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宫本美嘉,26岁的日本老将,曾拿过两届全日本锦标赛的金牌,但在世界大赛上毫无斩获。上赛季因伤退出了整个赛季,本赛季回归虽然仍获得了两站的名额,但没能争取到日本站的选站。
本站厉兵秣马,一鸣惊人,是唯一两套节目双CLEAN的选手。
虽然被艾琳娜以远远胜出的基础分值碾压了,但宫本凭借其强项滑行与表演,获得了略高于艾琳娜的表演分,最终摘得银牌。
季军是来自韩国的崔允淑,今年19岁,同样以表演见长。短道速滑世家,家中幺妹,一兄一姐均为韩国短道速滑选手,唯独她是不一样的烟火,从小唯爱花滑。
出成绩得很早,年仅9岁时就成为韩国少儿冠军,青年组也是国内的一枝独秀,但升上成年组后成绩平平,直到前一姐林知泫退役,这两年才隐隐有重振雄风的意思。
本站短节目CLEAN,长节目紧跟宫本后面出场,可能略有压力,出现两个小失误而屈居第三。
如果不算米国站的席吴两名冠亚选手,仅从枫叶站的整体水平来看,是强于米国站的其他十位选手的。
米国站中,铜牌坂井直美以204.70分把手200分大关,其余九名选手都是“1”字开头。
而在枫叶站中,有六名选手上了200分,除艾琳娜的得到239.53外,其他五名选手的分差较为接近,集中在200210分之间,可以说是水平较为平均的一站。
一周后是第三站中国站,席丛柔再次出场,以238.34的总分夺魁;银牌是今年上半年世青赛的铜牌,本赛季刚刚升组的萨沙·库尔尼科娃;铜牌则是本土老将乔思莹。
中国站可谓众星拱月的一站,除了席丛柔一个大月盘子,其他选手星光黯淡。
如果硬要说有谁还算大牌,新生代毛萝二号萨沙可以充个数。
萨沙与她的队友兼竞争对手艾琳娜是死对头,两个人都练四周,艾琳娜有拿得出手的4T与4S,萨沙就蹦4Lz和4F,两种四周跳跃难度分值冲顶,绝对压艾琳娜一头。
美中不足的是,萨沙几乎没有3A,曾在青年组创下12跳11摔的伟大战绩,后被教练组强行去掉3A换回2A。
吴妤看萨沙比赛十分亲切,因为觉得这个女孩和原主挺像,看她在自由滑中三个四周摔了两个,还有一个翻身降组,仿佛看到了原主本人当年勇上难度的英姿。
当然,萨沙与原主不能比,毕竟萨沙自由滑只有三个四周,原主放了五个。
本站萨沙的总分是214.82,获得银牌;乔思莹以195.67分获得铜牌。
至此,大奖赛分站赛的赛程已过半。
吴妤对着几十张小分表,来回比对,再与这些选手过去的小分表相比,发现了一些规律。
裁判们也不是不抓错刃之类的,但只是对着特定的人群抓。
有些习惯性被抓的,总需要特别小心。还有的选手从来不被抓,往往被轻轻放过,只偶尔标上一两个表示轻微的符号。
冰迷说是部分选手的国籍优势和裁判的眼瞎偏好,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不公平的风向体现得特别明显,而且不仅仅体现在女单项目上。
所以想要获得卓越的表演分,让自己成为被裁判会“轻轻放过”的那类选手十分重要。本周期内,在国际滑联的风向引导下,能长期保持稳定性发挥的选手更容易获得虚高的PCS。
或许可以这样说,哪怕技术不规范,只要能够长期稳定表现,给观众“美的体验”,那即使有存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如果有粉丝,那更妙了,粉丝会全方位洗地这是全新的流派。
但如果技术有问题,又是个抽货,那就是场场被抓没商量,若想不被抓,只有苦兮兮地去改刃,对抗强大的习惯,走一条辛苦的弯路以便回到正途。
这样的风气看似有很多捷径可走,但说千道万,如果能保证自己的技术没有问题,那裁判想抓也抓不着。
然而,这样的大道理谁都知道,能练出来规范的跳跃、清晰的用刃谁不愿意呢?只是规范的动作意味着更高的难度,更不容易完成,到头来损害节目的完整性,照样被裁判嗤之以鼻。
比如亲亲原主就是这样。她的跳跃是里某人教的,规范性上毫无问题,但一到比赛场上就疯狂抽风。只要是和席大女主共同出场,就会受到莫名之力遭遇失败,当然,如果不能以不可抗力来解释,就是曾经心理素质不错的选手变成了心理素质暴烂的代表性人物。
至于后期,伤病累积下/体力跟不上,更加有心无力了。
此外,吴妤还给裁判做记录,分析每个裁判的打分倾向,给他们制作表格分门别类。
这就叫知己知彼嘛。
在备战法国站的最后一周里,吴妤加大了体能训练的强度,除了每天早上的跑山增加到10公里外,还增加了器械训练以增强力量。
原则上,吴妤不算一个热爱健身的人士,但如今沉迷训练,几乎成了个竞技狂热分子,只要是能帮助在比赛中进步的训练她都乐于做。
米国站自由滑后半段喘成风箱的经历使她记忆犹新,所以这一阶段增强体能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冰上练习。
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合乐练习。
在通过一些科技辅助手段后,吴妤的跳跃精确性获得了大幅的提升,虽然体能上的进步短期内不那么明显,但通过一次次完整的合乐练习,她能够准确地判断自己在节目的各个阶段的体力消耗情况如何,以提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