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869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家里还需要做不少准备。
    虞幼窈表示理解,就拿了两份药材册子,给了林若如:“既如此,我就等着林小姐的好消息。”
    虞大小姐还真是一点也不客气,两份药材册子上所罗例的药材,一份对应了江南药材产区,一份对应了蜀川药材产区。
    上面除了一些风寒、疫症、防寒等一应药材,还有很大一部分消炎、止血的药材,所需的数量还真不小。
    只不过消炎止药的一应药材,用途本来就很广泛,也说明不了什么,所以林若如并没有太在意。
    第766章 大厦将倾
    林若如深吸一口气,从一开始,韶仪县主就不是她能应对的。
    虞幼窈这是高端棋局,玩得已经不单是棋艺上面的交流,更是心理上面的战术,与之一比,她就一个小菜鸡。
    但是!
    你是要问小菜鸡被逼进入高端局,是什么感受?!
    问就是干!
    这对林若如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和虞幼窈达成合作,未来林家至少有半数的生意,都能掌握在她手中,这还是保守估计。
    倘若合作能进一步加深,林家将来就是她的囊中之物。
    而她背后,有了这位出身世族,身份贵重的贵女做后盾,她在林家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
    想通了这些,林若如全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虞大小姐请放心,我对你提出的合作很感兴趣,一定会极力促成这次合作。”
    话音刚落,宛如有一盆冷水当头泼下。
    林若如顿时冷静下来,恐怕这一切,也在虞幼窈的算计之中,虞幼窈明知道以她如今在林家的地位,这么大的生意,肯定做不了主,却没直接寻了林府当家人,反而绕了一个圈子,寻到她的头上。
    主要还是,她可以作为沟通林、严两家合作的桥梁,扶持她上位,双方才能更好的合作,后面的合作会更顺利。
    虞幼窈看中她背后的林家和严家,想要将林家和严家掌控在手,首先就要为她创造上位的机会。
    她也需要和虞幼窈合作的机会,巩固她在林家的地位,更需要韶仪县主这个强有力的后盾。
    虞幼窈是算准了,她不会拒绝。
    甚至为了达成和虞幼窈的合作,不惜拉上严府做为筹码。
    林若如这才真正意识到,眼前这个浅笑嫣然的少女,城府到底有多深,整场交谈,她完全被对方许下的重利,画下大饼,牵着鼻子走,后知后觉地发现,从头到尾她身在局中,一点一点地泥足深陷。
    “很明智的决定,”虞幼窈执起了酒杯:“这一杯酒敬林小姐,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她仰头一饮而尽。
    林若如将手搁在酒杯上,迟疑了半晌,这才咬了咬牙,端起了酒杯,敬了敬虞幼窈:“合作愉快。”
    她心知虞幼窈口中的合作,不是针对林严两家。
    而是她和虞幼窈两人。
    虞幼扶持她上位,而她做为林严两家沟通的桥梁,为虞幼窈带来足够的利益。
    双方心照不宣,形成了一个相当稳固,又互利互惠的同盟,虞幼窈约见林若如的目的完美达成。
    而眼下,她扩大脂玉楼的香药生意,有一部分胭脂水粉,妆品等,都是放在脂玉楼经营,另一部分有别特效果的香药,如辟寒香、养元丸,并一些舒筋通络的药油等,都是直接运往北境,作为军用物资。
    十大道地药材互通有无,除了朝廷,只要武穆王府能吃得下。
    后面借了赈灾之名,购买大批药材,有一部分风寒,疫症的药,确实用于灾民,另一部分却是为幽军购买的。
    当然,亲兄弟明算账。
    这些物资也不是白送,就算武穆定北王也不行。
    生意谈完了,两人就闲聊起来。
    两人虽然刚认识不久,但眼界和见识俱不弱,天南地北聊了不少话,倒是越聊越投机。
    林若如话锋一转,突然提起了科举:“对了,前些日子朝廷重新开了恩科,这次考中会元的人,还是镇国侯府的宋世子,”她的语气难免透了几分惊赞:“真金不怕火来炼,宋世子不愧是闲云先生的高徒。”
    虞幼窈不由一愣。
    自从来了泉州之后,她已经很久没有注意京里的动向,因为有孝在身,平常都是深居简出,鲜少出门。
    身边的人都知道,她与祖母感情深厚,担心她忧思祖母,于身体无益,甚至连京里的事都很少提及。
    虞幼窈忍不住问:“朝廷什么时候重新开了恩科?”
    林若如有些惊讶,她竟然不知道:“十月中旬就开了,那时候你还在前往泉州的商船上,因为上次科考,闹出了舞弊大案,近来朝中也不太平,北方旱情也是迫不眉睫,这一次会试,远没有从前热闹,百姓也不敢大肆议论,直到前不久朝廷放榜,这才热闹了几天。”
    虞幼窈轻叹一声,泉州是商贸之地,重商轻文,也是天高皇帝远,像科举这样的盛事,在京里肯定是要闹腾一阵子,便是人在家中坐,消息也传进了耳里,可到了泉州之后,大家只是议论一番,就事不关己,消停下来了。
    林若如似是很感兴趣:“此次科考,废除了殿前复试,取得贡生之名的考生,直接进宫参加殿试。”
    虞幼窈深以为然:“科举是朝廷招贤纳才,以兴社稷的盛事,从四月一直拖到现在,总不能拖到年关,朝廷肯定也想尽快将这事办好,有前次会试在前,能继续参考的考生,都是大浪淘沙,是真正有品性,有才学的,少一道殿前复试,也无妨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