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页
可是笑哥儿并没有,他还是那个笑哥儿,这一点,很多人都佩服。
“是,是个好孩子。”老肖头儿乐了:“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有了这两个孩子。”
老肖婶子也十分自得:“俩孩子都好,都好。”
肖姑姑看着好几大车的货品:“这次回来十天半个月的不用去县城里了,这么多的货,足够卖一阵子了。”
“你这些东西进的可够及时,眼看着端午节了,旁的不说,咱们村儿的人,还是爱去你那里买东西的。”老肖头儿也很佩服这个妹妹,别看才开了几年的杂货铺子,却赚了不少银子,如今杂货铺子成了全村人都爱去的地方,不止东西齐全,价格跟县城里的差不多。
更有一些比县城里的还好。
肖伟的一些手下,分到的一些战利品,拿回来之后,自己不用或者不喜欢的,就放到肖姑姑的铺子里去寄卖。
只需要略微给的抽成,肖姑姑就会好好地给寄卖,不少东西她们看不上,不代表其他人看不上。
甚至还有人特意来这里挑买东西呢。
肖姑姑的日子过得越发的红火了起来。
又有了入赘的女婿在,这日子有了奔头儿。
倒是老肖头儿,突然提了个事儿:“肖蕊要相看人家了吧?”
肖蕊今年都十五岁了,也该看起来了,十七八岁嫁出去正好。
如今肖姑姑家没外债,还有一些存款,加上肖蕊长得是姐妹三人里最好看的那个。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说:江湖胃病犯了,半夜起来吐了一阵子,吐的精神了,也不睡觉了,干脆起来码字了……
第393章 会个老亲家
“得相看人家了,我想给她找个读书人,跟她大姐夫那样的,如今也挺好!”肖姑姑家的大女婿,也就是许愿,已经是个举人了,如今在衙门里头担任书办,就是原来许州的位置,这个举人考的名次不太好,靠后许多,故而许愿不曾想过去京中会试。
去京中会试一次,光是路费和各种花费,最少也得三五百两银子。
而且去一次也不一定考得上,许愿家还没那么多银子,去一次家里必然伤筋动骨。
故而不打算会试了,在本地当个举人老爷挺好的。
家中有娇妻幼子,有父母双亲,兄弟姐妹,他冒不起这个险。
所以考中了举人之后,在衙门里就从临时工转为正式的书办。
而不是曾经的书吏。
以后也可接任许州的县丞之位,将来要是办得好,未必不能成为一地父母官。
所以肖姑姑才想着,给肖蕊也找一个这样的人家。
“读书人是好,就怕人家看不上咱们。”老肖头儿却道:“有几个许家那样的呢?”
许家还是他们榆树村出去的人家,往上数三代,也是泥腿子。
自然不会嫌弃自家姑娘,可是真正的书香门第,是看不上他们家的,尤其是他大小子还是个武将。
老肖头儿也听儿夫郎带来的人,偶尔嚼一嚼舌根子,知道朝中貌似文武不合。
武将看不起文臣那磨磨唧唧的行事作风,文臣瞧不上武将那鲁莽粗鄙的言谈举止。
总之,两伙人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头去。
皇帝也是武人出身,又是马背上得的天下,故而这会儿武将很有地位,又因为国朝初立,文臣们还不成体系。
但已经显示出来文武不合了。
武将们不爱掺和政务,文臣们也不想朝军中下手。
听那些人说,一般开国的时候都这样,等到过个一二代,天下太平了,就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
那个时候,武将就不如文臣贵重了。
何况文臣安全啊!
武将是要上战场拼命的,文臣只管在后头唧唧歪歪。
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在哪儿都有市场。
“我还看不上那些子酸儒呢!”肖姑姑可有底气了:“我要给我家三儿找个读书的聪明人,不管以后如何,起码我姑娘嫁过去,待的是个文明的婆家,要是没有婆婆就更好了,进门就当家做主。”
“你想得美!”老肖两口子几乎是异口同声。
一路上说说笑笑到了家,只是没见到儿子跟儿夫郎,大孙子也没在家,一问才知道,来了个甄亲王。
“亲王啊?”其实二老跟笑哥儿一个德行,对于这些当官的只知道是当了大官儿的人,但是级别啥的真的看不太清楚,也分不太明白。
但是对方是“儿夫郎的义父”,那就相当于是他们的老亲家了。
“这可得去见一见,赶紧的洗漱,换一身好看的衣服过去。”老肖头儿跟老肖婶子急急忙忙的洗漱更衣。
另一边还让人去通知肖姑姑跟肖老六与肖老八全家。
必须都得见一见,难得熹夫郎的娘家来人,肯定要非常隆重,非常重视才行。
乡下人家的重视,也就是大家一起见一面,吃一顿丰盛的晚饭,喝上两口老酒,再唠唠嗑儿。
估计甄亲王这辈子都没这么会过亲家。
当时他在屋里头正坐着,抱着熹夫郎的孩子,小栓子正跟他玩的开心,顺便等待晚膳。
就看铁青的夫郎,笑哥儿喜气洋洋的跑了进来:“老亲王,我爹娘来了,还有我姑姑,六叔跟八叔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