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页
难啊、难啊!企业在最艰难的时候,是这些没多少文化、吃苦耐劳的老员工,拿血汗给拼出来的!现在企业面临转型,却要将他们残酷淘汰,这着实说不过去,良心难受!谢东升摆着手,眼睛盯着桌上的两套方案,脸憋得涨红,却迟迟下不了决断。
人人都想做大领导,可又有几人能体会大领导的难?这刷新了高原对领导这个职位的认知,对方的每一个决断,似乎都影响着许多家庭的命运。这种责任,可不是普通人能担得起的。
嗨!把你叫过来,就是听我发发牢骚。谢东升摇头苦笑,好歹自己有了秘书,可以私底下说个悄悄话了。他从书架上拿出两本书推给高原说:秘书的工作也不多,你闲暇的时候,就看看这些管理方面的书。只要你踏实工作,未来肯定要走上管理岗的,多学点知识没坏处。
高原接过书,却显得有些犹豫。谢东升就抬起眼皮问:怎么?你还有话要说?
其实高原心里也很摇摆,有些消息他也是听来的,并不一定准确。可他看到谢总这么为难,又真的想帮帮忙。这个老板心地善良,刀子嘴豆腐心,高原真是想尽一份绵薄之力。
于是他犹豫道:谢总,有几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我怕自己的消息万一有误,再影响了您的判断。
谢东升倒是眼前一亮,端起大茶杯喝了口水,便抬手示意道:你说说,反正都是闲聊,说错了也不怪你。
高原抿了抿嘴,稍作思考道:谢总,咱们北海区要建新四厂的事,您应该知道吧?
嗯,集团总部一直在讨论这件事,但由于北海市相关领导,对于北海湾的工业区规划,迟迟下不来文件,所以这件事还一直拖着。谢东升毫无保留地说。
我毕业那天,跟师哥周正渊见了一面,他跟我说过几句话,可能会对您有所帮助。高原依旧谨小慎微道。
哦?方便跟我说吗?谢东升试探性地问。
高原也不知道方不方便,但总归这个消息,能给谢总提供另一种思路。
于是他说:我师哥断定,未来的新四厂,会在咱们老厂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他说随着各大外地企业的入驻,北海湾的地皮也跟着水涨船高、越来越金贵。所以他猜测北海市领导,不可能再给中海集团,重新划一片地皮建新四厂。而从老厂进行扩建,是最折中的一个方案。
谢东升是什么人物?高原这一句话,瞬间就点醒了他!虽然这仅是一个猜测,并没有实际的证据,可这个猜测的准确度却极高!
中海这些年的扩张,确实在北海湾地区,占据了大量的工业用地。如果单纯站在北海市领导的角度看问题,的确不宜再给中海集团海划归新地盘了。唐旭和他岳父,就算为了个人影响,也不可能再给中海割让更多利益。不然的话,那北海湾成谁的了?唐家的?还是国家的?
谢总,这新四厂的职能,主要是生产哪些产品?需要用到哪些机器和技术工种?这些您都知道吗?高原继续问。
公司高层在没有下发正式文件之前,是不会透出任何消息的。但我猜测,应该还是关于数控零配件方面的产品,而且所用的机器,可能会更加自动化。谢东升抿着嘴道。
可高原竟然摇了摇头,如果那件事情没发生,谢总的判断应该是准确的。但高原猜测,可能谢总还不太清楚,有件大事已经发生了。
第195章 高原的判断
可高原并不能判定,自己的想法就一定对。万一真出现了某种误判,这样的责任他也担不起。
倒是谢东升看高原摇头,便更加好奇地问:小原,你有自己的考虑?
高原抿嘴说:谢总,我觉得新四厂的生产方向,应该还是合金原料和型材。
不可能!谢东升当即否定道:如果还是生产这些东西,那新四厂的职能就和其它三厂重叠,这种极有可能造成产品内卷的事情,总部是不会做的。新四厂的建立,也就没有意义了。当然,你还年轻,来厂时间也短,这不怪你。
谢总,北海港和黄龙港,年底就要通航了。届时从北海到黄龙的运输时间,将会压缩在5小时以内。从黄龙港到江临市,满共也就两小时,而且海运价格相当便宜。北海新厂与江临市一机的合作您应该知道吧?尤其现在,北海要股权置换,控制整个市一机。我还听人说,江临地区未来会成为中海集团,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
听闻此话,谢东升顿时瞪大眼睛,忙不迭起身道:小原,你反映的这些消息都准确?
高原也激动地起身说:其它的都是猜测,但这些消息千真万确!所以我在想,咱们整个北海的生产方向,是不是要与江临市一机的生产配套?北海分部的真正职能,是不是在为整个中海集团的对外扩张做准备?
顿了顿,高原继续说:江临市往南,就是我们全省的地域,再往南或往西,就是全国广袤的市场。只要越过这片海洋,中海就能摆脱地域和运输不便的限制。而未来的江临,很可能会通过这条航道,与北海区形成集团的双引擎,朝着更大的市场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