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对于伏离来说,这个世界狭窄而破落,他当然想要回去。
他拥有更高位的知识,想要突破界限并不是难事, 只要有合适的场所修行,甚至不需要什么师徒师门的指导和培养。
可惜生活总是充满阴差阳错。
我不是被宗主收进门来的, 把我带回青城剑宗的人, 是大师兄。
余问道收的最后一个弟子是李长乐, 从此以后,他就失去了为人师的热情,把弟子扔在山上,漫天下地乱跑。
无论余问道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他对旁人和弟子,从来都是一派温和的老好人性格,从不生气,从不急躁,从不慌张。
沈入知从很小的时候便跟着余问道,他敬重自己师父,又像是幼子仰慕父亲般仰慕着他,一举一动,无不以其为标杆,所以把自己养成了个和余问道十成十相像的性格。
余问道教授弟子是一把好手,但并不见得如何会养孩子,从穷其、木真,再到李长乐,都归了沈入知管。
大师兄是个老实人,从以前就是这样,像带孩子似的带着底下的师弟师妹。
余问道总是不见踪影,沈入知便自觉地把青城剑宗打理得井井有条。
那一年,青城剑宗山下大旱,死了不少人,沈入知路过阜关,看到了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好像下一秒就要栽倒在地成一具饿殍的伏离。
他给自己捡回了一个师弟。
这实在是个天大的误会。
伏离承认自己当时的状态看上去是有点不正常,走的方向也和逃难大部队背道而驰,好像是要去送死。
但他只不过是想去深山老林找找灵气充裕的地方,好专心致志地修行罢了。
可惜这话由十三岁的小萝卜丁说出来像个天方夜谭,沈入知不由分说地把他夹在胳膊下,带上了山。
当年他们还没有正式出师,收徒弟显得太过于自大,沈入知琢磨了一下,决定先帮师父收下这个徒弟。
伏离便成了青城剑宗的五师弟。
后来我倒也没有被赶出去。伏离道人说着。
余问道还是回山后才从沈入知那里得知自己多了个五徒弟,但他没生气,只是笑了一句沈入知,然后默认了伏离的存在,偶尔还会指点他一两句。不过伏离实在表现平平,又有四个师兄姐珠玉在前,这个小弟子后来几乎都要被遗忘了。
听到这里,姜鹤灵光一闪:师父你肯定是在装吧!
怎么说呢?作为过来人,姜鹤十分灵敏地抓住了这点表现。
看来历史总是如此相似,师徒两人是一脉相承。
伏离既没肯定,也没否定,继续自己的话题:我一想,在哪儿修炼不是修炼呢,就这样待下来了。
他快速地做了总结。
姜鹤认为这中间跳过了许多剧情,但她当然是不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
看样子伏离道人和自己不同,他就像是穿越来到异世界,除了自己本身的记忆和知识外,并没有什么未卜先知。
师父,姜鹤犹犹豫豫地开口,那你知不知道余问道......
说到最后三个字时,她鬼鬼祟祟地环视了一周,声音几近于无了,然后拼命朝伏离道人挤眉弄眼,妄图通过眼神传递无穷信息。
......你啊,伏离道人摇头一笑,他又不是什么神仙,不可能无处不在,无需太过担心。
姜鹤听到这句话,心下明了,伏离肯定知道自己那个在妄海失踪的师父没死,而且还在背地里搞大动作。
我在妄海里遇到了曾经的玉徽真人,她告诉我余问道一直在钻研破道飞升之法。姜鹤解释道。
伏离神色毫无变化,看上去像是早就知晓了。
破道飞升这件事,余问道是不可能做到的。他淡淡道。
姜鹤,或许你自己也感觉出来了,修道之路要求心性弥坚、固守本心之人,我们常说的那个道,就是修士踏上修行之路最初的、也是一直追寻的愿望,资质足够的人,只要能够不改其心,终究能走到大罗境,差别只在于花费时间长短罢了。
然后呢?大罗之后呢?姜鹤追问。
五百年前,不管是余问道还是玉徽、何笑生,都成功的突破至大罗境,以余问道的头脑,一定早就参破了这一点。
而大罗和破道飞升,只有一线之隔。
他却没能走过这一线。
为什么?
一线之隔,隔如天堑。伏离缓缓道,不改初心,本性弥坚,你依靠着这股力量一路走到最后,然后
你要放弃你的愿望。
放弃你最想得到的东西,放弃一直支持你走到最后的力量,放弃所有的过往。
这便是破道。
伏离道人的话语如鸿蒙钟声,在姜鹤耳边回荡,她第一次看见那道世界与世界之间的壁垒。
破道,说起来是如何的轻易,但做起来,真有人能做到吗?
例如,伏离......
他的愿望是什么呢?是想要回到上界吗?可如果这是他修道的追求,最后他又要如何说服自己永远停留在此处?
矛盾,真是矛盾。
姜鹤思索着,悄悄打量着伏离道人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