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1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相框里是他和母亲的合影,他们身后阳光澄澈,天蓝云轻,是在户外拍的。
    照片里的他看样子还是小学的时候,脸颊肉墩墩的,脖子上系着红领巾,一看就是天天在学校里得小红花的好孩子。
    那时的母亲也很年轻,笑颜温婉,柳眉黧黑,一大一小两张脸庞,复制粘贴般相似。
    阮蔚只看了一眼,就心生不忍,将照片背过去,捧在心窝处,愣愣地窝进椅子里,直到把金属质地的边框都捂热了,他才小心翼翼将相框放到桌角处,摆成面对自己的方向。
    整个午休时间,阮蔚都用来整理和翻阅母亲的旧物,宗元和小娟趴在桌上午睡,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
    一本黑色皮质封面的记事簿混在书堆里,阮蔚将它抽出来,书脊厚厚的,拿在手中颇有分量。
    揭开封皮,里面是母亲祁芸的工作随笔,记载着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也有生活上的感想,时间跨度长达若干年,从她入职到卸任,每一张纸上都写满了娟秀的小楷。
    与其说是工作记录,它更像是一本日记。
    阮蔚指尖轻柔地摩挲过这些字迹,从第一页开始徐徐往后翻阅——
    「戊寅年冬,已成婚三月,记录我的第一份工作……岁暮天寒,感恩身边的每个同事都很温暖。」
    接着便是一些初入职场的琐碎感言,譬如与新同事之间的趣闻轶事,某个项目的推进感想,年轻时的母亲性子活泼,乐观积极,与现在的阮蔚有几分类似。
    阮蔚的嘴角不知不觉带上一丝笑意,像是身临其境地参与了母亲的某段人生,酸涩揪紧的心脏渐渐被这种奇妙的感觉充盈。
    「拜访国学大家齐先生,得“蔚蔚”两字,我问先生蔚蔚为何意,先生说:蔚蔚同“郁郁”,香气浓厚,盛大繁茂。
    不知为何,我很喜欢这两个字,也许这也是一种缘分。」
    …………
    「幸而有孕,得知他/她出现在我身体里的那一刻,满心欢喜。
    若是男孩,便是我的蔚蔚,女孩的话,就叫蓼蓼吧。」
    …………
    「得一男孩,他叫阮蔚,是我的蔚蔚,蔚蔚如朝阳,希望他的人生和大师赐予的寓意一样,盛大繁茂,沿途芬芳。」
    …………
    「与他父亲商议过,吾儿小名蔚崽,他出生在狮子座的最后一天,希望他能像狮群里的小崽子一样,野蛮生长,无所畏惧。」
    阮蔚笑着笑着就无声地哭了,又怕眼泪沾湿这些珍贵的笔迹,用纸巾抹掉泪水,逼自己继续保持笑容。
    小时候总觉得笑比哭容易,遇到好玩的事,或是身旁有人带头一笑,立马可以跟着哈哈笑起来。
    想哭可就麻烦多了,男生哭鼻子多丢人,要趁身边没人,还不能被人听到,且偷哭的时候要顾及眼睛,若是不小心哭肿了,会被同学嘲笑娇气哭包,遭到男孩小团体的排挤。
    原来长大后哭比笑容易。
    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伤心后,要佯装坚强,真的好难。
    两小时的午休时限将将快要到点,阮蔚已经翻看了纪实簿的一小半内容,又翻过一页,视线被页面中的“岘南”两个字牢牢吸引住。
    顺着第一条记录往下看,阮蔚瞳孔颤动,心神也随之紧紧牵系,在密密麻麻的工作速记中,快速寻找有关于沈庭陌的内容。
    「小暑前夕,西南骤发地震,随物资车队前往岘南,蔚崽同行。」
    ……
    「百年修得同船渡,有幸与男孩儿庭庭同住一方屋檐,蔚崽有伴了。」
    ……
    「哥哥和弟弟十分投缘,庭庭将蔚崽照顾得很好,小崽子却总是闹哥哥,讨人嫌的小麻烦。」
    ……
    「归期将至,在蔚崽的执意要求下,与小李商讨灾区孤儿收养的特例情况,计划领养庭庭,带他离开岘南。」
    ……
    「庭庭名为沈庭陌,他命途多舛,却是个难得的好孩子,人如其名,像是幽深庭院中一道静默的月光,心地纯善,润物无声。」
    ……
    「车队返程,留小李在岘南处理领养庭庭的相关事宜,两个小孩儿难舍难分,离别对于年幼的他们来说,终究是过于残酷了。」
    ……
    「小李传讯,庭庭被妥善安置在绢北的绮绫福利院,入学手续已办妥,了却一桩善缘,有幸成为彼此人生中的过客,唯愿他一生顺遂,成人成才。」
    ……
    之后就没有了有关于沈庭陌的记录,阮蔚不死心地翻看了许多页,又出现了许多人的名字,有老人、小孩,境遇困难的妇女,数不胜数。
    每一个受益者,母亲都会认真记录与他们结识时的感触。
    如母亲所定义的那样,她只是这些人生命中的过客,短暂地打过照面,留下一桩善缘,便擦肩而过,再无牵连,沈庭陌只是其中稍显特别、又没多么特别的一个。
    阮蔚在此刻也终于明白,他与沈庭陌的错过是一场必然。
    母亲的事业,是施恩不图报,是博爱众生,不会为了某一个人而停留。
    强大又温柔的祁芸,给予了沈庭陌新生,却没在他未来的人生里留下足迹,像一场神祇的显灵,悄悄落下庇护,又无迹可寻。
    阮蔚不知该唏嘘,还是释然。
    他自己也走上了公益这条路,也许他会与母亲一样,做着相同的善举,不求任何人回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