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1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而且我跟我爹发现,这种看着破破烂烂的蜂箱, 比咱们用木板做出来的蜂桶还更容易引蜂呢。”
    “真的假的?”孙哲远听了这番话,瞬间就来了精神。
    “当然是真的!我骗你做什么?不信你自己来看!这个户外蜂箱, 我爹搭了还不到半个月呢,这里面都有两片蜂巢啦!你仔细看, 蜂巢上面有些已经有蜜了, 就是浅黄色那一块。”江小满隔空指了指藏在里面的蜂巢。
    孙哲远蹲下来,打开单反相机, 咔嚓咔嚓给这个简陋的蜂箱和里面的蜂巢拍了好几张特写, 激动得手心都开始冒汗了。
    这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江小满说得对!
    郎山这边以前的山民为什么能靠进山找蜜养活一大家子?
    还不是因为这大山里蜜源植物种类繁多、野蜂不愁吃喝, 所以哪怕在野外, 遇到合适的地方,野蜂也能筑巢采蜜……
    这样说来,他们完全可以换个创业思路,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说到创业,动辄就要人家拿出好几万的家底砸进去,又或者是到处拉赞助,一窝蜂的把钱砸进去。
    结果呢?钱砸完了,后续也没有了,有些项目做着做着就没声音了……
    可要是按照江小满他们家这么做,几乎不需要多少试错的成本。
    只要确保收蜜的渠道畅通,老百姓想靠养蜂赚钱,不用额外花钱买木材做蜂桶,自己去家具厂淘点废旧边角料回来,在自家山头上搭上几十个这样的简易版蜂箱。
    哪怕不再像江小满家这样,额外种植金银花、金丝皇菊这样的蜜源植物,单靠这大山里的花花草草,一年割上两茬土蜂蜜,家里也能进账数千到数万元不等。
    按照江小满说的,只要找准了野蜂喜欢筑巢的地方,只要花一点点成本,就能每年给家里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这谁能不心动?
    孙哲远越想越激动,恨不得现在立刻跑回去,打开笔记本电脑疯狂输出!
    他现在脑子里已经有了无数的创意和想法!
    他还要说服镇上,聘请像山岩这样常年进山采蜜、通晓野蜂习性的本地山民,请他们去指导当地没养过蜂的人家,怎样借助地势和环境搭建这种成本低廉的户外蜂箱……
    至于说这种蜂箱就跟个危房似的不耐用?
    呵呵……要是老百姓觉得不耐用,家里有这个经济实力,完全可以花钱买上好的木头做蜂桶嘛~
    想到今后,郎山这一片漫山遍野都是这样的户外蜂箱,家家户户都靠养蜂赚了钱、盖了新房子,小孩子也不会因为家境贫困上不起高中,早早辍学去打工,孙哲远越想越开心,当场就笑了起来。
    江小满见他这么高兴,也跟着笑了起来。
    看看!就连人家扶贫干部都觉得他们这个养蜂合作社开了个好头,看来这创业扶贫补贴的事儿,应该有戏呀!
    孙哲远一路跟江小满走遍了他家这边两个山头,惊奇地发现,原来蜂桶并不像他想的那样,都是放在地上了。
    江家的蜂桶和蜂箱,有的放在林子里,有的挂在树杈上,还有的夹在岩石缝隙里,大部分都藏得十分隐蔽,不注意看简直发现不了。
    孙哲远原本以为这是为了防盗,防止有人过来偷蜜,后来才知道,江有粮这么放,主要还是为了照顾到野蜂的习性,特意选的野蜂喜欢筑巢的地方……
    “看来要想把这个合作社发展起来,山岩和你爸这样的技术性人才,真的是太珍贵了!”孙哲远忍不住唏嘘感叹道。
    随即又好奇地问他:“郎山村跟老山坳子那边隔着这么远,你是怎么跟山岩他们那帮人处的这么好的?”
    江小满尴尬一笑,把自己当初去找山岩买岩蜜送人、差点被他当成情敌给揍了的糗事简单回顾了一下,孙哲远哈哈大笑,觉得他和山岩这“不打不相识”的故事,也可以写到以后的长篇新闻报道里,作为这段创业故事中的一个小插曲。
    江小满要是知道他打算把自己和山岩的故事写到新闻里,肯定不会告诉他这段“黑历史”的……
    俩人一路逛过来,孙哲远拍了好几百张照片,江小满带来的背篓里,也装满了路上随手摘的野菜,今天他还特意带了一把小锄头,挖了不少折耳根。
    江鱼要是在这里,肯定又要为好兄弟的抠门叹为观止了——
    江小满这个人,自己家门口的折耳根舍不得挖,每次吃的时候,只掐上面的绿叶尖尖。
    到了外面无主的地盘,那小锄头,挥舞得别提多欢快了,恨不得把田埂都挖塌了!
