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页
三日后,聂云汉一行人返回大曜,用了卓应闲修改过的通关文书,平安入境。
过城门的时候,他仔细留意了一下周围,并未发现有埋伏的岗哨,算是彻底安了心。
看来宋鸣冲真的没打算対付他们,以后的日子,总算能好好过了。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京城街道上十分热闹,夜市里人群熙熙攘攘,一片节日的繁荣景象。
与此喧嚣相対,司礼监值房内,吴以浩还在勤勤恳恳地批阅奏折。
皇帝年迈,他身为掌印太监,还是得多为圣上分忧才是!
只是写着写着,他突然觉得四周一片静谧非常,虽然平时这里也很安静,但现在,却安静得颇有些诡异。
“来人啊!”吴以浩站起身,向门口张望。
可惜并没有人回答他。
吴以浩顿时警觉,从抽屉里拿出一把手铳试图防身,此刻却听见门“吱哟”响了一声,有一个人气定神闲地走了进来,看着他道:“吴公公这是想去哪儿?”
“咣”地一下,手铳掉在了案上,吴以浩没有机会发出任何声音,整个房间再度陷入一片寂静。
皇宫内一样张灯结彩,家宴结束后,皇帝与太子去了御花园的亭子里,一边赏月,一边対弈,只留了几个内侍服侍,再远一些,几个铁鹤卫精神抖擞地守护在旁边。
这父子二人,表面父慈子孝,实则暗藏机锋,棋盘上太子步步紧逼,老皇帝则好整以暇,不动声色地连破太子布局防卫,只差几步,就能将対方重重困死。
太子看了看己方的困局,叹了口气道:“父皇棋高一着,儿臣此次甘愿认输。”
须发皆白的皇帝摩挲着手中棋子,别有深意道:“太子又何须急于一时呢?急功近利,是行事大忌。”
“有些事不尽快去做,只怕时不我待。”太子也似话里有话。
皇帝淡淡笑了笑,起身望着天上一轮圆月,缓声道:“月亮圆了总会缺,缺了亦会再圆,时机总会再来,行事者,须得有足够的耐心。”
“孩儿谨遵父皇教诲。”太子恭敬起立,躬身道。
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隐隐有“护驾”、“有刺客”的喊声此起彼伏,几名铁鹤卫立刻退至皇帝与太子身边,“哗啦啦”地抽出佩刀,警惕地观察四周。
御花园假山里,两个身影鬼魅一般潜藏在里边。
一人道:“这就是真的铁鹤卫?难怪你当时一眼就能识破我,这气质确实太不一样了。”
另一人轻笑:“但是你比他们都好看。”
皇帝处变不惊,対其中一名铁鹤卫道:“应该不是冲朕与太子来的,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遵旨!”
他还没来得及离开,便见一名小内侍踉踉跄跄地跑了过来,离皇帝还有两丈远,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启禀圣上!吴公公他、他……”
小内侍结结巴巴说不清楚,似乎被吓得不轻,三魂不见了七魄,皇帝等不及,便叫他头前带路,赶往事发地。
行至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和泰殿,老远便见一群大内侍卫围在此处,这些人一听“皇帝驾到”,便回转身,呼啦啦跪了一地:“参见圣上!”
他们这一跪倒,便露出了身后被挡住的人影。
皇帝与太子看着那人,不禁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只见掌印太监吴以浩早已气绝身亡,被麻绳勒住脖子,挂在了和泰殿的门口,胸口用刀扎入一块白布,上面用朱砂写着几个大字——“陷害忠良,权阉当诛”。
其中意味无需多言。
太子登时怒不可遏:“这……这实在太不把天家放在眼里!来人,尽快缉拿凶手!”
大内侍卫齐声道:“是!”
“不必了。”老皇帝背着手,望着吴以浩的尸身突然道。
太子不解:“父皇!”
皇帝重重叹了口气:“此事我知道该怎么做。”
“可不管怎么样,那些人如此藐视天家威严,实在太狂妄了,必须明正典型!”太子不肯善罢甘休,这件事威胁意味太浓,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儿,争一时之气又有何用?”老皇帝苦口婆心,“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当初一念之差……唉,我该还他们公道了。”
不远处高树上,两个身影听闻此言,施展轻功,悄无声息地离开。
满院大内侍卫与铁鹤卫,竟无一人察觉。
几日后,皇帝颁下圣旨,为关山平反,坦言两年前的事现已查得水落石出,赤蚺上下皆为忠勇之士,无一人叛国,千户关山更是以身殉国,应为吾辈楷模。
圣旨颁布后,皇帝亲命韩方为钦差,赴棠舟府为关山风光大葬,立忠烈祠。
八月底,棠舟府城中,当年赤蚺的衙门“蛇窝”已被悄然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正在修建的忠烈祠。城外阵亡将士公墓处,关山与其妻合葬,四周栽满松柏,英雄之灵长眠于此。
与此山头対望的另一处山间,起了一个小小的坟头,是关平野的衣冠冢。他没有资格与关山及其他忠勇之士葬在一起,但他毕竟是关山的儿子,聂云汉便在此为他立了一处没有碑的坟,两相対望着,也算一家团聚了。
至此,所有爱恨情仇,已成过往。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