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分段阅读_第 23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郭大炮的文娱生涯 作者:大江入海

    神助攻,也不会有人对这么一位作家感兴趣。

    而能让郭大路都为之钦佩的作家,他们自然要好好了解了解,然后他们便看到了郭大路为作品集写的长篇序言。

    郭大路在序言的开头写道:

    生命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从古至今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他的存在xing却不容置疑。

    虽然生命的群体一直都在繁衍不绝,但是单独的个体却总有消亡之日,包括你我,谁都逃脱不掉。

    这件事残忍而又真实,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而且终将面对的终极问题。

    生命只能算是一个过程,对于演员来说,他便是一部电影,或者一部电视剧,对于戏子来说,生命就是一场大戏,对于作者来说,应该算是一本书,这本书的厚度与他的智慧经历有关。

    电影终将结束,戏剧终将谢幕,书本也有读完之日。

    就如生命之火,有朝一日,终将熄灭。

    既然不容逃避,那么如何在这个演出或者的过程中,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变得从容或者精彩,这才是我们所要做的事情。。

    这一点,铁生做的非常好,或许是因为他长期以来的所受的病痛折磨,使他更能接近生命的本质,所以他才对生命本身有了独特的感悟。

    他已经从容了生命这部大书,从他的笔端所展现出来的东西,正是我们许多人所需要而又说不明白的东西。

    他的作品适合向任何人推荐,无论身份的高低,因为生命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

    想要解读生命,建议就从他的作品中开始吧。

    下面是我在过他所有作品之后,特意以他的视觉写的一篇小文,这篇文章属于他,而不是属于我,我现在只是还给他而已。

    ————郭大路

    x年x月x日

    在这篇序文之后,读者便看到了一篇文章的名字,这篇文章叫做《我与地坛》。

    在题目下面,人们便看到了这篇被生命与智慧所雕琢的文章:

    一、

    我在好几篇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

    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撤离它越近了。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dàng。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

    …………

    在铁生作品集大卖的时候,作为作协副主席的宋太平,也自掏腰包买了一套作为研习之用,当然,他研习的只是铁生的作品,而与郭大路无关。

    但这本书既然买了,总是要看的。

    在办公室里打开这本书之后,宋太平本想掀过郭大路的序文不读,直接观看正文,但一种不服气的心理却使的他终究从头看起。

    他打定了主意,只要郭大路写的不好,他就会让人下面的人发文驳斥,他本人是不会再出头惹郭大路这个pào筒子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