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皇贵妃便在私下给皇太后吐槽了一番。
皇太后是知道胤禛做了多大的功劳的,说实话,按照小四种出的玉米,种出的小麦,种出的稻米,这些高产的粮食。别说一个园子了,就是给个铁帽子,她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甚至皇太后不止一次的给康熙说,胤禛吃亏就吃亏在年纪小。
年纪小未来才会有许多的可能,皇额娘,您放心,朕记着呢!太子也是记得的。康熙看着老太太盖着羊绒毯子,如今心平气和的模样,忙劝道。
胤禛的功劳自然不会忘记,只是过早封他,日后他再做出什么,岂不是封无可封?
我就是生气,这两个好孩子摸着手里软乎乎的毯子,皇太后可没忘记这里面还有自己最喜欢的雅琦丫头的功劳呢!
羊毛能换了银钱,草原上的百姓日子自然就会好过很多。
康熙随即说起常宁都走到哪里了,自从胤褆跟胤禛比武之后,精神一直有些萎靡,康熙就把他派到了常宁身边,想要用琐事儿磨磨他的性子。
看了听常宁的回报,发下结果还不错。
比起福全,常宁什么都听胤褆的,没有一点儿抗拒,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点儿都不推脱。导致胤褆反而更谨慎,将胤礽之前推行的政策用心研究了一番,如今倒也干的有模有样。
现在大家对于种痘的事情都不抗拒了,康熙正想着将常宁跟福全都召回来。这件事儿已经上正轨了,没必要让两个王爷一个皇长子都耗在里面。
皇太后点点头,她对康熙在朝政上的事情从不插手,而是问:钦天监怎么搞的,还有礼部,太子大婚的事情,到底有章程了没有?过了年,保成可就十九了。
谁家孩子都快二十了,还不成婚?
更何况还是一国太子。
康熙苦笑道:太子大婚是大事儿,他们更要小心谨慎,从规格开始,就争论不休,朕都听得头大。
那也不能一直拖着呀?皇太后不满道:皇贵妃的身子骨,我瞧着也不像是能劳神的样子,这人啊?估计天生就是要享福的,她如今自己想开了,不去争权夺利费那个心神,咱也不能勉强。贵妃呢?我瞧着最近也不好,身边奴才也好,娘家也好,都是一摊子事儿。宫务总不能一直让妃子们把持着,这逢年过节祭祖都不方便。
康熙倒是觉得自己敲打了几回,如今惠妃她们管的挺好的,但是对着皇太后,还是连连称是。
太子大婚的事情迟迟定不下来,雅琦跟着皇贵妃都听了许多的官司,在心里默默同情蓁蓁小姐姐一番,这太子妃还没当,如今就已经够难了。
不说毓庆宫已经有了一个小阿哥,虽说体弱了些,但正儿八经的皇长孙,不管是康熙,还是太子都很是关心。
就说康熙总觉得委屈了儿子,今儿塞一个,明儿塞一个,要不是胤礽几乎都婉拒了,如今毓庆宫都不知道住不住的下来。
还未成婚就已经如此艰难,成婚之后,还要面对挑剔的公公,面对极为优秀且高要求的太子雅琦觉得想想都挺窒息的。
还不如自家大嫂张丽娘,一进门阿玛就给分了家,让大哥带了一半的家产领着大嫂去隔壁宅子上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
上回见大嫂的时候,她双目含春,说起大哥,那叫一个浓情蜜意
太子大婚的事情,内务府吵,礼部吵从太子太子妃的规格开始一直吵,最后都吵到迎娶用什么样的花轿,太子妃的喜服什么样的?太子大婚的餐具烧什么花色?
康熙一开始还会认真听一听,到后面他都觉得糊涂了,如此复杂
按照康熙的想法,怎么盛大怎么来,就比自己当初娶赫舍里氏的时候,规格稍次一等,都已经算是委屈自家太子了,毕竟当初他娶皇后的时候,还未亲政,手上权力不够大,外忧内患,因此不够盛大。
可包括胤礽在内的许多人都来劝,胤礽更是跪求万万不可这般奢华康熙这才歇了强硬下旨的心思。
只是这事情吵了快一年的时候,康熙还是受不住了,就在土豆跟红薯大丰收,康熙尝过之后满心振奋的时候,还收到了礼部的折子,气的发了火。
不等礼部定下来,康熙直接就定了大婚的日子,三十三年三月初三,太子在这一日行大婚礼。
康熙任性的将日子定下来之后,剩下的就任由他们自己去吵,然后心情轻松的侍奉着皇太后去巡幸蒙古了。
康熙一走,整个皇宫都感觉安静了许多,原本生病的皇贵妃手里捧着烤红薯给雅琦道:去蒙古最没意思,水源不多,蚊虫还不少。
雅琦附和的点点头,康熙走之前问过她要不要去的,但是雅琦有些不方便,她来月事。
虽然这辈子身体倍儿好,吃嘛嘛香,来了这个不怎么疼。但是它不方便啊!
即便雅琦可以奢侈的,来一次用十几个干净的月事带子,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脏了洗洗再用,她都不敢动弹,就怕侧漏了。
月事是每个女孩子成长道路上必须遇到的亲戚,雅琦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但是整个阿哥所,包括皇贵妃,甚至是皇太后都很激动。
甚至还请了太医给她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