    看着白白嫩嫩的折耳根,江小满嘿嘿一笑,先拿到山上流下来的山泉边,把折耳根上面的泥巴洗一洗,然后塞到背篓底下,上面垫着他沿路砍的两把小笋,一小堆粑菜(也就是鼠曲草),一些刚冒出嫩芽的蕨菜,还有郎山这边家家户户都爱吃的苦菜头。
    只可惜野油菜已经开花了。
    去年冬天,孙哲远跟镇上的干部下乡工作,回来的路上挖了好多野油菜回来,这玩意儿可是个好东西!
    外面的大叶子和梗可以做酸菜,中间嫩嫩的菜薹,不管是清炒还是涮火锅,味道都比寻常的青菜更有滋味!
    江小满还拿小锄头挖了好些野葱,说是晚上给他炒个野葱焖蛋。
    孙哲远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从山上回来,孙哲远火速进房间拿了自己随身带的笔记本电脑,一头扎进了江小满家客厅的小炕上,炕桌的高度正适合他盘腿坐在上面码字。
    江小满只听到笔记本的键盘发出一阵轻快而迅速的敲击声,光是听着声音,就能想象得到孙主任十指翻飞,敲击着键盘疯狂码字的场面了。
    一瞬间,江小满不由得想起了他被毕业论文支配的那些岁月……
    “算了算了,赶紧做饭去!”隔着窗户,江小满打了个哆嗦,赶紧跑到厨房准备做晚饭。
    这个季节的鼠曲草正是一年中最嫩的时候,拿来做青团子最好吃了。
    以前做青团子,都要把鼠曲草或者艾草放到石臼里反复砸,砸碎之后,拿纱布包着,挤出汁液才能拿来和面。
    但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
    毕竟江小满好歹也是个百万粉丝的(野生)美食博主了,自从他火了之后,好多品牌方都找到他,主动给他寄产品,其实就是想让他在拍视频的时候把他们的产品植入进去。
    这里面最多的就是各种厨具和小家电了。
    现在,他家厨房用的电饭煲、榨汁机、空气炸锅、料理机什么的,都是品牌方寄过来的样品。
    把洗干净的鼠曲草稍微切碎一点,放进榨汁机,按动开关,接下来就不用管了,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倒出来榨好的鼠曲草汁了。
    舀了三碗糯米粉、一碗黏米粉,倒入榨好的鼠曲草汁,揉成面团备用。
    接着就是炒馅料了。
    把下午刚掰回来的小笋剥壳,冷水下锅煮沸后,捞出来反复清洗,这样可以洗掉小笋自带的涩味。
    然后切成丁,再泡点儿木耳香菇,拿料理机打碎了,最后把腊肉切成丁,下油锅翻炒后,倒入笋丁、木耳香菇丁翻炒,加一点鸡精调味,腊肉本身就是咸的,所以馅料就不需要再加盐了。
    揉面、搓团、压扁,再把馅料包进去,团成一个大团子,下面垫上箬竹叶,就能上锅蒸了。
    趁着蒸青团的功夫,江小满又把挖回来的折耳根洗干净切段,做了一道凉拌折耳根。再去后面菜园子里掐了一盆豌豆尖,做了豌豆尖蛋花汤。
    一顿简单又美味的晚餐就准备好了。
    “哎呀,是青团子!这还是我今年的第一顿青团子呢。”孙哲远惊喜道。
    “嘿嘿~时间紧张,今晚先凑合吃一顿,本来还想炒个腊肉蕨菜的,新鲜蕨菜要焯水浸泡半天才能拿来做菜,来不及了,留着明天吃。”
    “明天咱们不去老山坳子那边吗?”孙哲远一口咬掉了半个青团子,烫的一边呼哧呼哧直吸气,一边还不忘打听明天的行程安排。
    “估计要等到明天下午了,我刚才给岩哥打电话,他说明天上午要带家里两个丫头去镇上卫生院打流感疫苗。”江小满觉得现在养个孩子真是不容易,以前他们只需要打一些诸如水痘天花之类的疫苗,现在居然连流感也要打疫苗了。
    “对对对!开春了,马上就是流感高峰期了,怪不得最近镇上卫生院每天都是一帮人排队。”孙哲远恍然大悟。
    看来,这位也是个单身狗啊。
    第二天下午一点多,山岩就过来了,还给江小满带了一篓子还没剪掉尾巴的新鲜螺蛳。
    “小鱼特意给你留的,还说你肯定爱吃,叫你搁在水里养两天再吃。”山岩顺手把装螺蛳的竹篓放在他家门口的水池子里。
    “哎呀!还是小鱼哥对我好!最近忙的都忘了,这个季节正是螺蛳最鲜的时候呢,再不吃,等过了清明,螺蛳壳子里可都是卵了,到时候螺蛳肉就不肥了。”江小满美滋滋地把这大半篓子的螺蛳倒在一个深一点的水桶里,上面还拿东西盖了一下,免得螺蛳爬出来。
    正所谓“清明螺赛过鹅”,刚开春的螺蛳,在淤泥里藏了一个冬天,气温升高就钻了出来,大量吞食水里的浮游生物,短短一个月内就会变得肥美肉嫩,不管是拿来跟腊肉一起煲汤,还是用辣椒和紫苏叶炒一道酱爆螺蛳,都异常美味。
    前几年上大学那会儿,条件不允许,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抠门的江小满都会忍痛花十几元钱,去夜市上点一盘酱爆螺蛳过过瘾。
    现在好了,终于回到老家了,这螺蛳还不得吃个够?
