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页
“……”
殷怀玺听着灾民们七嘴八舌的话,也不急着回答,流民们被困在收容营里这么久,情绪需要发泄。
足足过了一刻钟,殷怀玺这才道:“安置物资规定,每人五斤粮食、五两盐、一些防病避疫的药、一尺布头……”
灾民们渐渐安静下来,仔细在心里盘算,心里渐渐安心了一些,到了安置地方,暂时搭个草棚,一家人节省着,差不多也能过个把月的安生日子。
“三个月内,每月可凭户籍,到衙门领取一定的粮食补助,具体多少粮食,视官府具体发放而定,官府的粮食来源于朝廷赈济,及士绅捐助,有多少会一厘不少地发放给,包括你们在内的所有灾民。”
灾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甭管补助粮有多少,至少武穆王和官府,没有把他们丢到安置地点,就不管他们死活,辽东一带气温升高了,官府补助一些,山里也能挖到野菜,好歹饿不死人了。
该交代的,都交代清楚了。
灾民们自发地开始排成了七队,亲朋好友站在一起,因武穆王在场,幽军虎视眈眈,灾民们都老老实实的,也没人敢插队闹事。
接着,就有几个穿着官府官服的小吏,开始进一步核实灾民的户籍。
“姓名?”
“小人马大春。”
“年龄?”
“三十六岁。”
“家里还有什么人?”
“小人的妻子……”
“原籍?”
“河北泰泽县保安镇……”
“识字吗?”
“不识字。”
“精通什么技艺?”
“收容营里教了养柞蚕的技术。”
“……”
问完了之后,小吏用绿颜料在马大春的户籍上画了一片树叶,指着不远处的绿色大旗道:“去有绿色大旗的地方等着。”
马大春看到不远处,分置了五张大旗,有绿、黄、蓝、红、黑等,忍不住问:“我们这批灾民不是安置到一起去?”
小吏点头:“自然不一起,懂养蚕技术的,就安置到山多林密,开了蚕场的地方,你们到了地方,可凭户籍到附近,韶懿郡主名下的蚕场,免费领取一定的蚕卵养蚕,收获的蚕茧七成归韶懿郡主所有,三成归自己所有,到时候会签契,同不同意全凭自己。”
马大春不禁一愣。
小吏连忙解释道:“你们可不要觉得,韶懿郡主收得多,要知道蚕场是韶懿郡主花了大价钱买得,你们是在她的蚕场养蚕,蚕出了问题,还能蚕场里的蚕农帮忙处理,天底下哪有没这么好的事?!”
第919章 灾民安置
马大春连连点头,教灾民养蚕的蚕农,大多都是韶懿郡主名下蚕庄上的蚕农,他们早前就提过这些。
小吏语重心长道:“郡主不会亏了你们,柞蚕丝价格不便宜,若能养好,便是三成也够你们家过上好日子, 不信你问问,辽东一带其他蚕农,哪个有这样好的待遇?”
马大春连忙道:“小的明白,这阵子听蚕农们说过,士绅们不干好事,蚕农们辛苦养蚕,都不够糊口,是韶懿郡主联合散户蚕农,和外来商户们一起, 向士绅施压,重新定价了柞蚕的价格,并签定了保价契子,保证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恶意打压柞蚕茧的价格,欺压蚕农。”
“今年辽东一带的柞蚕价格,与大周朝其他地区基本持平,连城一带第一批蚕茧差不多出来了,许多蚕农已经和韶懿郡主的蚕庄签了卖买契,大家都能卖上了好价钱呢。”
养蚕的过程中产生的蚕蛹,这可是好东西,不光自己可以吃,还能用来畜养牲口、家禽,这些都归他们自己。
只花些劳力,就能得三成,这还是韶懿郡主对他们格外照顾。
甭说是七成, 就是九成他们也愿意。
小吏面色稍霁, 点点头。
马大春连忙又道:“小的就是奇怪,学了养柞蚕的,就分到了开了蚕场的地方,那其他人呢?又该怎么分?”
小吏见后面不少人,都伸长了耳朵在听,也没有一点不耐:“学了打渔的,就分到沿海、河、湖一带,就是那边的蓝色大旗么,什么也不会的,就分到荒地较多的地方,去开荒种番薯,韶懿郡主在自己的庄子上,进行了育苗繁殖,番藤的数量多、管够,还免费发放给灾民,灾民们到了地儿,直接去村子里登记领取,之前安置的几批灾民,都已经开荒种上了……”
这事官府在辽东各个大小衙门,都张贴了榜文,收容营里也听说过,也是彻底把心放到肚里头去了。
武穆王、官府,还有韶懿郡主对他们,这些外来逃荒的灾民,都有了妥善的安排和照顾,大家伙再熬一两个月,番薯藤出来了,也不用再过朝不保夕的日子了,一时间大家纷纷赞讼,韶懿郡主圣善仁德。
甚至还有不少人,当即唾骂起了,那些曾经污蔑中伤韶懿郡主的人,直言北境的百姓,是不是都是大傻子,韶懿郡主做了这么多好事,竟然还有人骂她,他们这些灾民,就不信那些泼脏水的话。
殷怀玺只看了一会儿,就回到了营中。
这一批流民拢总有二十万,根据不同的户籍情况,分到不同的地区,将一地的灾民,除亲朋好友外,尽可能地打散,避免分到一起后聚众成势。
灾民们领取了安置物资后,明儿一早,幽军就会护送他们到指定的地方去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