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不管李妙如何不满,事情也成定局,好在她还算有脑子,没有乱闹,算是顺利出嫁,接下来就准备五月给威盛侯府下聘,因是皇上赐婚,对莫少恒多有赏赐,莫海扬咬了咬牙拿出一万两的家底出来,但对于侯府来说,还是难免寒酸,不由有些头疼,莫玥劝道,“父亲本来就是寒门出身,家底薄,侯府又不是不知道,他们看中的是哥哥的人品,若父亲拿出一大笔丰厚的聘礼来,人家还得怀疑您为官是否清廉呢……”
莫海扬长叹一声,也只能作罢,莫少恒倒是对打骂了他近十年的父亲如此大的手笔颇多感慨。
四月末,莫玥的二叔三叔两家从老家赶过来了。莫家两门进士,莫玥的祖父官至五品,可惜年纪轻轻就病逝了,夫人带着三个孩子辛苦过活,好在三个孩子也争气,长子莫海扬从小聪敏好学,考上了进士,二子莫海亮头脑灵活,开了铺子经商,三子莫海池老实,在老家守着老宅种地,莫海扬中进士不久,老太太多年操劳的心弦一下子松了,很快就一病不起,去世前给兄弟三人分了家,看着三个儿子都活的不错,倒是安心的去了。
莫海扬刚刚为官的时候,三兄弟还常常来往,但自从娶了张氏之后,张氏看不起商人,又嫌弃老三是乡下人,莫海扬和两个兄弟渐行渐远。这次莫少恒三元及第,又是娶侯府嫡女,还有莫玥高嫁,都是大事,两个兄弟干脆就带着家眷一起来了。
兄弟家眷来了,总得有女主人招待,于是莫海扬解了张氏的禁,张氏这几个月诸事不顺,见谁都想发脾气,总是冷着一张脸,但也知道机会难得,也不敢胡乱造次,勉力接待众人。
莫家兄弟三人从小跟着寡母生活,相依为命,其实感情很是不错,虽多年没有来往,但来的路上也听了有关张氏的传言,对哥哥多有同情,很快就没了隔阂。倒是两位婶婶都出身不高,一位是秀才的女儿,一位是地主的女儿,对他们的大伯一家难免有些拘谨,小心翼翼管束孩子们,倒也没有半分逾矩。
莫宅不算宽敞,莫少恒的新房在状元府,打算接了众人过去。按理,莫家并未分家,莫海扬跟着莫少恒一起去状元府理所当然,但莫海扬想着这些年对儿子的亏欠,若孩子娶了侯府嫡孙女,张氏那做派,恐怕反而会惹麻烦,就没有打算过去,到时候媳妇自己掌家,也少纷争,况且那家业完全是莫少恒自己挣得,别人也没什么话好说。
但新房总是要收拾的,一座状元府什么都没有也不像话,莫玥就带了两个庶妹和一个老实姨娘跟了过去。经过这几个月的磨练,莫琪和莫琳被压抑的性情也都渐渐显露,露出些少女应有的活泼来。
李姨娘是真老实,十分胆小怕事,莫琪也随了她,虽被张氏压迫多年,但现在更多的是有了希望后的欢喜,母女俩因为莫玥的照顾十分感激;莫琳有些不同,她这些年应该是过的最惨的一个,不管如何,莫玥还有个哥哥暗中照顾,莫琪还有个姨娘可以依靠,莫琳只有一个人苦苦的捱,对张氏有着强大的恨意,跟着莫玥管家,渐渐敢说话后,明里暗里对张氏的处境幸灾乐祸,提醒着莫玥应该趁此落井下石,惩治张氏……
莫玥每每听了只能暗中叹息,她的性子已经成型,她能引导的毕竟有限,总的来说莫琳的心还不算坏,莫玥对她也是怜惜,管家方面,都很认真的教了,希望她嫁人之后,生活境遇的改善能让她好起来。
第10章 新人进门
这样的念头也是一闪而过,莫玥对两个庶妹的关注并不是特别多,她现在最重要的是准备哥哥的婚事,粉刷新房,翻新院子,移栽花树……给院子起名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状元府有莫宅的两倍大,空间很是充足,莫少阳把离正院最近的院子给了莫玥,亲自取名明珠院,看院名就知道这个哥哥对妹妹的疼爱,莫玥看了看隔壁的正院歪头想了想,忽然问道,“听说嫂嫂叫孟意?”
莫少恒脸一红,敲了敲莫玥的脑袋道,“不许乱叫!”
这样一个玉树临风的少年满脸羞涩,实在让人心痒,真是萌啊……莫玥心中笑叹,忍不住开口揶揄道,“知道了,知道了,叫错了,应该叫未来嫂嫂,我改口叫嫂嫂得等和哥哥拜堂以后呢……”
莫少恒脸色通红,狠狠的瞪她,竟说不出话来,莫玥不敢再逗他,只是心中忍不住大叹,天呐,这样的纯情美少男竟然是我哥哥呢。
“叫如意院吧。”莫玥忽然指着正院道。
莫少恒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摸了摸鼻子喃喃道,“不用这么明显吧……干嘛要这样讨好她……” ”“
莫玥知道,毕竟是侯府嫡孙女下嫁,莫少恒心中也没谱,妻子会不会很高傲?他虽是状元,但毕竟也是寒门,担心妻子看不起他,所以他不由自主会清高一些,表现出一副“你家世好又怎样?我才不在乎”的态度。莫玥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还未见面,心中就有了隔阂。在男女关系之中,男人应该忍让主动一些,一个好的开头很重要。
于是,她一板脸,认真的道,“这怎么能叫讨好呢!这叫疼,疼媳妇懂不懂?会疼媳妇的男人才是好男人呢!”
莫少恒被她的模样逗笑:“又是哪里来的歪理?小心李嬷嬷听见又念叨你,以后可不能这样口无遮拦。”
虽然莫玥觉得莫少恒不好色,又一直因为防备张氏的缘故,身边并没有通房之类的贴身丫鬟,但是这个世界男子三妻四妾乃是正常,她觉得应该趁机提醒哥哥一番,遂正色道:“我说的并没有错,哥哥是只想要一个美丽的妻子为你打理后宅?还是要寻一个心灵相契的妻子,同喜同忧,同心同德,相濡以沫共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