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21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如当量子力学兴起时,爱因斯坦坚决不相信,说上帝不会掷骰子。因为这个量子世界,与爱因斯坦对世界的认识差距太大,无法接受。
    自然科学如此,关于人的学问又有多少如此?不要说走到时光的尽头,一套理论,向下推到每一个人,向上推到国家或者文明,就换了一个面目。
    当一套理论,走到时光尽头的时候,发现与现实世界有不同的面目。那么,是世界错了,还是人的认识错了?大多数时候,人类给不出正确的答案。
    当给不出正确答案的时候,不要强行给出答案,而是要踏实前行。强行给出答案,就像欧洲文明的上帝一样,只问你信与不信。这不是中国文明该有的态度。
    前世学的知识,大多都笼罩在欧洲文明的影响下。在宇宙中,人类才走了多远,才认识了多少地方呢?怎么能够给出答案呢?其实不管是宇宙发生的大爆炸学说,还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进化论,都是一种假说。王宵猎不反对这种假说,只是现在认识到,必须说明白这是假说而不是真理。
    自然科学如此,关于人的学问更是如此。不管什么理论,说自己讲明白了人的过去,还预测了人的未来,这种理论就靠不住。
    关于人的学问,必须围绕人来做。人民生活得怎么样,过得还好吗?他们有什么不满,有什么希望,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人们过去是怎么想的,现在是怎么想的,未来又会怎么想。
    人的学问不能围绕神来做。不管现实中的人是怎么样的,而是做各种假设,设各种逻辑,假定许多前置条件,而后解释过去,展望一个未来。最后说看我的学问多么全面,说得多么透彻,未来有多么美好。如果做不到,说是人民不行,应该改造人民。
    当一切的理论中有一个上帝存在,人的学问围绕神来做没有问题。如果不是,就很有问题。
    中国文明中,并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不能够这样做学问。如果研究历史,就要研究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样生活的,他们在想什么,他们过得好吗?他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研究现在,就要研究现实中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他们在想什么,人们过得还好吗?人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晚清民国的时候,中国文明落魄到了谷底,在世界上几乎人人欺辱。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勇敢地站出来,大声疾呼要改造文明精神,要改造我们的文化,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是那样的时代,因为面临那样的困境,因为面临那样让人绝望的现实。但是这些人说的是对的吗?那就未必了。
    当中国从谷底走出来,不再任人欺辱了,有了自信,当然就要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许多事情,跟晚清民国的看法当然不同。如果还一样,那中国文明就有了很大的问题。
    中国追赶先进文明近两百年,曾经反抗过,徬徨过,学习过,甚至顺从过。但最终,注定是要走另一条路出来。这条路,无关什么主义,无关什么思想,是一条中国文明的路。
    中国文明中,有两个字是不好绕过去的。关于自然,关于人与自然,一个道字。关于国家,关于人民,关于人的本身,一个天字。
    新中国对于中国文明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就是把天从高高在上、虚无缥缈中拉下来,放到最广大而且最可靠的人民之中。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这就是新的天道。
    新中国是人民解放军建立的,不是知识分子说出来的。当中国文明落入谷底,东西方文明碰撞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表实在不尽如人意。大部分人,既不明白中国文明,也没有学会西方文明。他们只是从西方文明中学了些知识,就觉得自己在思想上高高在上,可以回来启蒙中国文明了。
    学西方知识,科学技术好一些,本来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没有太多冲突。至于人文知识,那就一言难尽了。本来应该学习的,是中国有什么缺点,面临哪些困难,明白西方的人文知识,哪些可以帮助自己进步,哪些无关紧要,哪些应该避免。但绝大部分人,既不知道中国面临什么困难,也不知道西方的人文知识到底讲什么。而是一股脑地学过来,大言不惭地要改造中国文明。
    什么古希腊思想是启迪欧洲进入现代的理性之光,什么形而上形而下,什么哲学引导科学,什么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公民,民主自由。学了这些皮毛还不算,还要拿着自己学到的皮毛,来解释中国文明。重新解释中国历史,重新解释中国思想,高高在上,不一而足,面目可憎。
    他们自己编织了一套文明的知识,什么上古城邦和公民,贵族共和,小国林立,简直就像是真的一样。一部分是照着古希腊、古罗马传下来的样子涂抹,一部分自己想象。说是要这个样子,文明才不会落后。浑然忘了欧洲有黑暗的中世纪,不但在烧女巫,还要烧死科学家。
    如果文明是一个人,看着自己付出巨大代价,满怀希望派出去的学生,学回来这些,会是什么感触?会不会失望地说,都学了些什么呀!
