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445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王峻还是有些心存疑虑,不过看到路上的行人都是一副平和的样子,看来武威城真的很太平。
    这给王峻一种安心的感觉,自从安禄山准备叛乱以来,太原城的气氛一直很紧张。
    太原王氏更是被安禄山派人死死盯着,这几年王峻都谨言慎行,小心翼翼的生活。
    逃到了灵武之后,王家是外来的大户,灵武本地豪强对王家非常敌视,王峻也是低调做人。
    可没想到这武威城竟然能如此太平,夜里连宵禁都没有。
    而且看起来王成伟说的没错,这里的路上的行人都很放松,完全不像是经历过大战的样子。
    王成伟带着王峻来到了附近一家他常去的酒楼,酒楼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照亮了半条街道。
    “客官里面请!”
    小二非常热情的将两人迎进去,可是一楼已经没有座位,小二说道:
    “二楼还有位置,如果两位客人嫌二楼闷热,要不就在外面搭一张桌子?”
    如今已经过了盛夏,天气也逐渐凉爽起来,王成伟说道:
    “那就在外面吃吧!”
    “好嘞!客官请!”
    两个伙计在门外娴熟的搭上了临时的桌子,又搬出两条长凳来。
    陆陆续续的来了客人,不少客人也和王成伟一样选择在外面一边乘凉一边吃,整个店铺门口都热闹起来。
    王峻暗暗惊讶,这样的热闹景象,以前可只有西京才能有。
    而且西京也是有宵禁的,只有西京到了节日和不宵禁的时候,才有这样热闹的场景。
    这武威城吃夜宵的人也太多了吧?
    王成伟喊来小二说道:“来二十串肉串,加香料,然后再来两份醪糟,一份米酒。”
    “好嘞,客官马上就好了!”
    这些都是王峻没有听过的吃食,不过他出自于太原王氏,吃过很多好吃的东西,本来对这家小酒楼的菜没什么期待。
    可没想到端上来的两碗醪糟,就让王峻称赞不已。
    “族叔,这是什么东西?”
    王成伟说道:“醪糟,就是没有发酵完的甜酒里打上鸡蛋,这是陇右的吃法,现在也传到武威了。”
    原来这白色的是蛋花啊,吃下去甜甜糯糯的,非常的爽滑,王峻从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甜点。
    紧接着二十串羊肉串送了上来。
    闻着羊肉串上飘荡的响起,王峻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
    看到羊肉上沾着的孜然粉,王峻更是觉得奢侈,武威的酒楼竟然这么用香料?
    王峻实在是无法想象,他接过了王成伟递过来的肉串,咬下了烤出了香油,肥肉都烤成了焦脆的油渣的肉串,一股幸福感直冲天灵盖,这也太好吃了!
    接着小二又送上来一个酒坛子,王成伟倒出两杯酒说道:
    “这武威的米酒虽然没有瓜州烧烈,但是入口绵柔后劲大,族侄可不要多饮。”
    王峻拿起酒碗,就闻到了浓浓的酒香味道。
    这可要比以前太原王氏秘酿的“踏雪寻梅酒”要浓烈多了。
    可是这诱人的酒香,让不爱喝酒的王峻都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浅浅的喝了一口,果然是入口绵柔,酒香直冲鼻子。
    好酒啊!
    王峻看着烤肉和美酒,以及作为甜品的醪糟,忍不住问道:
    “今日让族叔破费了,今日这顿要多少钱?”
    王峻本来就有结交王成伟的心思,想着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抢着付钱,已经做好了出血的准备。
    没想到王成伟却说道:“不贵不贵,也就区区八百钱。”
    八百钱?
    这下子反而是王峻愣住了。
    他虽然是大族子弟,但是因为是旁支,也为柴米油盐烦恼过。
    在天宝年间米价是五百钱一斗,如今米贵钱贱,北方已经涨到了一千钱一斗。
    一户普通百姓,一个月差不多要花费五千钱。
    八百钱吃一顿饭,对于普通百姓是不少。
    但是对于王峻这样的大族子弟来说也不算什么。
    让王峻惊讶的是这顿饭竟然这么便宜?
    且不说这美酒,光是这些香料,价格就不菲了吧?
    王峻问道:“这商家利润很薄吧?”
    王成伟摇头说道:“利薄?这商家至少五成利!”
    王峻大吃一惊,难道武威城的物价竟然低到了这个地步?
    还是武威城的钱荒?
    王成伟说道:“我的月俸是八千钱,加上我在高昌还有点产业,这点钱族叔还能付得起的。”
    王峻吃了一惊,在太原城的时候,王成伟这种税吏说起来是吏,实际上都是没有俸禄的。
    没想到王成伟在武威还有八千钱的月俸,这笔收入可是不低了。
    王峻又问道:“敢问族叔,这武威城的米价如何?”
    王成伟说道:“如今武威城的米价是五百钱一斗。”
    这下子王峻更加惊讶了,这可是开元年年间才有的米价,如今太原的米价早就已经长到了一千钱一斗了。
    这武威的粮价竟然如此便宜?
    王成伟继续说道:“武威城的肉也要比陇右便宜,这都要感谢吐蕃人送来了牛羊。”
    王峻也跟着笑起来,他对着王成伟说道:
    “不瞒族叔,我们这一房是从河东逃难过来的,族里派过过来,是想要看看陇右适宜不适宜久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