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艺术
——对闽南文化雕刻艺术家倪世杰先生的理解
1。
去年,我在泉州锦绣山庄附近小住一段时间,有事没事的时候,会到锦绣山庄里去逛上一逛。这是一个展示泉州“五南文化”的风景区,有着许许多多闽南文化的缩影,以及反映闽南文化特色的古董古玩。这里的东西实在太多,层面太宽,文化内涵也太厚重了!所以看着看着,便融入这个传统文化群体之中。
当然,期间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倪世杰大师的木雕。在这里,随处可见的是那一尊尊肥态可掬的弥勒佛,其憨状各异,笑靥如花,着实让人内心为之灵动!
按说,我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平时不但出门少,也极少参加一些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对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人和事,所知甚少。有时不得不讪笑自己:你也算是一个闽南人啊?当然,因为在锦绣山庄看了倪大师的木雕,心中也就升华起一个闽南艺术大师真实的缩影,觉得雕刻出如此活灵活现的艺术作品,让人钦佩。
尽管心中有着无尽的崇拜,却对其人其事并无更多了解。只是从点滴的资料上得知:惠安人,闽南民间艺术雕刻家!
2。
今年3月,应邀参加一个闽南文化活动沙龙,并在其间认识了许多闽南文化界的艺术大师。其中有闽南意象画派大师陈章鹏先生,闽南曲艺大师余春成先生,摄影艺术大师陈世哲先生,闽南文化惠女阿芳的创作者,国画大师蔡永辉先生,以及我仰慕已久的民间木雕艺术大师倪世杰先生。
这是一个偶然,因为极少活动的原因,让我对这个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或许可以这样说,我只知道这个世界之内的一个小圈子,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偶然,我依然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做着夜郎自大的文学梦。
三月闽南,总会下起一场又一场的小雨,并且连连绵绵下个好几天。而这场闽南文化沙龙活动,正好赶上这种连绵的雨天。傍晚,我披着风衣,走在绵绵小雨的泉州大街上,往文化沙龙活动地点——盛世杰作会所一路而来!
泉州,向来是繁忙的,就算春寒料峭的傍晚,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个披着风衣走在路上的行人,是不会有人问他去哪里、做什么的。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如我,总是在平凡平淡并且平静中慢慢走过。期间的繁华和锦绣,只有看风景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3。
我是一个很注重时间观念的人,所以每次聚会,都会早早而来,随便找一个地方静静坐下。这一次,我也不例外!我提前几十分钟,赶到盛世杰作会所。当我探进头来的时候,我依然发现我是来得最早的一个人。
在盛世杰作会所老板娘的热情招呼下,我脱下满是雨水的风衣,坐下来喝了一杯热茶。这是一个多雨的三月,当你从寒冷的屋外走来,安静地坐下并拥有一杯热热的清茶,从心里到身外,总会让人感觉无限温暖。
稍稍定神,这才发现这个地方所有的艺术品摆设,竟然是如此的似曾相识。书架上摆放着倪世杰先生的木雕画册,问一下老板娘,才知道此处的“盛世杰作会所”是一处专门经营倪世杰大师木雕作品的文化窗口。想想这个偶然,让我怦然心动。于是,我向老板娘打听:倪大师今晚会来吗?她说:会的!
大概是出于一种偶然的感动吧,我欣然起身欣赏着这里的艺术品。会所里陈列着许多世杰的作品,因为尝未有人到来,让我一个人很自然放松地欣赏着,并随意拍照!
作为一个闽南人,我对传统闽南工艺的理解,是这里的人们宗教信仰相当浓厚。对于有这样一种虔诚信仰的地区文化来说,人们对观音、佛主、关圣的崇敬,自然而然形成她们独特的文化艺术。而倪世杰的艺术作品,也是从这种传统的闽南文化根源中走出来的。这里的人们喜爱什么,崇信什么,他就雕塑什么,追求什么。这是一种本土文化的根源,也切实反映了他心中的闽南文化情结。因此,极目之中,我们眼前所展现的,所包容的,正是这一种文化根源的总体体现!
观音之大善以及普渡众生的大慈大悲;弥勒之大喜以及唤醒苍生的大觉大悟;关公的大义以及感动天地的大忠大勇这些,都是闽南文化所反映的精粹。
4。
尽管,我也曾经喜欢过艺术,但对其内在的精神蕴涵,并不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我只是感觉,这里的诸多艺术作品,都能迎面而来,和我们对话,让我们感觉她们的生命真实存在着,并娓娓讲述着各自的故事。
我算是一个有感性的人,对于艺术作品,只有来自内心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若有,我必定会喜欢;这种感觉若没有,我必定会觉得枯燥。
而对于倪世杰的作品,我就有那种喜欢的感觉,尽管心中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但是,喜欢就是喜欢!喜欢是来自于内心的一种心性触动。
5。
正看着,世杰先生走了进来,在他的风衣上,一样能看到三月不经意的雨水。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似曾相识,我们彼此招呼落座,也不问你是谁我是谁,就无拘无束地聊了起来。
先生算是一个健谈的人,对于他的艺术成就,我理所当然要问他的感受。
他说:“有时朋友们会问我,‘为什么有些作品,你只用聊聊数刀,就做完工了’。我说‘当我看到这块木料时,首先取其神气,然后再溶入个人的艺术思维,在这块本来就有神气的木料上,进行艺术加工。’”
他指着我身边的一座雕刻说:“这尊雕刻叫“悟道”取材于一块朽木。正是这一块朽木原有的自然,赋于整座雕塑的神气。”
他接着说:“如果我们把别人认为腐朽的东西全部剔除掉,再去雕塑一尊佛像,显然不如去找一块完好的圆木更具有意义。但我保留了原有形态,再根据这个形态,对某个部位进行重点加工。于是,一尊自然与艺术随性相融,更彰显生命的雕塑就完成了!”
