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页
林姜听常嬷嬷说到这儿就不免感慨:这些大人,哪里知道少女动心的心情,或许与某个人都无关,就是那么一个瞬间,一个侧影,就怦然心动了。
“之后呢?长公主是为了嫁给这个侍卫才离了京城去福建了吗?”
常嬷嬷苦笑:“哪有什么之后。见太上皇生了气,公主便说了一句:父皇若直接指婚,让女儿嫁去哪一家,女儿也不是不从,但若是问我的心思,便是如此。”
“太上皇当时倒没有多斥责旬阳殿下,只让她先回去。”常嬷嬷顿了顿叹了口气:“然后当晚,太上皇就以盗窃宫物之名,杀了那个年轻侍卫。”
林姜:……太上皇果然从年轻时就是那个太上皇啊,他不痛快了,就要找个人剁一剁。
只是这样一来,旬阳长公主本来或许只是朦胧心动,只怕倒被父皇激成了刻骨铭心。
果然,常嬷嬷接下来的话也证明了林姜的想法。
旬阳长公主素来就是个有主见,也可以说是固执的姑娘。
只是从小宫规礼仪教导,她心内也深知公主的婚事不是自己任性可以做主的,原本太上皇不同意,她也只会遗憾,或许抱着这种遗憾嫁了人,最终被时光抹平,只记得那一点目光流转的心动。
可骤然听闻那侍卫被父皇找了个借口杀了,长公主简直是心灵崩溃:他没有做错任何事,只是护送一位公主出宫一趟,完成了差事后就白白丢了性命,还是被冠上偷盗的名声以贼的污名死去了。而下旨的人,就是平素对自己慈爱的父亲。
“之后,公主单独去见了太上皇,到底说了些什么,就没人知道了。”常嬷嬷摇头:“太上皇没有再跟太后商议,直接将公主指给了一个不过从四品的副参将,还命他即刻往福建去做参将,要长公主随夫君同行。”
太后与齐阳长公主的求情俱被太上皇冷冷驳回,倒是旬阳长公主没哭没闹,领旨谢恩,这一走就再也不肯回头。
其实这些年来,不管是太上皇的六十大寿,还是林姜刚到京时太后的六十大寿,都是她跟父亲低头,回京省亲的好时机,但她也只是如寻常宗亲一样,上了一本折子给太上皇,半句没有温言。
宗亲们也只以为旬阳长公主是失宠于太上皇,具体原因并不知道——毕竟太上皇的脾气吧,失宠于他是件很简单的事儿。
这些年太后为保齐阳长公主一家子,也深觉旬阳远离太上皇可能会更好,所以就一直不曾提起。
宫里宫外就似乎从没有过这样一位嫡长公主。
直到太上皇过世,太后就不免思女心切,只是旬阳长公主连丧仪都不愿回京参加,太后和皇上也只好由她。
等出了太上皇周年,太后再命人去福建送信,皇上也写信给妹妹道,可以把妹夫调回京城,只看旬阳长公主的意思,愿不愿意再回到京城这片伤心地来。
旬阳长公主当时确实不愿意回京,直到今年才命人送信,言辞中露出,若再不回来,只怕见不到母亲和姐姐最后一面的意思。
太后见了自然是又急又痛,恨不得自己就长上翅膀飞过去把女儿接回来。
这才有了林姜刚才被急召过去的一幕。
知道了前后缘故,林姜心里也就有数,回太医院准备了些针对妇人症候的丸药与药材,给姜却备好,让她路上好生照料旬阳长公主。
其实若林姜不是院正,皇上也离不开,太后是真想让林姜亲自去的。
只是太后的秉性一直是极能克制的人,知道不成的要求也就不提,免得皇上为难心生芥蒂。
而皇上也体谅嫡母心意,虽然不能把林姜送去福建,但还是把马院副打包送给太后,更派了五百士兵去接旬阳长公主。
而领兵的也不是外人,正是高齐宇。
齐阳长公主听闻妹妹病的厉害要回京来,又是伤心又是期盼,回明皇上把儿子弄进了迎接队伍:“去把你姨母好好接回来!”
此时林姜与宫中所有人一样,只以为,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接一位贵重的病人回京。
第1卷 第95章
因太后思女心切, 皇上很快就命接长公主的队伍出发了。
姜却第一回 要离开师父的跟前,独自去照料病人,还有几分忐忑。林姜便安慰她道:“马院副千金科极为通, 凡事你请教他也一样。”
林姜觉得小徒弟出去走这一趟也是好事, 在太后与两位长公主面前挂了名,有了这个功劳,将来可以早早替她求情,不用等到三十岁再按例出宫了。
此番齐阳长公主不但让儿子亲去, 还让高齐宇带着夫人一并前往福建:她觉得儿子粗枝大叶的,儿媳妇细致,一路上可以照顾妹妹和儿子。
齐阳长公主若能预料后情,是绝不肯让儿子走这一趟的。
还没出正月,福建就送来了急报:有一帮训练有素的海匪(是否匪类尚且存疑)从荒海海域摸上大周土地来,不但烧毁了海边的几处渔村渔船,更摸上了官道埋伏击杀大周商队劫掠财物。
按说这本不是件大事, 福建当地官员就可处置。但好巧不巧,那一日官路上, 就有到处逛游的高齐宇同学。
其实在沿海,海边小村落时不时被海匪摸上岸,不是罕有的事儿,就像西北边境的居民,时常要被北戎骑兵突袭抢一波一样。
但这回事儿不同:一来这回‘海匪’非常有组织,看起来都像是训练有素的兵士, 造成的破坏比以往都要大, 二来高齐宇这位仇恨吸引体又正好在案发现场, 偏生左右护卫都没事, 就他还左臂受了一箭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