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
不得不说,读书就是这样顿悟的点滴积累而成。柳庭璋不知卫夫子此番游历,是真的确有其事,还是想要考验自己,故意两个多月不通信息。
不论如何,他自觉长进,对于书本内容有了结合自身的理解,沉淀在脑海之中,仿佛有了独属的宝贝。
他等着卫夫子回到书斋之中,将这番感受与之分享。此时柳庭璋看到自己桌上,在自制的简陋石砚旁,那枚卫小姑娘还赠的木书签。
柳庭璋随手拈起,用食指虚虚沿着字体笔画一点点描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卫夫子明明说过他喜欢诗经中的这句诗,不过言谈间,与喜欢其他书中的句子别无二致。
为什么卫小姑娘对这木牌另眼相待,将其他打磨好的书签都收下,独独回赠了这个?
柳庭璋倒是没有过多思量这一点,他顺着想起见过一面的卫小姑娘,感觉虽然相处了不到两刻钟,但是那姑娘的五官样貌如在眼前,让他记忆深刻。
他想着,这小姑娘应该很受卫夫子宠爱吧?她说到卫夫子的时候,亲切自然,而且对自己与夫子之间的事情十分了解,说明卫夫子据实已告,对这个孙女很信任吧。
真好,柳庭璋毫不怀疑可爱的小姑娘骗他,只觉得她能待在卫夫子身边,受到言传身教,简直得天独厚。
而卫夫子有这样子聪明灵慧的孙女相伴,日常应该也不会寂寞吧。
抬头仰望万里夜空,有月无星,清辉照映,房前明亮一片,一草一木如披银霜,分外妖娆。
桂树繁盛,虽然远在街口之外,那股子香气依然不依不饶地钻进梦中人的鼻端。
传说中,月宫里吴刚伐桂,一斧砍下,树上伤口会转瞬消失,他只能日夜做着徒劳无功的动作。不知道,月宫之中,是不是如同凡间一样满是桂香呢?
柳庭璋转念想起,不知道卫夫子,哦,还有卫小姑娘,他们祖孙此时身在何处,有没有吃到月饼,有没有和家人团圆呢?
?
过了中秋,天气像是一下子入秋,凉浸浸的,像是要将寒凉气,直送进人的骨子里。
诚王妃发现他们盛夏离京,尽是带着透薄的夏衣,难以应付这等忽然转凉的天气。
这下子只得一面在当地采买些厚实的成衣,一面下令加速赶路,三四日后,在京郊遇到了来迎接他们的诚王世子顾传和三子顾值。
第36章
诚王和三子、四子,在诚王妃离京后就一起去往京郊庄园避暑,八月初为了参加大皇子的婚事,父子们赶回京城,然后便没有再折腾,就在京中等候诚王妃一行归来。
没想到,他们居然将半个月的路程,硬生生拉成了一个月。
诚王成日里在府中长吁短叹,说是没有王妃陪伴,做什么事情都无聊。
三个儿子围着父王团团转,变着法子逗他开心,长媳常常抱着不到周岁的闺女顾珍,来给诚王解闷。诚王才勉强逗逗孙女,任由小孙女在他肚子上蹦跳。
不过对儿子们就没这么客气了,时不时就拎过来骂一顿,要不是碍于宗室无诏不得出京,只怕诚王早就将几个浑小子,有一个算一个,踹出京去,赶紧迎王妃回府了。
正因如此,见到诚王妃一行先走一步,派入京中王府报信的府丁后,世子带着三弟,躲命一般骑马赶到京郊,这是宗室能无诏而行的最远距离,来守候母妃了。
可怜顾采蓟,一心想跟着哥哥们出发,硬生生被诚王扣住,说是接王妃不用这么多人,让他在家好好练武艺,等王妃回来,打一套拳表演一番,逗母妃开心开心。
顾采蓟一边抱怨说自己又不是猴子,一边努力练拳,一招一式都极下功夫不提。
日上三竿时分,秋意盎然。会合已毕,相互行礼之后,车队又加长了些,三个儿子骑马护送,一行人一同向诚王府行去。
诚王自己捧着肥硕的肚腹,在府中一个劲儿转悠,时不时派人去府门口看看,王妃回来了没有。
终于等到,诚王毫不顾忌一群子女眼巴巴看着,大步走到诚王妃身边,拉着娘子的手,述说思念。
诚王妃自己不好意思起来,连忙让孩子们各回各院,之后再传令找他们来叙话。
顾采薇回到自己小院,像是带回了这个院落的精气神,留守和随同的众人纷纷动起来,力求让小郡主舒适。
跟随她出门一遭的四个大丫鬟总揽全局,她们各行其是,指挥卸行李的,吩咐上饭菜的,安排沐浴泡澡的,铺陈床铺的,一会儿功夫,就让顾采薇回到了平日的生活之中。
她舒舒服服的收拾整理好自己,看看时辰,大概是未时。一般来说,父王、母妃这时都要午歇一阵子,想来一时半会不会叫他们子女们去正院,顾采薇准备也睡个午觉。
此时,识墨拿着柳庭璋赠礼的那个不起眼的包裹,犹豫着请示:“郡主,这是您,额,那日在孟州得来的,是否也收进库房去?”
顾采薇看着朴素的棉布包袱皮,一下子想起来瘦高腼腆的徒弟来。
她沉吟了一下,安排道:“将其中字纸取出,好生收在教室的书架上。里面那叠子木书签,帮我摆在桌上。还有干桂花布袋,嗯。”
顾采薇看看此时房中,正中八仙桌,房边罗汉榻,墙角一架古琴静静摆在矮几上,还有长条案桌,花几等等不一而足。那边一架整面的四季花时大屏风,后面是自己精致绣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