    只可惜最近太忙了,要不是江鱼送了他一篓螺蛳,他差点忘了这个季节螺蛳都可以吃了。
    “别管你的螺蛳了,赶紧的,把你家的鸡啊猪的喂饱了,咱们早点出发,争取天黑前能到我家。”山岩催促道。
    江小满赶紧舀了一大勺打碎的苞谷撒到鸡舍里,又拎着一桶猪食倒进猪圈的食槽,他已经跟江有粮约好了,他这边下午出发,江有粮天黑前回来,这样就不会饿着他家的两头小猪崽了。
    唉!农民家里一旦养了猪,就彻底脱不开身了……
    第152章
    山岩的催促不无道理。
    傍晚, 距离老山坳子还有一里路的时候,三人的耳边,已经隐约传来了阵阵的狼嚎声。
    “都说老山坳子这边猛兽横行, 几年前还有人进山捡菌子, 被狼拖走了呢。”孙哲远不由打了个寒颤。
    好在三人很快就到了山岩他们村,进了村, 看到家家户户烟囱里冒出来的炊烟, 就连江小满也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后脊梁冷汗都冒出来了。
    一直听说老山坳子这边有狼, 可也只是听说而已,亲耳听到狼嚎声,他这也是头一回。
    山岩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他立在村口侧耳听了一会儿, 面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这帮不长眼的畜生, 跑哪边不好, 非要跑到他家地头上。
    他家那边才刚放了十几个蜂桶呢。
    把江小满和孙哲远带回家, 让江小满帮忙烧点茶招待孙哲远, 山岩从储藏室里拿了一挂鞭炮,跑出去,对着他家地头的方向, 噼里啪啦放了一整挂炮仗!
    顿时狼嚎声就渐渐远去了。
    “没想到这野狼居然也欺软怕硬的……”
    听着一阵鞭炮声响后, 狼嚎声逐渐消失了, 江小满忍不住笑了起来。
    身为乡镇干部的孙哲远忍不住嘴角抽搐了两下。
    这就是在郎山这边当公务员的痛苦之处了。
    一边禁猎,鼓励老百姓用鞭炮等土方法驱赶野兽;一边又要严防死守因为燃放鞭炮引起的山火……
    有时候就连老百姓都觉得他们怕是有什么大病, 一会儿让他们放鞭炮, 一会儿又不让放!
    不过, 好在江小满和山岩都没有趁机嘲笑他, 孙哲远暗暗松了一口气, 忙帮着江小满一起洗菌子,准备晚饭。
    这个季节的野山菌还没有大量上市,不过有些早发的菌子也冒出头了,刚才来的路上,他们就碰上了一片鸡油菌。
    这可是好东西!而且就在路边不远的林子里,附近也安全,山岩就带着他们进去摘了一袋子,正好留着晚上吃。
    说到这里,孙哲远还觉得挺惋惜的,本来那一片应该是个菌子窝,再往里走肯定还有。但是山岩说天色晚了,再往里走就危险了,只能遗憾放弃,就摘了这么一袋子。
    孙哲远第一年来郎山的时候,刚拿了工资,兴冲冲地跑到镇上卖菌子的地方,打算买点刚上市的野山菌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结果到那一问价格,好家伙!一斤鸡油菌要六百五!
    这特么吃的不是菌子,是人民币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