔聿。”
    林之华讲完,微微侧身,朝讲台后单手做了个请上台的手势。
    全场在一瞬间的寂静后一瞬间沸腾,热浪都要冲破天花板。
    夏小荔在满室的喧嚣中心脏狂跳,林之华最后的那一大段自述,听起来更像是深情告白,“爱人”,他竟然堂而皇之地用了这个词。
    虽然在情境的烘托下,这个词可以被解读为更广阔的含义,但夏小荔更相信这是林之华故意耍的手段,就是用这么亲密,且怎么解释都行的词汇,来让看热闹的人可以无尽解读他跟乔聿的关系。
    甚至,在这段话后,再回头看林之华整个的演讲过程,更像一封给乔聿的,浪漫的情书。
    暧。昧。至。死。
    夏小荔如坐针毡,恨不得现在就冲进后台把乔哥哥扛走,不要跟他同台,不要跟他讲一句话,在这个已然失控的现场,乔聿哪怕冷眼看林之华一眼,都会被解读出那是“爱的火花”。
    他想告诉乔聿,那个人在绑架你。
    台上的人还没走,林之华长身玉立,静静望着后台的方向,夏小荔心如鼓擂,乔聿接下来要演讲,他不可能避而不见,是一定会上来的。
    果然,乔聿高大的身影从后侧缓缓出现。
    他仿佛丝毫不被现场热烈的氛围所影响,对台下莫名疯狂的欢呼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反以往在台上演讲时的亲和与诙谐,周身如同裹了一层寒霜,这沸反盈天的热烈也融化不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