    如果文明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进行一场考试。那么不同的文明,试卷不一样,考的内容当然也不一样。作为学生,第一步当然是审题。因为题难,不知怎么作答,派些人到其他文明的考场学习,看一看别人是怎么作答的。结果回来的人,说人家的答案第一题是b,第二题是c,如此种种。这样的答案于自己的考试有什么用处呢?学习不应该是看一看别人的考题是什么,人家怎么回答的,到底为什么这么回答。他们的答案,为什么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这样,才是有用的。
    看新中国的建立,透过左的、右的各种叙述之下,可以发现,不认真研究中国现实,一心想着学习外国的,总是失败。认认真真研究中国现实的,才可能成功。
    教员思想是马主义的中国化,很多人理解不了,什么是中国化。更加少的人能认识到,最重要的是中国化,而不是前面的内容。
    如果回到古代,怎么救中国?如果是小学的时候,会说书本上的答案。提前进入资本主义,甚至更进一步,提前进入什么主义。再大一点,就有人要改造中国的文化,什么废儒之类。甚至还有人异想天开的说废儒搞法家,搞墨家,照着诸子百家说一遍。
    真正长大了,就应该明白,首先要审题,要搞明白中国古代是什么样的社会,在什么时代。之后才把前世的知识拿出来,改造不好的,发扬好的,查漏补缺。
    对于王宵猎来说,前面觉得自己无所不知的冲动已经过去。要开始的,是要审题,是要真正明白这个时代,明白自己的作为会怎么改变这个时代。
    前世的知识,有的能用,有的不能用。自己要做的,不是改变这个文明,让这个文明换成另一副样子。那副样子不可能变成别人的文明,只能是四不像。
    第530章 回师
    与王彦告别,王宵猎带大军返回。走出不远,一边的汪若海忍不住问道:“节帅,我们就这样回襄阳了?均州的一急就真地交给王彦?包括我们辛苦运到这里的军粮?”
    王宵猎道:“你想要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把运来的军粮辛苦再运回去,并不划算。”
    汪若海愣了一下。过了一会,才叹一口气道:“节帅性格宽厚,实是我前所未见。常言说好人有好报。希望有一天,上天真地会报答于你。”
    王宵猎道:“做好事,本来就不应该问有什么好报,需要做就做了。什么都想好处,便如进了庙上炷香,花上几文香火钱,工菩萨保佑这个,保佑那个,好似菩萨就值那几文钱一样。我们做事情,当只求无愧于心,其他的不要想太多。”
    汪若海点了点头,不好再说。
    几千石粮草,对于现的王宵猎来说没有大用。而对王彦来说,能解决他眼下的大问题,王宵猎何不做个人情?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太累了。
    此次进攻均州,王宵猎并不是一无所获。除了锻炼了军队,还有俘虏的李忠人马。李忠的可战之兵是从裹挟的百姓中选出来的,一大半可以编入军中。那些不能参军的人,也是现在急缺的人口。
    发展了几年,邓州、唐州一带依然地广人稀。安排这些人过去,开垦闲田,将会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这个年代,人口就是财富。
    宋朝的正常年景,农村客户约占三成多,一二等户的上等户不到一成,剩下的就是自耕农。自耕农中拥有七十亩到百亩以上的为富裕,四十亩到七十亩为比较富裕,二十亩到四十亩为一般,二十亩以一就显得贫穷了。王宵猎治下,一般农户以三十亩土地为准,便是据此来的。不过,除了三十亩地之外,王宵猎还分配得有户均十亩的桑田、菜田,大部分自耕农过得还算宽裕。
    这三年来,王宵猎一直坚持打击地方豪强,客户大量减少,自耕农大量增加。因为上等户虽然比例小,客户却大多是为他们劳作的。打击上等户,很多客户就成了自耕农。
    宋朝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并不说明宋朝的土地集中得厉害。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宋朝的土地集中远没有明清两朝严重。再加上不限制百姓迁徒,底层百姓相对来说生活得好一些。由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出发,得出宋朝土地兼并严重,农村土地矛盾尖锐就不实事求是了。
    王宵猎对汪若海道:“此次灭了李忠,除了战兵之外,还有近三万被他裹挟的百姓。能够随着李忠活下来,这三万人也没有老弱病残。若安排得当,相当于多了数县之民。”
    汪若海道:“安排这些人,是要花钱的。节帅说的不错,就是花钱似流水。难哪——”
    王宵猎笑道:“这三年时间,我们虽然时时缺钱,却没有耽误过事情。襄阳印的会子品质精良,现在流布天下,这是好大一笔进项。这些钱,又不能存下来,就应当及时花出去才对。”
    汪若海道:“会子现在是好,谁知道以后?蔡京当政时,就改钱法,也曾为朝廷收入了大笔钱。可几年过去,百姓受苦,朝廷也收不上钱来了。”
    王宵猎道:“参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话是不错的。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以前的经验。只要我们清楚会子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小心谨慎,就能够做下去。”
