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第38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好!陛下命本王捉捕逆党,而你现在是掌管京畿的三品绣衣使,正好代本王处理此事!”
    说到这里,岐王眼中恨意大盛,满是杀意地道:
    “云国的暗探,一个都别放过。绣衣使上下,给本王好生清洗!”
    钟子濯眼底喜意一闪而过,当即抱拳道:
    “是!”
    清洗?
    反向清洗!
    请殿下放心,臣这次,一定将绣衣使弄得“干干净净”!
    第十五章 异象:香风袅袅,彩瑞翩翩
    云国中庆城,养心殿中,郭解躬着身子,静静地等候着。
    萧承手中捏着刚刚送来的金陵城密报,知道姚广孝安然撤出夏国京师的消息之后,心中倒是微微松了一口气。
    金陵城,与天南中庆城到底相距太远,在萧承足足担心了好几天之后,方才送来了姚广孝亲笔写的密报。
    “哼,姚广孝如此喜欢弄险?日后还是调他回来,让他安心待在京中吧!”萧承此时不由冷哼一声道。
    道衍此前发现了局势有变,极有可能是夏皇的布局之后,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尽快安排人手撤出去,而是想着要以身犯险,探清夏国的虚实情况。
    纵然道衍身边,粘杆处和东厂的精干人手不少,身边也有虚竹这个九阶高手护卫。
    但说到底,金陵城乃是夏国京师,城内城外,禁卫军、京畿大营加起来足有十多万的大军驻扎,夏国朝廷供养的武林高手更是无算。真要陷入其中,又怎么可能救得出来?
    本来萧承手中足以挑大任的人才便不够多,若是再轻易折个姚广孝,他只怕得郁闷地吐血了!
    一旁的郭解闻言,沉默了一会儿,方才忍不住开口道:
    “道衍大师不愿撤离,反而以身犯险,想来一是担心自己那时候离去,夏国的晋王察觉到异样停下造反的举动,从而耽误了陛下的金陵城的布局。二来,应该也是想要为陛下查清楚夏国朝廷的情况啊!”
    萧承瞥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
    “就算金陵城布局无法完成,没能安插暗探,无非就是日后麻烦了罢了。难道夏国朝廷,当真能够阻拦朕一统天下的步伐?若是损了你们这些肱骨,那才是让朕心痛呢!”
    萧承语气随意,却自是散发着一股子凛然霸道,睥睨天下的气势。就好似这一统天下,留名千古史册的壮举,不过是如同反掌观纹一般,轻而易举。
    之后那句,视他们这些臣子为肱骨的话,更是让此时的郭解,心中既是热血澎湃,又是为之动容。
    郭解闻言,微微摇头,神色郑重,掷地有声地道:
    “陛下视臣等入肱骨,臣等办差,自然是竭尽全力,不敢懈怠的。道衍大师甘冒奇险,也必然是因为心中记挂着陛下的厚恩吧!”
    萧承闻言,倒是不由失笑一声,指着郭解半开玩笑道:
    “说话这么好听,是最近跟温体仁、严嵩学着溜须拍马吗?哦,对了,你最近和他们往来频繁,耳濡目染之下,变得会说话了,倒是也不奇怪!”
    原本一直待在萧承身边躬身伺候,低眉顺眼的冯保,此时忽然眉头一动,不动声色地瞥了郭解一眼。
    当今陛下当初还为掌权之时,为了能够暗中谋划,夺回大权,所以创立了尚虞备用处。
    之后一系列夺权、稳定朝局、御驾亲征期间,粘杆处用逆臣们的鲜血与人头,铸就赫赫威名,震慑着国内众多势力,为萧承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可也就是因为,粘杆处对付朝臣的手段凌厉血腥,动辄满门诛杀,先斩后奏,从不通过朝中司法衙门,所以粘杆处一直便与朝中诸臣们隐隐对立。
    尚书台还在之时,马敏文、曲诚二位尚书令,便数次提过要限制粘杆处。朝中众臣,也对郭解颇有些看法。
    而温体仁和严嵩,则是少有的对郭解显得亲近的朝臣。郭解又是个豪爽、爱交朋友的性子,自然与他们交往颇多。
    但不论是粘杆处,还是东厂,作为皇帝的耳目鹰犬,而且还是在当今陛下这样的皇帝手下效命,自然而然地便要知晓与朝臣之间相处的分寸。
    郭解与温体仁、严嵩二人,走得还是有些太近了!
    只可惜,萧承的深意,冯保是听出来了。
    但以郭解那还不到五十的政治属性来说,他此时虽然心中能够隐约察觉到一丝的不对劲,但显然还是没有真正意识到萧承话中的敲打之意。
    萧承闻言,又看了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的郭解一眼,忽然有些心累。
    倒是忘了,这位可是一点政治嗅觉都没有的人物。在汉武帝打击豪强的时候,还做出过请大将军卫青亲自出面,向汉武帝说情的傻事。
    一介毫无官身的布衣百姓,却能够影响到当朝大将军?这样的人物,已经不是一般的豪强了,必须重拳出击!
    历史上的郭解,就是在汉武帝的亲自过问之下,被朝廷追捕,从而导致全家被诛杀。
    不行,之后得安排个人,去好好提点郭解一下!
    萧承是念旧情的,实在不愿意对郭解这样当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下手。若是他之后遭人提点之后还是不明白,这粘杆处的都翊卫使,也只能提前换人了。
    此时的郭解,依旧毫无半点察觉,继续禀报道。
    “陛下,此次虽不曾挑起夏国内乱。但自此之后,我尚虞备用处的人手遍布夏国绣衣使之中。借由权倾夏国朝堂的绣衣使,今后夏国朝堂之上的风吹草动,绝对逃不过陛下的眼睛!”
