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凭什么?
论出身,相貌,她自认不输石聆,凭什么石聆能让这么多人对她言听计从。一路上,安阳世子甚至连瞧都没有瞧她一眼,就好似车里没有自己这个人一般。石家虽是小门小户,石琮蕊却也是在众星拱月中长大,习惯了万众瞩目,何时受过这般冷遇。
安阳郡王乃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臣子,而如今安阳世子就在身边,若是能得到他的青睐,她石琮蕊自然能扬眉吐气,可是偏偏同行一路,她半点机会也没有。石聆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像座石像一样横在她与赵幼贤中间,占据了赵幼贤全部的目光。
其实这一点上,石琮蕊倒是冤枉石聆了。
石掌柜早就习惯了赵幼贤的纠缠战术,听他说话也是左耳听右耳冒,大多数时候,她只是礼貌性地回应,根本就没听清赵小六在叨叨什么。至于座位,这马车统共就这么大点儿,她左中右都坐过,赵幼贤不是在她旁边就是在她对面,她走位再风骚躲不开。至于为什么石琮蕊够不着人,那就不是她该考虑的问题了。
石聆比较焦灼的是,赵六拖着她走走停停,原本跑马五天,行车十天的行程,硬是被他拖成一倍,以至于她们好不容易熬到京郊附近,已经是大半月以后。这一路上,石琮蕊还算老实,毕竟对于赵六这种不按理出牌的人,宅斗那套根本行不通。
虽还未至京城,路旁已经有了繁华之象,往来车马也多了起来。石琮蕊到底是小姑娘,首次出门,偷偷掀了帘子看热闹。赵幼贤则兴高采烈地给石聆介绍京城的风土人情,美食。
秀秀,我看傍晚才能入城,不如先到我家京郊别院歇歇脚如何?眼看着到家了,赵幼贤似乎心情相当不错,连说话也不过脑了。
而对于这类不过脑的发言,石聆通常充耳不闻。
好在赵幼贤也不是真的等她回答,多半是为说而说,图个畅快。石琮蕊乍一听闻,却有些动了心,若是能混进别院,岂不是有她下手的机会
突然,马车缓缓停下,石琮蕊还没来得及动歪脑筋,便被外面的厉声震住。
石聆和赵幼贤听到车外的声音,也不由掀开帘子望去。
只见长亭上,一群书生齐聚,其中一人所站略远,俨然与众人对峙之势。那斥责之声便是他发出的。那是个青衣书生,穿着普通,似是寒门子弟,不知道与众人起了什么冲突,竟以一己之力与众人辩论起来。开始还说得有理有据,到后来情绪悲愤,竟是破口大骂起来。
这戏剧性的一幕自然引起了路人的注意,因此赵幼贤便叫马车停下,在车里静静听了一会儿,却是越听越心惊。
那书生先是骂明珠朝文人贪名好利,整日只知阿谀奉承,胆小怕事,毫无文人风骨,又骂武人胸无大志,不思沙场争攻,报效朝廷,整日于朝堂上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风卖弄,丢进武人脸面。最后,那书生更是口若悬河地将明珠朝几乎所有的官员都骂了一遍,而他的话,竟颇有些道理。
靺鞨一战不过数载,靺鞨人野心未死,明珠朝将士却已自废武功,沉醉在花丛酒间,不思卫国。当年的铁血勇士,如今一个个连重一点的枪都提不起来。边境异族侵袭不断,边陲百姓苦不堪言,朝廷视而不见。反而是朝臣拉帮结派,武将个个明哲保身,竟无人思天下兴亡。
一旦靺鞨人恢复了元气,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踏马中原,报仇雪耻。
到时候,明珠朝内无文人出谋划策整顿粮草,外无猛将披荆斩棘,沙场称雄,泱泱大国沦落外族铁蹄之下,皆是今人之过!
可惜他的一番慷慨陈词在那些少年书生听来,非但没有共鸣,反而换来声声嘲笑。
你这疯子,我等在此踏春,各自赋诗,互相点评,本是以文会友的风雅之事,怎地你一开口咄咄逼人不说,又擅自扯上朝事?当今天子贤明,朝廷尚清流之风,百姓安居乐业,靺鞨人也早被打回草原,你却在此大放厥词,当真是杞人忧天。
说话的是个少年公子,赵幼贤扒着帘子看了一眼,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那书生却道:杞人忧天?若我朝的读书人都像你们这样,整日只会无病□□,风花雪月,卖弄笔墨,我朝危矣!
亭子里的几个公子顿时愤愤,再度与那书生唇枪舌战起来。
石聆在车里听得好笑。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古代愤青和一群没心没肺的富二代闲得没事做,一个纸上谈兵的,和一群连兵都不会谈的。
石琮蕊不屑道:这书生真是疯癫,竟敢当街妄论朝政,真该叫人抓起来?这些事岂是他能议论的。
噢?那他该议论什么?赵幼贤看了石琮蕊一眼,浅浅地扬了扬嘴角:我倒觉得,明珠朝正需要这样的读书人,虽然略有偏激,但胸怀热忱,好过一潭死水。
石琮蕊没想到赵幼贤会接话,且还是反对自己,不禁有些生气,瞪了石聆一眼。这一定是石聆的错,她又没有惹安阳世子,安阳世子为什么老是针对她?一定是石聆说了她的坏话。
而石聆则被瞪得莫名其妙。
真是奇怪,赵幼贤呛人,也怪她咯?
石琮蕊心下不爽,便掀开帘子道:那疯书生,不看看谁在车里,也敢在这里胡言乱语,妄议朝政,快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