    王宵猎的会子能够坚挺,不是靠什么印制精美,而是因为银行,更重要的是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起来,商业繁荣,就需要更多的会子。控制会子的印刷规模,这两年不但没有贬值,反而物价还降低了。说到底,官府想要多收钱,还是要靠经济发展。
    不过有了会子,再加上银行,经济发展就有了放大效应。多收一千贯税,王宵猎就能发行数千贯的会子。汪若海等人总认为,会子是借债发行,想着把债务尽快还上。其实何必还呢?那个债只是个数字而已,是官府控制会子发行规模的。只要经济一直发展,印的会子就会越来越多。
    正是有了会子的支撑,加上经济规模扩大,税源增加,襄阳的财政今年开始变得宽裕。除了官府和军队的支出,王宵猎有了余力花钱到官办的场务上。哪怕成本较高,回款较慢的项目,襄阳现在也敢投了。官办的场务,加上扩大的工商税,才有了坚实的财源。
    经济中本来就要有官办的,也要有民办的,所有制争论是意识形态的产物,王宵猎需要跟谁争论呢?那些投资大、规模大,还有一些回利慢的,当然要由官方投资。包括一些技术成熟稳定,获利也稳定的行业,官方都可以大胆进入。一些风险大、进步快的项目,官方可以扶持民间经营。
    官办经济不但是为官府提供了财税之外的收入,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让官府有了直接管理经济的抓手,还有一个作用,缩小贫富差距。
    像房租、地租,以及道路、桥梁等等有稳定获利的行业,官府当然拿大头。既可以减少税收为百姓减轻负担,也可以不让这些财富流入私人手中,造就大量的地主和食利者。以及大量跟民生有关的行业都可以由官府掌控。官府赚钱多了,收的税也就少了。当然,官府出问题,那谁也救不了。
    到了土台驿,扎下营盘,王宵猎、李彦仙和汪若海三人会餐。
    会餐是宋朝的制度,特别是在军中。几个重要将领,隔多少时间要一起吃饭是有规定的。无故不参加会餐要受罚。这种制度,是为了让将领熟悉,同时交流情报而设。
    饮了一杯酒。王宵猎道:“此次回襄阳路上无大事,我们不能整天闲着。这样吧,挑一个军中最一般的都,我们去住上几天。跟战士们同吃同住,听听他们怎么说,怎么想。”
    李彦仙道:“如此也好。在陕州的时候,我都是与士卒同吃同住,不分彼此。现在一切有制度,将领和士卒就是不一样,让我诸般不习惯。”
    汪若海听了不由皱眉:“回然是回师事情少,还是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拿主意。我们走了,军中出现紧急的事情怎么办?所谓群龙无首,容易出事情的。”
    王宵猎道:“无妨,我们三人轮班,每天有一人当值即可。真有大事,飞马去报,又花不了多少时间。将领不能完全脱离士卒,不知道下面的情况。若有可能,就应当住到士卒当中,了解他们。这样在管理的时候才能清楚,不被下面蒙蔽。”
    第531章 基层
    看到王宵猎、汪若海和崔青几个人排队打饭,都头于景洋和军使林康都很紧张。虽然王宵猎军中有将领到基层的传统,但这么大的官,还真是第一次看到。
    打了饭,王宵猎几个人坐到一起,快速吃完。
    崔青想拿王宵猎的餐具去洗,王宵猎道:“不必了。说是到基层来,当然我们自己洗。”
    洗餐具的时候,汪若海道:“节帅,何不跟士卒们一起吃饭?看看他们聊什么。”
    王宵猎道:“军中要求吃饭要快,他们能聊什么?当然是用最快的速度吃完,没时间说话。不然的话,你这里聊得正欢,那边哨子一响要求集结,不是白亏一餐饭!”
    汪若海左右看看,见自己今天虽然吃得飞快,竟然还是吃完最晚的。只好摇了摇头。
    吃过饭,王宵猎和汪若海在营房里四处走了走,看营房布置得如何。扎营选什么地方,厨房、马厩之类怎么布置,军中自有规矩。布置得如何,就看指挥使用不用心了。
    在军营中逛了一圈,王宵猎道:“到了开会的时间了,我们过去看一看。”
    每天工作忙完,吃过晚饭,军中有一个开会环节。先是都头和军使统一讲评今天的工作,布置接下来的工作,通报军中情况,有时闲聊几句。然后各队回去再开小会,具体到每个人。
    见王宵猎和汪若海过来,于景洋忙跑上前唱诺。道:“还请节帅先讲。”
    王宵猎道:“我讲什么?到你们这里来,是看你们怎么过的。不必管我们,平时你是怎么做的,照常做就是了。放宽心,我们到这里来,就是走一走,看一看,与你无关。”
    于景洋和林康对视一眼,没有办法,只好自去讲话。
    内容都是常规的每日工作讲评。哪个队做得好,哪个队做得差,有什么优点要发扬,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要改进。最后,林康点名表扬常昆的队。路上纪律好,还帮百姓打扫庭院。
    一切讲完,于景洋又看着王宵猎。王宵猎笑了笑,没有说话。
    于景洋没有办法,只好命令解散。
    回到住处,崔青上了茶来,王宵猎和汪若海对饮。
    喝了一口茶,王宵猎道:“军队的事情,其实就在这点滴之间。这些细碎的事情做得好了,打起仗来的时候,他们也就知道怎么做了。最怕的,是这些工作简单而又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总难免变得懈怠起来。懈怠难免,但是解怠到什么程度,却大有讲究。”
    汪若海道:“节帅怎么这样说?懈怠不是好事情,自该严令军中,日日枕戈待旦!”