“这就是我要的自然与艺术之美!”他说。
我朝那尊木雕塑望去,这是一块香樟木料。也难怪我坐在这里,能闻到一股淡淡的似若沉香的香气袭来。
整座雕塑如同一尊人像静坐,木质中自然腐朽的部位,形如山川。大师在上半部分的腐朽处深挖成洞,在洞里雕刻出一尊悟佛,似如莫高真佛藏身。佛像侧身而坐,脸面微微朝外。上有青松翠柏,下有深川沟壑。整个场景趣味相融,艺术与自然之生命相互融合。形成一种面壁再生的光彩!
对此,我频频点头,表示赞赏。
6。
玻璃门窗外依旧还下着春雨,因为时间未到,来参加闽南文化沙龙活动的朋友,都还没到。这让我和世杰有机会再进一步深聊。
对于他的艺术思想,我是深有同感的。同时,在闲聊之间,我也一直在捕捉他的思想所在,并一边结合我的文学创作思想,从中寻找出文学与雕塑艺术的共同点!
他又接着说:“一件木雕艺术品,最重要是选木,然后根据木块造型,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勾勒,从中寻找艺术与自然的相融点,以最少的刀工来体现其木质的价值,这才是最理想的艺术品。有人说朽木不可雕也,其实,有些朽木有着无法取代的艺术性!”
自然,美丽总有她们共同的心性所在,如果我们破坏这种心性退而寻求生硬的人造艺术,显然不为我们所取。而能够赋于自然之美以艺术生命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他的一番话,让我深有感触。曾经,我对文字的理解,以为那是一种十分优美的语言磊彻艺术,只要通篇用辞美妙,就可称之为好文章。后来,当我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我才深深体悟到,艺术,最关键的是心性——心之所到,自然笔下生花!用最自然最纯真的心性和最平和的笔墨,所写出来的文章,才可称之为“美文”
我们不得不承认,真正的艺术,往往源自于自然与灵魂的结合,正如我们所说的纯真、纯美,纯洁、纯情。这些东西一旦经过社会和岁月的冲洗,一切,都将不能回归到自然的美妙之中!最多,我们可以把她当成一种成熟和成就,但已失去原有价值。
7。
一个小学没有毕业的农家孩子,成就了一门独特的闽南传统艺术,那是一种天工巧夺的壮举,其寓意深远。
世杰先生告诉我说,他小学还没毕业时,就在家乡一家传统雕刻厂里磨练,本着对艺术不懈的追求和探索,终于出类拔萃,成为一代优秀的雕刻大师。
而我觉得,除去他不懈的追求和探索之外,我想,一个人的成功,更多的是他必须拥有一颗纯朴自然的心。一直以来,我并不以为一些所谓的正统教育就能使人成长。那些天才的艺术大师,往往本着最为纯朴的自然之心,对艺术的真诚和渴望,从而寻求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这条路十分艰难,却不拘一格,别开生面。
齐白石如是,郑渊洁如是我想,世杰先生也如是!
或许,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他觉得最适合的路。世杰先生的艺术之路,应该是他最适合的人生路,简简单单走来,自自然然走去。其生命价值,取决于顽强的探索!
夜,越来越暗;雨,越下越大!不经意间,竟然淅淅沥沥起来。这雨,看来是要下到天明了。三月的天,依旧十分阴凉。但我们的话,却越说越红火。
这里,还有传统的闽南铁观音,茶正香水正甜,轻烟萦绕,暖意袭人。
8。
我想,我可以说,世杰先生追求的自然之美,正如他的人性之美;而世杰先生的艺术之美,却是他从自然之美中,迸发出来的思想火光。
没有自然的生命之美,就不会有艺术的生命火光;没有自然的人性之美,就不会有艺术的人性火光。三月的春雨,总是有些微寒,然每下过一场春雨,气温就会回暧一次,这也是大自然赋于生命成长的一种真实美丽。先是春风,再是雨露,再后是成长中的温暖。
而任何一种生命,都不能摆脱其成长的自然规律。因此“接地气”也是人们现在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承接自然,拥抱自然,才有我们真正的艺术生命!
不知不觉间,我们迎来了一位又一位新老的沙龙朋友。
不知不觉间,我们发现这次闽南文化沙龙,远比我们想像的丰厚,丰盛;热情,热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传承和发扬闽南文化,我们一直在寻找共同的语言。