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小知县 第15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位什么时候来的太新县城?
    纪炀也不答去不去,只道:“请我?可知是什么事?”
    今日十一月二十九,天上雪花纷飞,看得人心情舒畅。
    鲍主簿恭敬答:“听闻大人想要修鲍地到裴地之间的桥,家主十分感激,并愿意出资相助。”
    纪炀这才有些笑模样。
    不错,是个上道的。
    三家里面,也就这鲍家最上道。
    “好,晚上见。”纪炀废话不多,直接离开。
    留下鲍主簿终于松口气。
    在知道裴家清查自家账目的时候,他不慌,鲍家更不慌。
    等知道裴家明白刘地在帮内鬼销赃的时候,其实他也还好。
    但发现刘地销赃是被新知县告知的时候,鲍主簿立刻把消息报给鲍地的家主。
    他很慌。
    裴家或许查不明白。
    没关系,新知县明白。
    而且他会一步步的,让裴家知道“真相”。
    现在只爆到刘家,下一步到鲍家也是迟早的事,就算新知县不说,刘家为了拖他家下水,也会说出鲍家运送赃物的事实。
    刘家有着黑市,交易的对象并不简单,所以他有恃无恐,甚至还有更狠的杀招。
    鲍家呢?
    鲍地两面环山,情况较为简单,里面也多是踏实种田的老农。
    如果裴家下狠心报复,放他那五千私兵过去,他家如何东山再起?
    他家那么谨慎的性子,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再说事情也没坏到最后一步。
    等鲍主簿跟鲍家主分析之后,知道这一切的引子都在新知县那。
    只要新知县动动手,裴家就算知道鲍家也有参与,估计也会稍微缓缓,专门对付刘家。
    没想到眼看着知县收拾裴家跟刘家,到头来是他们围观的挨了一巴掌?
    鲍家当机立断,借着修桥的由头,说什么都要见新知县一面。
    还不是鲍主簿谈,而是家主亲自过来表示诚意。
    纪炀。
    想到他在潞州掀起的波浪。
    谁又会以为他是个简单的人。
    但这也太不简单了。
    听闻纪炀的祖父跟定江关那位还有些关系。
    鲍主簿只觉得眼前发黑。
    他看着天上的雪花,半点没觉得好看,只觉得寒冷刺骨。
    难道鲍家,刘家,裴家,真的结束了?
    这让他们三家怎么甘心。
    可不甘心又有什么用。
    新知县的决心跟能力让他害怕。
    赶在最后一天,鲍家终于来了。
    这在纪炀意料之中。
    但鲍家搬来的两大箱黄金,还是让他没想到的。
    金灿灿的黄金直接盖过一桌子的饭菜。
    鲍家主年过六十,头发稀疏,皮肤稍黑,整个人瘦得很,连穿着都很低调。
    若不说他是鲍家的家主,还以为是哪家普通百姓。
    鲍家主也是头一次见纪炀。
    不过纪炀的事他已经听说太多,此刻既惊讶于他的年轻,更惊讶于他的谈吐,还有背后的韩潇。
    韩家的家主韩潇,竟然以纪炀为尊?
    这可是韩家。
    鲍家前来,半点不聊跟裴家的恩恩怨怨,只说这些黄金资助修桥,更道:“便民之事,知县大人定要收下,若能建成两地之桥,那两地以后便能顺利通行,此乃对百姓大有裨益之事。”
    “我等太新县百姓,既有余力,必然相助。”
    纪炀笑着看看金灿灿的黄金,再耀眼的金子被他这么一笑,好像什么都不值得一样。
    鲍家主见此,眼神微动。
    他还没见过不为钱财动心的人。
    纪炀笑道:“那桥必然要修,而且该是石桥,柱板皆为石,长度还要丈量,宽约十八尺。”
    十八尺,就是六米宽的意思,那长度约莫二百多米。
    而且全要石料,其价格肯定不菲。
    鲍家主心里冷笑,嘴上立刻答:“竟然要建这样如此傲然的石桥?那这些俗物肯定不够,来人。”
    纪炀不等他说完,按着他的手道:“莫急,便是长三百米,宽六米的桥,造价也只需一万五千两左右。”
    “我的意思是,鲍家主送来的黄金太多了。”
    这两箱黄金,其中一箱子约莫就有百斤重。
    以承平国潞州凉西州灌江府一带的市价,这一大箱子金子就已经足够支付那样大桥的费用。
    纪炀的意思是。
    这钱多了。
    可鲍家主以为,他在借机索要贿赂。
    这个尴尬让鲍家主气势立刻落了一成,鲍家主看看鲍主簿,两人对视一眼,已经看出纪炀的厉害。
    他其实说话并不多,但都能说到点子上。
    纪炀只略略动了筷子。
    看来这几家比他想的还要有钱,不知搜刮多少民脂民膏。
    这两箱黄金折合下来,至少三万两白银。
    直接用来贿赂。
    还真是财大气粗。
    不过看在他家出资一万多两修桥的份上,纪炀还是给了好脸色的。
    可要说话,那还是说正事:“说到底,修这桥,钱并非头一件,匠人才是。”
    “百米长的桥实在难修。”
    这说到鲍家主心坎上:“是了,不瞒知县大人,之前小的寻过修桥的工匠,寻了十几个,都说上百米的桥太难,虽说此处水势平稳,可桥实在太长,需要的石墩,石料,官府也有限制。”
    讲到这件事,鲍家主自然有很多话要说。
    不自觉说得便多了。
    与其说是在说事,不如说在吐槽。
    纪炀却道:“我听闻南边泉州有一入海处的石桥,跨海而建。”
    “长约三千六百尺,广丈五尺。”
    “周围有扶栏,两两相造,前些年已经落成,桥墩自不用说,桥身横铺巨大石梁,再铺宽阔石板。”
    “想那边跨海都能建,咱们这不算激流的河水,必然也行。”
    长三千六百尺,也就是一千多米,去掉首尾两头,也有八百多米。
    宽则是近两米。
    跟纪炀说的一样,如此庞大的石桥都能建成,何况他们?
    鲍家主以为过来只是要他投诚,倒向新知县一点。
    没想到知县过来,真的是聊建造桥梁?
    而且连案例都搬过来了?
    这会想想,他方才信口说出建桥需要的费用,也是从那个桥上得出?
    不过鲍家主没工夫想别的,如果真的能建成那么大而结实的桥,他们鲍地也不会局限在两山相夹之地了。
    以后运粮运东西,直接过桥就行,不用走浮桥,也不用换穿渡,更不用绕得很远。
    这是好事。
    是他都觉得的好事。
    鲍家主不由得上心。
    纪炀见他定下来,认真讲了那桥的情况。
    鲍家主感叹:“能在入海口的渡口建跨海石桥,咱们这边确实不算难事了。”
    “可能修建这样桥梁的匠人,愿意来我们这吗?”
    “能找到他吗?”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