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194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马匹嘶鸣着倒下,背上士兵倒落地面便被长矛直贯心肺。
    冯翰侧避一击,转身险些又被袁牧城的攻势压倒。此前他尚未与袁牧城交过手,多接两招都略显吃力。
    袁牧城正值壮年,两人的体力本就因年龄有了悬殊,再加之袁牧城原是与北境那些游牧军队交战,练了一身蛮力,冯翰只能防守,太过被动。
    袁牧城!
    几击下来,冯翰怒不可遏,卯足气力抬刀挥出一击,却被袁牧城那刀上落的血红溅了半脸。
    袁牧城受这力道,抬手将左边的护臂抵在刀背上狠狠剐过,眸中冷厉尽现。刀身猛然一抵,袁牧城斥出劲力将人震出,隔着披膊便把那手臂划出了一道豁口。
    被设了埋伏,维明军队伍被滚石分散,援军未到,再又不知对方军队多少,冯翰见势不妙,便先借轻骑掩护躲开了缠斗,下令后撤。
    身后大黎军队紧咬,借着对生州地势的了解,冯翰领军撤得飞快,却迎面撞上了一名斥候。
    “将军,主营粮草被劫,分营出兵后,营地遭埋伏被围,现已沦陷!”
    狗娘养的!
    冯翰顾不得臂上那处浓血直冒的砍伤,便啐了一口:“传令主营分营所剩维明军全数撤军!保留兵力,不要恋战!”
    第102章 来信
    ======================
    冯翰利用地势领兵西撤,这头袁牧城也已撤回了暂驻营地,此时正在帐中对着火光专注地擦拭刃上的溅血。
    不多时,顾南行跟着何啸掀帘进了帐,便独自靠着矮桌翘起条腿坐着,静听他们两人的对话。
    “主子,柠州营参将遣人来报,暄和军已与自北路西行的大黎军队碰头,剩余两队人马也在加急行进,咱们这路共七万兵马,剩余三万将士和辎重车队由万夫长带领,预计将于后日到达柠州主营,待休整一日便西行与我们汇合,此外,后方补给自明日起就能分批送达咱们营地了。”
    袁牧城借光将刀身擦亮,自桌上拿起刀鞘利落一收,应道:“行,萦州那边的消息呢?”
    何啸说:“大渪尚在萦州集结兵力,想是在等援兵与冯翰汇集,攻下生州后再一同进军。但生州与萦州的交界处有大片荒漠,不便行军,前往支援冯翰的敌军携带辎重,若东行绕柠州而过,路程拉长,弊大于利,因此他们应当还是选择直接穿过荒漠,从萦州直达生州。”
    柠州是个攻守重地,西南与生州相邻,西北与萦州靠近,东北侧紧挨岙州,再往最东侧行进便能深入阇城,所以大渪要打进大黎腹地,势必要夺得柠州。
    因此等到这队七万人马集结后,要尽早乘胜追击,不能给冯翰和大渪军队汇合的机会。
    袁牧城想着,目光落在大黎舆图上定了半晌,才又问道:“今日战果如何?”
    何啸答:“截下粮草共计一万八千石,生俘维明军共两千一百一十四人。”
    袁牧城沉思片刻,说道:“命传令兵加急送报到柠州主营,让他们从这几日要往这里运送的粮草补给中扣掉一万八千石,以大黎军队的名义送至柠州城外,对外一致宣称这些粮是维明军强行征收所得,如今被大黎军队截获,将尽数返还给生州流亡百姓。”
    “是,我这就去办。”
    待何啸退出营帐,顾南行才开口道:“大将军,你命四万兵马轻装上阵,随你疾行先一步赶到生州,然后制造大军突袭的假象,独自携带一万人马埋伏崖谷,诈哄冯翰带兵迎战,又命啸哥独领三万人同时包抄维明军主营的粮草,以及围攻兵力被分散之后的分营,让冯翰乱了阵脚只能撤退,现下又想用截来的粮草玩什么花样啊,说来听听。”
    袁牧城放下手中的刀,捡起帕子抹了抹手,说道:“刘昭弼在柠州尚且拥有民心,但冯翰此时仍是不敢轻举妄动,只敢保守兵力留在生州,你知道为什么吗?”
    顾南行抠着方才在分营外埋伏时嵌上泥的指缝,沉思了一会儿,回道:“刘昭弼已死,冯翰身后没有刘氏正统,就算起兵造反也难得民心臣心,要皇位更是名不正言不顺,但通敌叛国的罪名已定,他归降只能认罪伏诛,如此一来,他只有投靠大渪,助力他们侵占大黎国土才能保下性命,可大渪援军不到,他手里便只有维明军,面对大黎这些后方补给充足的将士,更要保证自己这方的兵力不减。”
    “是了,”袁牧城说,“就是他这份保守,让他成为了惊弓之鸟,面对未知数目的突袭军和有所预谋的配合战,他不敢冒险只能撤退,所以败给了眼下只有四万兵力驻扎在此的大黎军队。”
    “然后呢?”顾南行问。
    袁牧城望向桌面上摊开的生州舆图,语气平静:“可这一战的目的不是要打击维明军的士气,而是要让生柠两州的百姓知道,大黎出兵是为了平叛,而不是逼反,这是一场正名之战。
    “生柠两州百姓平日多是倾向于驻扎生州营的维明军和常驻在柠州的刘昭弼,如今再经冯翰放出的谣言一煽动,民心更是不定,眼下冯翰被粮草逼迫,耐不住暴露本性强迫百姓筹粮,我们正好可以借用这批粮让两州百姓知道,哪方草菅人命,哪方体恤民心。”
    冯翰所传的谣言遍布生州,百姓嘴上不说,但心里总归对刘昭禹和大黎存了几分不满,甚至以为如今西境将引来战火,民不聊生,都是刘昭禹的过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