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jpg
当下安枝没多想什么,只是沉浸在父母关切的情绪中,嘴上时不时回应他们「怕不怕」「晕不晕」的询问。
就像个再普通不过的、被娇宠的小女孩儿。
等三人都平复好心情,皇帝才又提起毛线的事情。
安朝的边境其实不怎么太平。
草原人一直虎视眈眈。
从开朝皇帝起,各任皇帝都把草原当做心腹大患,出兵过不少次,收效却甚微。
草原上人人皆兵,个个身强体壮,连小孩子都有战场杀敌的经验。
而且他们的战马比安朝好了几倍。所以草原骑兵能和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安朝大军打得不相上下。
再加上草原历任可汗仿佛都摸清了安朝的底线,从不大举进攻,总是闯入边境小城抢掠一番就跑。
因为他们对地形的熟悉,安朝军队很难揪出躲进草原的他们。
敌进我退,敌退我扰,草原人深谙其中精髓。
吃准了安朝既没丢城池,也没有大的折损,不可能和他们死磕,这群外族过得还真逍遥。
直到长公主出征草原。
这位长公主是皇帝的亲姐姐,安枝的亲姑姑,从小就对军事抱有极大的兴趣。
一开始老皇帝和老皇后是有点担心的。毕竟皇家女子,完全可以培养一些更加安全的爱好。
可是看到女儿舞刀弄枪、研读兵书时神采飞扬的样子,两人又狠不下心扼杀她为数不多的乐趣。
就这样,在家人的默许中,长公主自由自在地长到了十六岁,该说亲的年纪。
面对父母找来的一叠叠京城公子哥们的画像,长公主吐出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
她神色淡淡地说:“我从未有过葵水。”
这么私密的事情,只有贴身伺候的宫女知道,长公主让她们闭嘴,又拿其他人的月事带糊弄过去,再加上谁也不会主动往这方面想,竟然真的瞒了不少年。
只是再也瞒不下去了。
面对父亲的震惊和母亲的眼泪,长公主说的话却越来越流利,好似已经在心中想了无数遍:“父皇,母后,儿臣想要驻守边疆。上天赐予我在兵事上的天赋,又剥夺我生育的能力,这不正是让我专注于兵之一道的意思吗?”
“儿臣早就考虑清楚了,留在京城不可能一辈子不结婚,可一旦结了婚,又如何面对天下悠悠众口?
与其让整个皇室蒙羞,不如叫儿臣放手一搏,若是成了,我安朝多了一名流芳百世的将军,若不成,也好过和驸马相看两相厌。”
老皇帝和老皇后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可是冷静下来细细一想,又觉得长公主说得实在有理。
她天生生不了孩子的事情绝不能暴露出去。不仅是为皇室的名声考虑,更是出于两人一片拳拳爱女之心,不忍她遭受他人异样的眼光,成为别人酒余饭后的谈资。
这种事要想瞒一辈子,最好是找到一个足够听话的驸马,把责任推到他头上……
阴暗的想法刚冒出来就被老皇帝打消了,他了解自己的女儿,她绝不齿于用诬陷他人的手段获取幸福。
而且谁能保证驸马永远听话呢?
或许因为爱意和他们给出的补偿,驸马能瞒一年、两年……但他能顶着全天下的误解一辈子吗?
老皇帝作为男人,将心比心,认为实在不能过于相信男人情深时的承诺。
多少人,妻贤子孝,还是干出了负心事儿,何况长公主这种情况。
但皇女既然享尽荣华富贵,自然要承担为天下女性做榜样的责任,如果长公主不结婚,或是婚后不愿意生育,就必须要有一个无法反驳的理由来堵住天下人的嘴。
最占据大义的、最不让她受委屈的……只能是为国奉献。
想通之后,老皇帝看着镇定自若的女儿,一时间又气又笑:“你啊,你啊!你是早就想要出去了,把什么都想到了!”
长公主表情柔软下来:“我知父皇和母后一向疼我,这便是孩儿最后一次任性,只求给我一个为父母分忧的机会。”
同样想明白了的老皇后泪流不止,她的女儿,怎么这般命苦!
长公主却不觉得自己苦,反而满心跃跃欲试。
作者有话要说:
长公主这个人物开头就想写了,没想到现在才写到……
第42章 互市
说开之后不久,长公主领兵出征草原的圣旨就下来了。
朝廷上沸反盈天,炸得比菜市场还吵。而向来温和怜下的老皇帝难得一见地使出了雷霆手段,为女儿扫平了一切反对意见。
他的女儿没有让他失望,应该说,给了他许多惊喜。
一张接一张打了胜仗的战报传回京中,抚平了老皇帝、老皇后和彼时还是太子的皇帝的担忧,也隔空打了那些迂腐大臣好几个嘴巴。
最后送到京中的,是用檀木盒子装着的草原可汗的头颅,和几封投降书。
由于长公主直接端了可汗的老巢,草原上原本拧成一股绳的势力分崩离析,变成好几个小型部落,再也成不了气候。
每个部落都献上了投降书,恭敬地表达了对安朝的臣服。
长公主得封号「镇国」,至此驻守边疆,鲜少回京。
她的征战之旅告一段落,但她的传奇口口相传,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