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104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察觉到她的分心,用力咬住她的舌尖,强迫她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李绥之会了意,不敢怠慢,慢慢软了身子,轻偎低傍,紧贴着他胸膛,将自己送上去。
    软轿穿过街巷,北风吹起车帘,行人百姓便可随意瞥见轿中春色。
    “哎哟,哪家小娘子?光天化日,竟然如此不知廉耻!”
    “品行如此不端,登不得大雅,至多便是个通房丫鬟罢了!”
    李绥之将他们的骂声听得一清二楚,心中那点侥幸荡然无存。
    连她都能听到他们的话,赶车的都是习武之人,一定听得更清楚,可他们,却连头都没有偏过来半寸。
    心一点点冷下来的同时,李绥之也明白,如谢卿所言,他们不是不知道里面的人在做什么,只是不敢说。
    谢卿垂眸,理好她的衣襟,下巴略略扬起,漫不经心地指向窗外:“杀BBZL 了?”
    他指的是外头说话的百姓。
    李绥之摇头:“不必了。”
    他们又没说错。
    她身为一国之母,与太傅苟合,本就不知廉耻。
    往后,还会有更多人,骂的更狠的时候。
    杀,是杀不完的。
    马车未曾停歇,外头的声音愈发热闹。
    行至拐角,不远处传来熟悉的吆喝声,不用看,就知道伴随着那一声吆喝,蒸笼会掀起来,笼屉里袅袅白烟腾起,满满一锅香喷喷的小二郎包子出炉了。
    伴随这一屉肉包子的,必然还有几声犬吠。
    这便是到三七巷了。
    李绥之曾经生活的地方。
    谢卿这场戏做得足,说她想家,就真把她带回家。
    李绥之搭着谢卿的小臂走下马车,余光扫到后面一同下车的赵瑾和李绥念,忽然想到,有没有一种可能,赵瑾对谢卿的手腕并非没有察觉?
    他们的马车离的并不远,她听到了那些话,赵瑾应该也能听到,但他却毫无反应,会不会他跟她一样,也在沉默和隐忍中,等着时机来临?
    作者有话说:
    今天短小一下~明天双更补上!
    (小刀预警)今明两章是前世最甜的部分。
    第57章 微服私访
    三七巷尾的小杂院, 便是曾经李绥之一家住的地方,她家住北房,东西厢房还另住了两家人。但因着此次前来的人身份高贵, 原先东西厢房的邻里已经被轰走,看似空荡荡的门里,顺着门帘下端仔细瞧, 能看得见一排排孔武有力的腿。
    他们身边有太后派来的人,就连皇上也不敢阳奉阴违, 说微服私巡,就必须微服私巡, 当晚便有当地钦差来见驾,共商几日行程。
    赵瑾手指头戳着钦差送来的图纸, 满不在意地点了几个地方:“就先看这几个吧,对了,这处——”
    钦差直起腰,洗耳恭听圣上高见。
    赵瑾:“是不是有道木薯粉圆很好吃?”
    李绥之:“……”
    跟在皇上身边的小太监忙上前:“皇上,出宫前太后交代过奴才, 您……”
    赵瑾眉头紧蹙,扯过钦差手中的图纸, 用力打在小太监头上,一边打还一边配着手上动作道:“朕偏要吃!朕偏要吃!朕偏要吃!”
    最后他打累了, 将图纸扔地上,两手反撑在腿上:“你要是不满, 你回宫去告诉太后啊,让太后把朕抓走杀了!”
    小太监诚惶诚恐, 瑟瑟发抖跪在地上认罪, 连着一头雾水的钦差也跟着哐哐磕头。
    赵瑾吃不得木薯, 一吃唇周就要起水泡,严重时甚至会高烧不断,所以太后从不允许他吃任何带有木薯的食物,这是连李绥之都知道的事。
    她原先知道赵瑾想挣脱太后的枷锁,但她没想到,为了忤逆太后,赵瑾竟然能连自己的命都豁出去。
    也不失为一个狠人。
    太后不在,谁也不敢逆着君王,赵瑾生了一肚子气,这道菜到底是定下来了。
    只是连菜都提前备好了,还哪里算是微服私访呢?
    至多算是个微服。
    当地钦差BBZL 按起辈分来说,还能算是当今圣上母家的远方亲戚,来之前本还想套个近问问太后近况,但看这伴君如伴虎的场面,索性也免了,捡起地上皱巴巴的图纸正要逃,猝不及防被小皇后又给叫住了。
    他欲哭无泪,转过身:“皇后娘娘有何吩咐?”
    “没、没。”李绥之摆手,“本宫就是想问问,原东西厢房的孙婶婶和高婶婶去哪了?”
    “啊?”
    钦差一下子被问住了,只负责轰人腾地方,哪知道底下人把人轰哪去了?
    已拂袖转身的赵瑾听见她问的话,难得主动开口,幸灾乐祸道:“哪去了?死了呗!”
    “……”
    赵瑾看不上她,觉得她是民间野丫头,仗着姓李,攀上高枝变凤凰,实则还是个见不得人的,李绥之不是不知道。
    但只要能让她痛苦,哪怕是诅咒他的子民无故枉死,他也觉得无所谓,却是出乎她的意料的。
    这两句话,把方才李绥之方才对他产生的那点期待,衬托得讽刺又可悲。
    就算他知道谢卿的谋划,可为了反叛太后,他也不会有所行动。
    他太想做一个独立的人,哪怕因此牺牲天下百姓,牺牲他的国与家,只要能自由,他在所不惜。
    只因他生而为君,生死不过拂手纸笔间,从未曾像李绥之那般,切身感受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