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有了这个打底,对于后面织锦拿出的里裤,姜三娘已经不那么吃惊了。
两人细致的研究了一会,最终挑选出几个款式,先做一批出来,看看反应。
这种私人东西,不像羽绒服那么好推广。
而且还得重新开一家店,总不能和羽绒服一起卖,再让许四海当掌柜的也不熟悉。
新的店铺,织锦准备就开在羽绒服的隔壁,名字她都想好了,叫做“淑女之家。”
里面的店人,全部请姑娘来做。
沭城里也有不少困难人家的姑娘,只要给足银子,还是有许多姑娘乐意的。
普通侍女好找,这掌柜的就难了。特别是女掌柜的,就算织锦在整个沭城招聘,怕也没几个合适的。
于是织锦又把目光放在了姜三娘的绣坊里。
听了织锦的要求,姜三娘推荐了一个人。
是绣坊里很早就跟着她的一位姑娘,名孙芙蓉,今年十七岁,家中极为艰难。
母亲身有重疾,不能做活。三年前,父亲上山砍柴时,又摔伤了腿,家中还有一弟一妹,为了养家糊口,孙芙蓉十四岁便出来做工。
后来到了姜三娘这里,学习刺绣,为人灵敏又勤快,虽然年纪小,处事待人却极为周到,因此织锦一问,姜三娘就想起了她。
姜三娘很快把人叫了过来。
孙芙蓉不知何事,见是织锦,忙躬身行礼。绣坊里之前的姑娘,都对织锦心存感激,若非织锦上次赶走了来闹事的张家人,并且与绣坊合作。
绣坊只怕已经不在了,她们这些可怜人又要到处漂泊找工做。
女孩子找工,比男子困难百倍,还常常遭人白眼欺辱,要不是家中实在过不下去,谁又愿意出来?
绣坊给了她们安生立命、遮风挡雨的地方。
从进来后,孙芙蓉就安静的立在一旁。她虽然不懂姜三娘为何这时候叫她过来,却也猜到必然与织锦有关。
织锦细细打量这位姑娘。
鹅蛋脸,丹凤眼,肤色有些黑,与姜三娘容貌柔美不同,这姑娘眉眼间天然带着一股子英气,有种古代女子难得飒然之美。
织锦指着桌子上的罩子和里裤,对着孙芙蓉大概介绍了一下。
孙芙蓉听的认真,反应比之前姜三娘还要平静些。
织锦心中暗自点头,若是一听这两样,就羞红了脸,话都不能说的姑娘,还怎么去介绍给客人?
织锦开门见山道:“我打算在沭城开一家店,专门卖这两样,想请你去做掌柜的,你意下如何?”
孙芙蓉心中一惊,抬头讶异的看着织锦,织锦微笑点头。
她又把目光看向了姜三娘,姜三娘也笑着鼓励她。
孙芙蓉压下心中的激动,知道这是自己难得的一个机会,斟酌了片刻,才道:“小女年纪轻,又没有经验,不敢打什么包票。但若是姑娘和三娘相信我,小女必定会拼了命,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说完,孙芙蓉有些紧张的等待着。
或许对别的姑娘来说,卖胸的罩子是难以启齿的事情。但孙芙蓉不在意,只要能挣银子,什么苦她都愿意吃。
第106章 形象
织锦对孙芙蓉的感观挺好,何况她手中也没有能用的人,便也不再纠结,“既如此,孙姑娘,今后你就我「淑女之家」的掌柜了。”
对于这么一个有些奇葩的名字,孙芙蓉也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冲着织锦行了一个大礼道:“多谢姑娘相信,我一定不负姑娘信任。”
织锦给了孙芙蓉十两银子的月钱,外加提成另算。这工钱不算多,但对于从来没有开店经验的姑娘来说,已经非常好了。
在绣坊里当绣女,一月不到二两的工钱。最近绣坊扩招,孙芙蓉当上了一个小管事,工钱升到了三两。
这一下子月钱就翻了三倍不止,而且织锦还说了,达到一定的盈利,会有额外的提成,上不封顶。
孙芙蓉激动的眼眶都红了。
绣坊里的工钱勉强能够她们一家的嚼用。只是勉强。
孙母身体不好,孙父常年卧床,两人的汤药钱,每月就要二两多,还只能维持最基本的需要。
剩下的才是一家的口粮。
孙父的腿,当年就是因为没有银子,没能治好,才瘫痪至今。如果有足够的银子,未必不能重新站起来。
还有孙母,常常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中,几次寻死,被弟弟妹妹救回来,几个抱头痛哭。
弟弟妹妹年纪渐长,一个要娶,一个要嫁,都需要银子……
两个小家伙懂事,知道家中不易,想要和姐姐一样出门做工,补贴家里。
但是父母皆需要照顾,两人操持着家中,脏活累活从来不说一句,每次不管多晚,孙芙蓉回到家中,都有温热的饭菜。
养家的重担落在了孙芙蓉一人的肩上,她抗的心甘情愿,却也常常暗自心急。
如今这份难得机会对她说来,就是希望。
见她如此模样,织锦也心下感概。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确定下来后,织锦让孙芙蓉先留在绣坊,与姜三娘一起,先把第一批的胸的罩子和里裤做出来。
等她这边,把店铺和人手准备好。孙芙蓉再过去熟悉一下。
对于这个安排,孙芙蓉当然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