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这山路不好走,好在这山不大,走了约摸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不过当看到柴胡的时候,累到不算什么了。
那是一片的柴胡地,零星中还夹杂着一些其他的植株,在赵平安看来,地上那一片不光是钱,更是救命的良药。
他从前对自己看得太简单了,觉得这两世的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习性都不一样,所以一直是抱着谦虚的态度,哪怕是有什么想法也只敢小打小闹的。
赵平安从未想过在医药学上有什么大的建树。
但造化弄人,送上门儿的东西他再不接着,可不就是暴殄天物嘛!
这柴胡要种,不仅要种,还要扩大范围。
回去的路上,赵平安又去了一趟书斋将描写了柴胡的医药以及植物学的书又看了一遍,把那几本全买了下来,准备拿回去慢慢研究。
你能想象到吗?光是这几本书便花了十几两银子,但赵平悦吭都没吭一声,任他作为。
要不说他对他这个弟弟真的是信到底了,事实上,在赵平悦看来,甭管他弟是要做啥?买书总是个好的,她弟要学习,十几两银子算什么。
回去以后,赵平安抱着书一页页的翻,正好翻到写柴胡的那一页,上头写着“柴胡生长于荒坡、草丛、路边、林缘和林中隙地。适应性较强,喜稍冷凉而又湿润的气候,较能耐寒、耐旱,忌高温和涝洼积水……”
合上书,赵平安闭上了眼睛,他还需要好好规划一番。如今他要做的事情可不少,又要读书科举,又要准备繁育棉花和番茄,植物繁育这块儿他只是刚刚收获了种子,等明年二三月份天气适宜的时候,才能再播种……
而眼下这蚕茧的处理还在进程中,现又给他来了个柴胡,赵平安顿时觉得一阵头大。
正好儿他姐此时进来,见她弟地愁的脸皱成了个包子褶似的,便问他:“怎么了?”
赵平安如实回答了,说是眼下要做的事情太多,愁的,而后把他要做的事情告诉了他姐。
赵平悦想了想,说道:“不如我替你揽一样?”
那白叠子和狼桃,赵平安天天护的跟宝贝蛋儿似的,谁也不让碰,赵平悦自然不会去揽这一个。而这蚕茧她又怕,如此只有这柴胡她能揽下。
反正种地的又不是她,她只管发号施令便可,命令发下去了,庄户们就按着这个法子种便可。
赵平安觉得也行,他姐也是个精明的,于是他便把自己脑子里关于柴胡种植应当注意的问题写在纸上递给他姐。
甭管成功与否,总要试试,前世这柴胡便可种植,赵平安就不信这一世他种不了。
赵平悦郑重其事的接下,这李家庄虽然是她名下的庄子,但这蚕茧一直都是平安在打理,这还是她弟弟头一回让她帮忙,她必是要操办好。
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赵平安心中也落下了一块大石头。
·
没俩月就到了过年,此前纺出的那些个白蚕丝,赵平安做主给做了几套被褥,但那金茧抽出的丝还是太少,便只做了五个荷包。
赵平安也没有给它染色,这金茧纺出的布是那种淡淡的黄色,又不是皇家御用的明黄,瞧着就很特别。
姜家这边,五只金茧荷包,只给了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一人准备了一个,家里的男人、孩子都是没有。
而赵家那边,赵平安做主给他外婆也留了一个。
如此,倒是多出来一个,但既然其他人都没有用,赵平安自然也不会用,也没说有多的,只给收了起来,等以后这金色蚕茧多了以后他再拿出来用。
姜家几位太太见他这般贴心,喜笑颜开,唯有二太太心下不定。
大房的孩子,果然是心眼儿多。
而另一边赵家那里,李陈氏收到赵平安送来的荷包还有些意外,又有些惊喜。
说实在的,比起赵家姐弟为她所做的,她为这个继外孙做的还是太少,从一开始投奔赵家……到后来在鹤溪县扎了根。
这孩子待她一直不错,不像她在李家……
她丈夫在时还能安安稳稳的当着她的李太太,她丈夫走后,便拉扯着李程桀李程文,之前想着把这两个孩子拉扯大了,便就舒坦了。
不料想,李成桀是那样,他儿子李程文也……
唉!
第七十三章 圆房
一想到李程文, 李陈氏就发愁,这孩子都20多了,眼下连个媳妇儿都没讨着。
但赵平安这孩子待她一片赤诚, 李陈氏心里自然有本儿账,谁待她好谁待他不好, 她都是记着的。
过了眼下这个年,又是新年伊始, 正月二十八,当今陛下颁下圣旨,册沈氏女为皇后,昭告天下。
圣旨有云:“朕惟道法乾坤、内治乃人伦之本。咨沈裕之嫡长女, 毓秀名门……
允协母仪于中外, 兹仰承太后慈命, 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弘开奕叶之祥。益赞朕躬、茂著雍和之治。
钦哉。”
随着一旨令下, 满朝哗然,当今天子册立皇后, 还是纳了镇北侯沈将军家的嫡长女。
自古皇后虽出自名门, 却不敢从功勋卓越的武将家里选, 防止皇后一族一家独大。
太后和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此举不由得令人深思……
昭和九年十二月, 当今陛下嫡长子出生,沈将军自漠北返京,归还兵符,自称要解甲归田,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