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页
萧寻静静看着他指尖的血珠,心中忽然冒了一个十分怪异的想法。
他起身走到谢书辞面前,从他手里把木剑和匕首拿过来,将匕首放在一边,又握住谢书辞渗着的血珠的手。
他的手掌不比谢书辞小多少,也能将谢书辞的手包裹在掌中。
“你干嘛?”谢书辞不解地问。
萧寻却没看他,漆黑的眼睛注视着他的指尖,然后慢慢将他冒出血珠的手指抵在木剑的剑刃之上,鲜血顿时渗透进了木料之中,颜色也变得深了一些。
木剑的碎屑摩擦着谢书辞的伤口,谢书辞倒是没感觉到有多疼,只是看着萧寻认真的表情,他心里有种很微妙的感觉。
有很多时候,他理解不了谢安的行为。
就比如他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精血去滋养一截随处可见的桃枝。
鲜血渗进木剑之中,在上面留下的一道暗红色的痕迹,如同一道伤口般。
片刻后,他握着谢书辞的手指从木剑上挪开,轻轻拂去谢书辞指尖的木屑,看着一滴殷红的鲜血再次从他的伤口中溢了出来,眸光忽然沉了许多。
他的沉默让谢书辞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他把手从萧寻手中抽出来,狐疑地问道:“你真的只有九岁?”
萧寻瞟了他一眼,拿着匕首和木剑回到原位,说:“我只有九岁之前的记忆,不代表我只有九岁。”
谢书辞讪讪点了下头,“……哦。”
萧寻没有再开口,利落地用匕首削掉木剑上毛刺,随后仔细放了起来。
到了夜间,谢书辞铺上一张软榻,让他先休息,自己出去看看大王和仙鹤。
经过七八天的路途之后,谢书辞他们进入了天竺城所在的国家的邻国。
想着距离天竺城已经不远,谢书辞就没急着赶路,在边关的一个小城停了下来。
这一路上如同谢书辞所想的那般,非常顺利,除了靠近机阅城的几座城池,其他百姓基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约那些修士真的没想到谢书辞会带着萧寻走商道,从凡人的领地上经过。
毕竟不小心在他们的领土上引起骚乱,且不说会受到天道的惩戒,百门也不会允许他们的出现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
马车缓缓驶向城门,谢书辞坐在马车前,见几位守卫走上前,立刻将手里的文书和令牌递了过去。
守卫扫了一眼他的文书,蹙眉问道:“你要去东离国?”
东离国就是天竺城所在国家。
谢书辞点头道:“是啊官爷,我去东离国投奔亲戚,顺便买点儿药材。”
守卫又看了看他身后的马车,问道:“里面什么人?”
谢书辞回身掀开幕帘,指了指靠壁而坐的萧寻说:“这是我大侄子。实不相瞒官爷,我大侄子他爹娘死得早,我辛辛苦苦把他养到这么大,他娘那边的亲人却让我把他送回去,我又身患重病,听说东离国有味药材可以治我的病,所以我就……”
守卫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车里面无表情的萧寻,大概是相信了谢书辞的话,说道:“公子,如今两国战事方休,边境部署十分严密,你想从这里前往东离城非常危险,至少要等东离撤军之后才能离开。”
谢书辞打听过,经过这座城池,从西南关离开,就是距离天竺城最近的一条路,现在让他绕路离开,恐怕又得浪费好几日的时间。
谢书辞思忖片刻后问道:“他们什么时候撤军?”
守卫的神色黯然下来,“快的话两日之内,慢的话,恐怕就不会撤军了。”
闻言,谢书辞不禁皱起眉头,“两国的战事不是停止了吗?他们为什么不撤军?”
守卫叹息道:“交战数月,我军粮草吃紧,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而且天气已经转凉,就算这一仗我们能赢,也必定损失惨重,皇上不得不下令与东离议和。可这次大战中东离损兵折将不比我军少,只是他们领土太大,不缺粮草和士兵,若我们想要议和,必定也要付出一些代价。”
谢书辞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道:“东离答应议和,但是有条件?”
守卫叹息点头,将路引还给他,“没错。公子,你先进去吧,若是东离撤军就可以离开了。”
谢书辞看着他沧桑不已的神情,心情不由沉重下来,“多谢,告辞。”
谢书辞没有经历过战争,史书上仅用寥寥几笔记载一个国家的兴亡,冰冷的文字却是无数滚烫鲜血凝固后的痕迹。
战火永远是这世上最无情的灾难。
既然离不开,谢书辞打算找了一间客栈住下。
大约是战事刚过,城中像谢书辞这样的外来人并不多,但街道上还算热闹。
谢书辞打听到了城中最好的一家客栈,但由于城里已经不剩多少外来人,客栈里显得十分冷静,寥寥几位客人坐在大堂里吃酒,小厮靠在门边打盹,被瑟瑟冬风一吹,就冷得缩起脖子。
车轮骨碌碌停在客栈门口,小厮听见动静浑身一个激灵,立马睁开眼睛眼冒精光。
谢书辞刚掀开帘子,小厮就三步并作一步迎了上来,“呦这位客官,您是打尖儿还是住店啊?小店设施齐全,大堂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人,您有什么需要尽管提。”
说完就特别殷勤地搀着谢书辞走下了马车。
“住店,要一间上房。”谢书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