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
第四十章
起初蔡光耀的父母并不同意,他们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就为了想供出一个读书人,结果自家儿子半路上就想撂挑子,想的倒是挺美,他们也不会容许他这么干。也是多年的坚持怎么可能因为他一番话就动摇呢!可后来,他们渐渐发现蔡光耀的确不是读书的料子,再加上蔡光耀早就背着他们去餐馆当小工,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想偷师厨艺,他们也就随了他的心愿。就这么的,蔡光耀开始了自己的大厨之路。
之前,他一直是在东海市的全福酒家干活。在听到粮站食堂开建的消息后,就托关系来这里应征大厨了。虽说工资没有全福酒家高,但毕竟是公家单位,还有福利补贴,家里人挺高兴,说出去也涨面儿。就这样,蔡光耀同志就成为了粮站食堂的大厨。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给他打下手的小工。像现在忙不开的时候,还会从外面招几个临时工进来,人手勉强够用。
由于粮站运力不足,偏远一些的村庄来交公粮主要是靠人力肩挑手扛,十分辛苦。所以在交完公粮后,有些人会在粮站周围的小饭馆里喝碗汤吃个饼子充饥。而粮站也会免费提供给每人一个地瓜,一碗由野菜干和麸皮等熬出来的糊糊,黑乎乎的。那些不愿意去小饭馆花冤枉钱的人会直接去领地瓜和糊糊,简单的填了肚子之后,就急匆匆的回家了。因此在张建军进食堂之前,大厅里便已经聚满了人,吃完饭不急着离开的人便喝着稀的能照得清人影的绿豆汤在三三两两的聊天,讨论着地里庄稼的收成,谈论着刚建成不久的粮站。
“前阵子去村里面帮忙了,在粮站里呆的少。现在跟大柱换班,暂时会待在站里。”在张建军跟认识的乡民打了招呼后,来到食堂打饭的窗口,跟蔡师傅唠嗑,然后打了一份饭菜,还另外加了一份肉。这些天一直在外边跑,也没来得及加餐,现在好容易回来了,当然不能亏待自己。
“还是站里好,你这出去一趟,人都黑瘦了一圈。”跟张建军说话的同时,蔡师傅手上也没闲着,依然熟练的打着饭,而且那手一点都没抖,分量满满。看到张建军的样子,蔡师傅还在心里一阵庆幸,幸亏自己不用下去,依然守着最有油水的地方,最起码亏不了自己啊!
两人聊了几句之后,张建军便在隔间里找到位置,顶着其他人羡慕的小眼神吃完了这顿饭,然后快速的离开。
?
作者有话说:
晚安
第四十一章
“看见没,人家那伙食,再低头瞧瞧咱们的,真是没眼看,要么说还是吃公粮好啊!”张建军刚出去没多久,就有送粮的村民在抱怨或者说是眼红。
“谁叫你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呢?给你一个算盘你能扒拉开不?给你一本记账簿你能认字写字吗?你不行,可人家能啊!”旁边的人听到这话,翻了翻白眼,语带不屑的怼道。
“有多大碗就盛多少饭,别想那些有的没的。要真是羡慕,就回去好好干,多攒点家底,让家里的娃好好认字,多学点本事,将来也能跟人家一样!咱们这一辈苦点累点,等把下一代供出来了,将来也就能硬气了!”
“老叔公这话说的不错,人有不如自己有啊!”
老人的话一出,得到了周围人的一致赞同,很快得,众人的话题便移到了枣阳镇新建的小学,心里想着到时候就算全家人都一起勒紧ku腰带,那至少也得供出一个孩子。古往今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从来都不会缺席。自己走后的这一幕,张建军并不清楚,但即便是知道了,大概也只会一笑而过。
去自己的工位之前,张建军在粮站转了一圈。在他不在的这一段时间里,粮站还是有些变化的。不说别的,就是刚才吃饭的食堂大厅相比于以前都大了不少,可以同时容纳更多的人就餐和休息。在这种炎热天气下,除了免费的绿豆水,还给配备了防中暑的药,也算是十分贴心了。
他走之前还没完工的办公楼,现在也已经完成,打扫之后便能入驻了。要说最让他动心的自然是粮站宿舍楼的建设。但现在这宿舍只打好了地基,还没正式开始动工呢!最快也得等到收粮季过去之后才能腾出人手。作为粮站的正式员工,他肯定能分到一套的,到时候就不用再粮站和城里两头跑,完全可以带着小军住在这里。粮站门口守着的都是退伍老兵,安全方面不用担心。
在粮站逛了一圈之后,张建军心里那淡淡的陌生感也去掉了许多。见时间差不多了,他便赶过去交接工作,又投入到忙碌当中。
收粮、验粮、称粮,记账,粮食入库构成粮站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的主旋律。缴纳公粮的人顶着大太阳肩挑手提的扛着粮食来到粮站十分辛苦,但粮站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不低,整个收粮季下来,基本都是黑瘦黑瘦的,嘴唇干裂,嗓子沙哑,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但看着粮库里满仓的粮食,又让人觉得便是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知道大家最近累狠了,你们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眼下最忙碌的时候已经过去,是时候让大家歇一歇了。人事科已经排出大家值班的时间,等会儿会张贴在办公楼大门那儿,大家按照那上面的时间来上班就可以了。
另外我已经让蔡师傅特意给做了一顿好饭,今天可以敞开吃,足量供应。”在把粮站上上下下都检查了一遍,确认安全无误后,洪站长破天荒的给大家放了两天假,轮休。至于工资,早在前两天就已经发下来了,就等着放假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