    王宵猎笑着摇了摇头:“参议啊,人本来就是这样的,严令又有什么用?日日枕戈待旦,就相当于不枕戈待旦了。这些基层的将领,他们每天做的事情,甚至说的话,其实都大同小异。不管是什么人,天天这样做,总是会烦的。能够在心里烦的时候,还一丝不苟的,终究是少数人。如果军中不管,懈怠的情绪会让他们迅速变样,军容军纪迅速败坏下去。总之一个字,一定要管。”
    汪若海点了点头:“节帅说的是。如果不管,纪律很快就败坏,再也难救回来。”
    王宵猎道:“管是要管,关键在度上。度这一个字,说起来很容易,想把握住却难。既不能够得过严了,让士卒进军营如进刑场一般。也不能太松,让军纪无法维持。而且每支军队都有不同的度,必须靠将领自己把握。优秀的将领,总能够快速找到军队的度,把军队管好用好。”
    汪若海道:“节帅讲得太复杂了。军中的事,还是越简单越好。”
    王宵猎摇了摇头:“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越简单越好。只是将领不容易选拔,人才难得,不得不做的折衷罢了。如果真有条件,当然要选能干的人。”
    汪若海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王宵猎重重叹了一口气:“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最早的时候,我想建立一套制度,防止人的因素影响过多。等到时间长了,发现根本不可能。制度有没有用处?当然有用。但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人不行,什么也不行。所以呀,要管好军队,既要有好的制度,还要能够源源不断地选拔出人来。两者都重要,缺一不可。”
    汪若海道:“节帅说的是。没有人才,一切终是泡影。”
    王宵猎道:“话不是这样说。参议,世上的人,绝大部分其实相差不多。你能做到的,大部分我也能做到。其中的关键,是要有完备的培养制度,有完善的选拔制度。只要这样做了,就能保证军队有基本的战斗力。我们现在做的,是这件事情。到基层来看什么?就是看的基层有没有理解这些,有没有执行这些。他们理解的怎么样?执行得又怎么样?这个都的都头和军使,他们做得如何不重要,只要是现在军中的基层将领都是这个样子就好了。”
    汪若海点了点头,若有所思,总算有点明白王宵猎的用心了。
    王宵猎道:“人生在世,人人不同。每个人总有自己的长处。便如军队当中,大部分将领,是按照我们的要求培养出来。虽然有强有弱,有好有坏,总是相差不多。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跟常规的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或许有缺点,但长处也很突出,非一般人可比。这种人可以称作为天才。所谓人才难得,是指这样的天才可遇而不可求,并不是一般的将领。”
    说到这里,王宵猎靠在交椅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喃喃道:“人才难得,是指的天才,不是一般的人哪。很多人学一点知识,就觉得自己懂得多了,是人才了。其实啊,那算什么人才呢?真正的人才,要能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知道常人无法理解的道理。能够批量培养出来的,怎么有这个资格?”
    汪若海想了想,道:“节帅是不是要求的太高了些?”
    王宵猎道:“高吗?不高的。说实话,驱逐金虏,恢复中原,靠现在的办法和人员也够了。但这样大的事情,应该有不世出的天才出现才对。如若不然,这个世界岂不太过寂寞?”
    说到这里,王宵猎站起身来道:“天色不早,我们歇了吧。明天开始我们到下面的队去,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开会、怎么讨论的。看看军中的将士们,日常会议论什么呢?我们做官的人,必须了解底层的人们想什么,怎么想。一旦不了解了,这官做着也就味道不对了。”
    第532章 深入敌后
    姜敏走出帐篷,借着天边的微光,看地面一片雪白。寒风呼啸,夹着细碎的雪花,砸到人的脸上生痛。周边的山林斑斑驳驳,有的地方白了,有的地方却连一片雪花都没有。
    王敢跟上前,道:“八月天气,若是在中原,依然炎热无比,这里却已经下雪了。人说胡天八月即飞雪,真是实话。这种地方跟中原不同,做事可不容易。”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