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张公子告诉姜三娘这个消息时,怀中搂着一个娇艳欲滴的女子,女子身边还站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孩童。
张公子得意忘形,说漏了嘴。
姜三娘这才知道,当初张家找媒人上门说亲,为的就是姜家的财产。
姜家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差,都是张家做的手脚,连骗了姜父的那名商人,也是张家找来的。
而张公子从来不曾喜欢过她。
怀中的女子是张公子青梅竹马的表妹,两人情投意合。就连张公子和姜三娘婚后,也是一直偷偷来往,更有了一个三岁的男孩。
姜三娘听闻这些,差点没昏死过去。
她一时激愤之下,拿起一把剪刀,想要和张公子同归于尽。
却被张公子一把推开,撞上了桌角,头破了,刚诊出来的孩子也没了。
虚弱的姜三娘被张家下人像垃圾一样扔出了张府。
姜父姜母,还有姜三娘的弟弟闻讯赶来时,姜三娘已经气若游丝。
姜父气不过,和张家人理论,被打断了一条腿。
侥幸捡了一条命的姜三娘,几次想要寻死,都被姜母救了回来。
姜三娘到底是一位烈性的女子,看着父亲一夜白发,母亲整日唉声叹气,小弟日渐沉默,最先振作起来。
她放下了所有少女时期美好的期望,每日出去找各种活计做,补贴家中。
各中心酸无法言尽。通过几年艰辛的努力,姜三娘成立了一个小小的绣坊。
眼看着生活一天天变好,那张家人却发现了姜三娘的小绣坊。怕姜三娘日后报复,张家给姜三娘制造了各种麻烦。
幸亏陈先生和姜三娘重逢,陈先生提供了不少银钱上的帮助,可这些对于张家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姜三娘的绣坊眼看着支撑不了几天了。
这时候,织锦想要找绣娘,陈先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姜三娘。
织锦听陈先生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也对这位姜三娘的坚毅,生出了钦佩之心。
三娘绣坊在一处拥挤的小巷子内,只几间小小的屋子,门外挂了一个牌匾。
里面的绣娘倒是有十几个,都是清贫人家的姑娘。跟着姜三娘学了几年的针线,手艺都不错。
姜三娘未出阁时,家中殷实,姜父给她请的女工先生,花了大价钱,在沭城中都极有名望。
第76章 闹事
姜三娘得了那位先生的真传,这些年又不曾落下,手艺称的上出神入化。
否则,凭她小小一位女子,在这男尊女卑的时代,如何能撑的起一家绣坊呢?
姜三娘和陈先生一般的年纪,三十岁出头。
一张秀气的圆脸上,总是带着和气的笑容。一点看不出历尽磨难的痕迹。
陈先生为两人互相介绍了身份。
姜三娘先开口笑道:“早就听静怡提起过许姑娘,果然闻名不如见面,虽早已听说,却无法想象许姑娘真的如此年轻。”
静怡是陈先生的闺名。
姜三娘说话时,脸上是不加掩饰的惊讶和赞叹。
她自己白手起家,做过生意,只开了一家小小的绣坊,就不知道遇到了多少的麻烦。
可想而知,织锦经营着那么大的生意,其中的艰难和需要付出的心血了。
织锦忙谦逊道:“姜夫人谬赞了。”
织锦这一路走来,虽说吃了不少苦,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倒是真的没经历什么磨难。
主要是苏恒的大腿太粗,几乎为织锦遮去了所有的风雨。
如果不是借着苏恒的东风,织锦相信,她要开分店的阻碍,不会比姜三娘遇到的少。
三人随口聊了几句,话就转到了正题之上。
姜三娘先是带着织锦参观了绣坊,亲眼看了几个绣女做针线,后才苦笑着道:“许姑娘,我的情况想必静怡已经说过了。”
“若单论手艺,不是我自夸,我们绣坊并不比别人家的差。只是张家如今势大,不会看着我舒心。我们若是合作,只怕会给姑娘带来麻烦。”
姜三娘相貌柔弱,性子却直爽刚强。
她把话都已经说清楚,织锦正要回答,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姜三娘,姜三娘,人呢,快点滚出来。”
姜三娘的面色一沉,率先走了出去。
织锦和陈先生互相看了一眼,也跟在了后面。
十几个绣女也哗啦啦的全涌了出去。个个面上带着担忧之色。
她们全部出身贫苦,难得谋得一份差事,姜三娘待众人又极好。
如今绣坊出事了,她们既忧心姜三娘,也愁自己的将来。
来闹事的是几个小厮打扮的下人,唯首的一个胖子显然与姜三娘相熟,见姜三娘出来,忙吆喝道:“姜三娘,怎么还没把你这破绣坊给解散了?我们少爷可是说了,只要你们在一天,我们就来闹一天。”
“我看,谁还敢来找你做生意!”胖子恶狠狠的道。
那位张家少爷,为了早点解决姜三娘这个眼中钉,也不在乎面子,什么方法都用上了。
生意上,他明令禁止附近的所有商贾和姜三娘合作。
来找姜三娘的,都是一些小本生意人家,张家在这一块有些名头,那些商人惹不起,只好对不住姜三娘了。
姜三娘性子倔,哪怕没生意上门,也守着绣坊这一亩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