    这次的谋划,其实算得上是失败的。
    金陵城之变的最终结局,并未像当初萧承的设想那般,走向夏国晋王、岐王对立,夏国两帝并存的局面。
    但其实算起来,也并没有完成失败。
    起码试探了夏皇的虚实,除去了虞瑛瑶这个麻烦的人物,还使得夏国朝堂发生了一场动荡,起码一时半会缓不过来。
    还有经过姚广孝有意地引导,显然已经让夏国相信了粘杆处与东厂,已经渗透到朝堂上下方方面面,便连夏皇亲军,在夏国境内权势极大的绣衣使,也没有逃过。
    再加上以钟子濯为中心的布局,更是成功地让岐王相信了钟子濯是个只得信任的人,从而将清洗云国暗探的全力交给了他。
    可以预料,自此之后,夏国绣衣使上下,将会有大半的势力暗中被云国所掌握。
    之后还能将清洗之势,朝夏国朝堂之上蔓延,借势将云国收买的那些暗桩推上位。想必日后夏国朝廷的风吹草动,只怕是瞒不过萧承的耳目了!
    这么仔细算起来,云国还有萧承,当真是赢麻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便听到养心殿外,传来了宫人的禀报之声。
    “陛下,朝中诸位大人已至,于殿外待召!”
    萧承闻言,当即沉声道:
    “宣。还有一众内阁行走,尽数招入内殿之中旁听!”
    “遵旨。”
    片刻之后,宫人便引着朝中文武大臣,并一众在内阁行走的年轻官员们,齐齐走入内殿之中。
    众臣俯身行礼,口中齐声道:
    “臣等,参见陛下!”
    萧承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免礼,然后开口道:
    “郭解,和诸位大人说一说情况吧!”
    郭解闻言,当即出列,对着殿中一众文武微微颔首,开口道:
    “金陵城急报,夏皇病重,三皇子晋王谋逆造反,攻入皇宫。但此前金陵城中诸多传言、异动,皆为夏皇暗中布局,十九皇子岐王更是不知何时返回了金陵城坐镇。晋王最终兵败,夏国朝局现下一片混乱。”
    此言一出,殿中众臣先是一愣,旋即皆是不由露出了惊喜之色。
    一众朝臣,当即精神一震,纷纷上前一步,开口朗声道:
    “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当趁夏国朝中动乱,尽起兵马,三路兵出,伐永州,攻武陵郡,破兴元府,直取江城府!”
    “攻破江城府,夏国腹地,再无险要之处可守。”
    “请陛下,速速发兵!”
    虽然如今,云国并未完全消化此前吞下的西南四郡之地。
    但只要攻破江城府,夏国江南之地再无险要之地可守,直接暴露在云国兵锋之下。日后是攻是守,主动权尽在云国这边了!
    萧承闻言,心中一动,却是扭头看向武官之首的老太尉陶艾,开口询问道:
    “老太尉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听到萧承之言,陶艾皱眉沉吟片刻,方才有些迟疑地开口道:
    “陛下,老臣觉得,可以传令前线大军进攻试探。但只怕夏国那边,早就有了准备,极有可能是大军图耗钱粮,无功而返……”
    萧承闻言,眉头一皱,沉默一会儿,又朝殿中旁听的内阁行走们看去,出声道:
    “孔明、孝直,你们二人皆通军略,如何看此事?”
    诸葛亮不用说了,全能选手!而法正,兼通法、兵两家经义典籍,对军略颇有涉猎。放着这两位,萧承此事自然是要多加问询的。
    诸葛亮闻言,微微出列躬身一礼,沉声道:
    “臣斗胆一言,夏皇此前便暗中召集岐王归京,必然已经做好了准备。正如老太尉所言,此时前线战备不足,将士休养不足,强行用兵,只怕是徒劳无功的!”
    距离此前大战正式结束,不过才三个月不到,一应军械物资都尚未补充完毕,将士修整也不足,强行动兵攻伐,确实是图耗士气。
    一旁的法正,亦是沉声道:
    “兴元府、武陵郡占据地利,险要难攻,而永州有重军驻守。若夏军死守,则等闲不得攻破。除非夏国已经乱不上西南之地了,否则臣不建议陛下出兵!”
    若是萧承原本的谋算成功,夏国内乱不休,那的确能够轻易夺得西南剩余的两郡之地。
    但可惜的是,因为夏皇的布局,夏国朝堂的动乱,最终被限制在一个较为可控的地步。
    纵然朝堂之上百家出身,参与党争之中的官员正在被疯狂清洗。
    但根据绣衣使、东厂传来的情报看,夏国中低层行政能力根本没有瘫痪,朝中紧要官职也是被老夏皇的帝党心腹们执掌着,根本没有到完全顾不上西南的地步。
    听到这里,原本心中还有所动的萧承,也是点了点头,沉声道:
    “既然如此,便传令前线各部试探几下吧。要不要大举进攻,让前线将领自信做主!”
    云夏前线的三路主将,程不识、狄青、伍子胥,皆是能力杰出之辈,给他们便宜行事之权,反倒是好事!
    众臣闻言,见萧承被说服心意已定。而军中威望甚高的老太尉,对此时出兵也持反对意见,众臣也不好再坚持,当即齐齐一礼,沉声道:
    “臣等遵旨!”
    而就在此前不久,一名小太监匆匆跑入殿中,见萧承与一众大臣商议国事,便没敢打扰,匆匆跑到冯保身边,耳语了几句。
    冯保闻言,顿时一惊,强行按耐住,直到等萧承与诸位大臣商议完毕,这才连忙上前去,声音有些急切地道:
    “陛下,长秋殿那边传来了消息,南荣昭仪有了生产预兆……”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